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2463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3:03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暖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底座;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括U型发热体和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套设在U型发热体的两个支臂的侧壁上,两个支臂分别通过两个连接部与底座连接;反射组件,反射组件设置在底座顶壁上,U型发热体跨越布置在反射组件的外侧,U型发热体与反射组件的反射面相对设置。本申请公开的取暖装置,其发热组件包括U型发热体和连接部,U型发热体跨越布置在反射组件外侧并与其反射面相对设置,从而避免发热体直接设置在反射组件上容易造成运输过程中反射组件的变形,同时U型发热体的两个支臂可通过连接部实现与底座的组装,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取暖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取暖装置


技术介绍

1、取暖器是一种利用电能热效应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取暖设备,取暖器为了提高热使用效率,大都在发热体的背面放置反射罩,以提高正前方的热使用效率,现有技术中发热体一般通过螺丝固定在反射罩上面,这样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发热体很容易损坏并导致反射罩变形,或采用发热管两端固定安装在反射罩前方的安装座的安装口内的方式,则发热体的拆卸安装操作较为麻烦,不便于使用者装卸进行清洁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发热体固定在反射罩上容易损坏并导致反射罩变形,以及发热体拆装麻烦不便于清洁维护的问题,提供一种取暖装置。

2、一种取暖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底座;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u型发热体和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套设在所述u型发热体的两个支臂的侧壁上,两个所述支臂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座连接;反射组件,所述反射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顶壁上,所述u型发热体跨越布置在所述反射组件的外侧,所述u型发热体与所述反射组件的反射面相对设置。

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取暖装置,其发热组件包括u型发热体和两个连接部,u型发热体的两个支臂分别通过连接部固定在底座上,同时u型发热体跨越布置在反射组件外侧并与其反射面相对设置,从而反射组件可将u型发热体生成的热量和光线进行扩散。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避免发热体直接设置在反射组件上容易造成运输过程中反射组件的变形,可有效预防经济损失,同时u型发热体的两个支臂可通过连接部实现与底座的组装,操作简单,使用者在使用时可自己轻松安装,在清洁维护时更加方便快捷,从而节约成本。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组件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反射板设置在所述底座顶壁上,两个所述反射板均位于所述两个所述支臂之间,两个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分别与相邻的所述支臂相对设置。通过在u型发热体的两个支臂之间设置两块反射板,两块反射板的反射面与支臂相对,利用其反射面将u型发热体支臂处的热量和光线进行扩散。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分别向朝向相邻的所述支臂的方向弯曲。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形成弯曲的反射弧面相比平面所反射的范围更大,且能向两边发散,从而可使得取暖装置能加热周侧更大范围的空气,扩大其供热区域。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发热体包括端部和两个支臂,两个所述支臂的一端通过所述端部连接,两个所述反射板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分别形成有让位槽,所述端部位于所述让位槽内。通过让位槽的设置,一方面可对u型发热体形成限位作用,便于u型发热体对准让位槽进行布置,另一方面通过将u型发热体的端部布设于让位槽中,由此可利用反射板的顶壁对上空跌落的大件物件进行阻挡,为u型发热体提供一定的防护作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组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反射板连接。通过设置限位板用于连接两个反射板,限位板可使得两块反射板的结构更加稳定,降低其变形的可能性,同时两个反射板经连接后可便于与壳体组件同步组装,由此提高安装速度。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与两个所述反射板围合形成过风腔,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开设有连通外界和所述过风腔的过风孔。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一方面可通过限位板与反射板围合形成环形结构,使得反射组件结构更加稳定,造型更加美观,同时可通过限位板对u型发热体进行局部遮蔽,使得取暖装置造型更加简洁,此外,通过过风腔和过风孔的形成,空气可经反射组件内部流通,从而反射组件内部的热量可被空气带走被用户更好利用。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限位板和/或所述反射板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位于所述u型发热体的上方。通过盖板组件的设置,一方面可便于反射板与限位板的定位固定,降低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碰撞变形的风险,另一方面盖板可从u型发热体顶部对其形成防护作用,由此防止u型发热体被重物砸损,此外盖板与限位板和/或反射板拆卸连接,可便于u型发热体的组装。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开设有第一卡孔,所述限位板和/或所述反射板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卡孔相适配的第一卡凸。通过在盖板开设第一卡孔,限位板和/或反射板可通过与盖板卡接方式实现快速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二卡孔,所述限位板和/或所述反射板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卡孔相适配的第二卡凸。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两个所述支臂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底座设有第一安装腔用于安装驱动组件,使得发热组件与驱动组件分隔,从而降低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对驱动组件工作造成的影响。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外壁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分别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槽的底壁相抵,两个所述支臂的一端分别经两个所述通孔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安装槽用于与连接部安装,从而安装槽可对连接部形成限位作用,使得u型发热体的两个支臂可与底座稳定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连接部一端的侧壁设有外螺纹并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连接螺母与所述连接部的外螺纹螺合并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侧壁相抵。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利用连接螺母与连接部伸入第一安装腔内的一端螺纹连接,同时连接螺母与第一安装腔的侧壁相抵,由此连接螺母可锁定发热装置,防止发热装置松脱,通过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可实现组件间的快速连接,且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通过设置可分离拆卸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使得u型发热体的安装连接以及驱动组件等部件的组装更加便利,由此提高安装速度。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外罩,所述外罩设有镂空结构,所述外罩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罩与所述底座围合形成第二安装腔,所述发热组件部分和所述反射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外罩形成第二安装腔用于安装u型发热体和反射组件,一方面可为用户使用形成防护设施,避免用户直接触碰到发热组件造成烫伤,另一方面可还可对u型发热体和反射组件提供保护,避免u型发热体和反射组件发生碰损。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外罩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端盖、所述外罩和所述底座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安装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组件(3)包括反射板(31),所述反射板(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反射板(31)设置在所述底座(11)顶壁上,两个所述反射板(31)均位于所述两个所述支臂(212)之间,两个所述反射板(31)的反射面(311)分别与相邻的所述支臂(212)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组件(3)还包括限位板(32),所述限位板(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反射板(3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32)与两个所述反射板(31)围合形成过风腔(302),两个所述限位板(32)分别开设有连通外界和所述过风腔(302)的过风孔(3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组件(3)还包括盖板(33),所述盖板(33)与所述限位板(32)和/或所述反射板(31)远离所述底座(1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33)位于所述U型发热体(21)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3)开设有第一卡孔(304),所述限位板(32)和/或所述反射板(31)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卡孔(304)相适配的第一卡凸(31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4),所述底座(11)开设有第一安装腔(102),所述驱动组件(4)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02)内,两个所述支臂(212)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102)与所述驱动组件(4)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还包括外罩(12),所述外罩(12)设有镂空结构,所述外罩(12)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外罩(12)与所述底座(11)围合形成第二安装腔(105),所述发热组件(2)部分和所述反射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105)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组件(3)包括反射板(31),所述反射板(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反射板(31)设置在所述底座(11)顶壁上,两个所述反射板(31)均位于所述两个所述支臂(212)之间,两个所述反射板(31)的反射面(311)分别与相邻的所述支臂(212)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组件(3)还包括限位板(32),所述限位板(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反射板(3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32)与两个所述反射板(31)围合形成过风腔(302),两个所述限位板(32)分别开设有连通外界和所述过风腔(302)的过风孔(3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组件(3)还包括盖板(33),所述盖板(33)与所述限位板(32)和/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刚亮赵鹏杨宁陈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卡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