桌面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45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桌面风扇,它包括筒体、扇叶、电机和支撑脚,所述筒体为前后贯通的筒体,所述电机和扇叶置于筒体内,电机驱动扇叶旋转,所述支撑脚以转动方式设置在筒体上,支撑脚的一端抵靠在桌面上,支撑脚的另一端承托筒体,还包括进风网罩和出风网罩,所述进风网罩设置在筒体后端,出风网罩设置在筒体前端,筒体外壁靠近扇叶的位置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进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界空气经两条风道进入筒体内,最后共同往出风网罩的网口排出,有效减少风噪,从而达到降噪、静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桌面风扇
本技术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桌面风扇。
技术介绍
风扇,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电风扇,是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配置的扇子通电后来进行转动化成自然风来达到乘凉的效果。目前,市面上出现一些适用于摆放在桌面上的小风扇,由于小风扇占据面积小,适合摆放在办公桌上使用,但是,由于现有的风扇包括上下贯通的筒体,扇叶设置在筒体内,筒体前端为出风口,筒体后端为进风口,扇叶在筒体内旋转时,令外界空气经进风口往出风口排出形成气流吹拂至用户身上,达到乘凉效果,但是,由于其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较远,风在筒体流动的过程产生较大风噪,影响用户办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风噪较少的一种桌面风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桌面风扇,包括筒体、扇叶、电机和支撑脚,所述筒体为前后贯通的筒体,所述电机和扇叶置于筒体内,电机驱动扇叶旋转,所述支撑脚以转动方式设置在筒体上,支撑脚的一端抵靠在桌面上,支撑脚的另一端承托筒体,还包括进风网罩和出风网罩,所述进风网罩设置在筒体后端,出风网罩设置在筒体前端,筒体外壁靠近扇叶的位置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桌面风扇具备两条风道,因此扇叶旋转时,外界一部分空气途径第一风道进入筒体,另一部分空气途径第二风道进入筒体,最后共同往外排出吹拂用户,空气途径两个风道进入筒体内,与传统风扇的外界空气仅能从第一风道进入筒体内导致风噪较大相比,本技术外界空气经两条风道进入筒体内,最后共同往出风网罩的网口排出,有效减少风噪,从而达到降噪、静音效果。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进风网罩朝向筒体内凹陷形成用于安装电机和蓄电池的安装腔,进风网罩对应安装腔入口处设置有遮挡盖。所述蓄电池和电机置于安装腔内,遮挡盖遮挡蓄电池和电机,令桌面风扇更美观。作为更具体的方案,还包括蓄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电机和蓄电池置于安装腔内,所述遮挡盖设置有充电插口、开关按钮和用于显示电池电量的指示灯,所述充电插口、开关按钮、指示灯、蓄电池和电机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充电插口、开关按钮、指示灯均设置在遮挡盖上,而且折叠盖位于筒体后端,不影响桌面风扇的美观。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进风网罩的网口、筒体内腔和出风网罩的网口连通形成第一风道,所述进风口、筒体内腔和出风网罩的网口连通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路径较长,因此外界空气途径第一风道时产生的风噪较大,所述第二风道路径较短,因此空气途径第二风扇时产生的风噪较小,外界空气经两条风道进入筒体内,最后共同往出风网罩的网口排出,相互中和,有效减少风噪,从而达到降噪、静音效果。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筒体包括前筒体和后筒体,所述前筒体和后筒体扣合形成筒体,所述出风网罩扣合在前筒体端部,进风网罩扣合在后筒体端部,所述前筒体外壁对应扇叶位置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开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前筒体和后筒体通过扣合方式形成筒体,便于工人拆开筒体安装扇叶,提高桌面风扇的装配效率。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支撑脚为L型支撑脚,抵靠在桌面的支撑脚的端部套置有防滑胶套。所述抵靠在桌面的支撑脚套置有防滑胶套,令桌面风扇可以稳固摆放在桌面上,提高桌面风扇的实用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所述桌面风扇具备两条风道,因此扇叶旋转时,外界一部分空气途径第一风道进入筒体,另一部分空气途径第二风道进入筒体,最后共同往外排出吹拂用户,空气途径两个风道进入筒体内,与传统风扇的外界空气仅能从第一风道进入筒体内导致风噪较大相比,本技术外界空气经两条风道进入筒体内,最后共同往出风网罩的网口排出,有效减少风噪,从而达到降噪、静音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桌面风扇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桌面风扇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桌面风扇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桌面风扇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结合图1到图5所示,一种桌面风扇,包括筒体1、扇叶2、电机、电路板、蓄电池、支撑脚4、进风网罩5和出风网罩6。所述筒体1包括前筒体11和后筒体12,所述前筒体11和后筒体12扣合形成上下贯通的筒体1,前筒体11的外壁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开有进风口7。所述出风网罩6扣合在前筒体11的端部,所述进风网罩5扣合在后筒体12的端部,而且进风网罩5朝向筒体1内凹陷形成用于安装电机和蓄电池的安装腔51,进风网罩5对应安装腔51入口处设置有遮挡盖52。所述遮挡盖52设置有充电插口8、开关按钮9和用于显示电池电量的指示灯10,所述蓄电池和电机置于安装腔51内,所述充电插口8、开关按钮9、指示灯10、蓄电池和电机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扇叶2设置在筒体1内并连接电机,电机工作带动扇叶2旋转,所述进风网罩5的网口、筒体1内腔和出风网罩6的网口连通形成第一风道100,所述进风口7、筒体1内腔和出风网罩6的网口连通形成第二风道200。所述支撑脚4为L型支撑脚4,支撑脚4一端以转动方式连接筒体1,支撑脚4另一端抵靠在桌面,抵靠在桌面的支撑脚4的端部套置有防滑胶套41。工作原理:所述第一风道100路径较长,因此外界空气途径第一风道100时产生的风噪较大,所述第二风道200路径较短,因此空气途径第二风扇时产生的风噪较小。由于桌面风扇具备两条风道,因此扇叶2旋转时,外界一部分空气途径第一风道100进入筒体1,另一部分空气途径第二风道200进入筒体1,最后共同往外排出吹拂用户,空气途径两个风道进入筒体1内,与传统风扇的外界空气仅能从第一风道100进入筒体1内导致风噪较大相比,本技术外界空气经两条风道进入筒体1内,最后共同往出风网罩6的网口排出,有效减少风噪,从而达到降噪、静音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桌面风扇,包括筒体、扇叶、电机和支撑脚,所述筒体为前后贯通的筒体,所述电机和扇叶置于筒体内,电机驱动扇叶旋转,所述支撑脚以转动方式设置在筒体上,支撑脚的一端抵靠在桌面上,支撑脚的另一端承托筒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网罩和出风网罩,所述进风网罩设置在筒体后端,出风网罩设置在筒体前端,筒体外壁靠近扇叶的位置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进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桌面风扇,包括筒体、扇叶、电机和支撑脚,所述筒体为前后贯通的筒体,所述电机和扇叶置于筒体内,电机驱动扇叶旋转,所述支撑脚以转动方式设置在筒体上,支撑脚的一端抵靠在桌面上,支撑脚的另一端承托筒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网罩和出风网罩,所述进风网罩设置在筒体后端,出风网罩设置在筒体前端,筒体外壁靠近扇叶的位置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桌面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网罩朝向筒体内凹陷形成用于安装电机和蓄电池的安装腔,进风网罩对应安装腔入口处设置有遮挡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桌面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电机和蓄电池置于安装腔内,所述遮挡盖设置有充电插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林林景祥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卡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