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425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封堵体、集水坑、第一泄水管和第二泄水管;混凝土封堵体与矿体巷道的围岩壁密封连接而封堵在矿体巷道中,将矿体巷道分成前段巷道和后段巷道;集水坑包括第一集水坑和第二集水坑,第一集水坑设置在前段巷道的底部,第二集水坑设置在后段巷道的底部;第一泄水管穿过混凝土封堵体,第一泄水管的一端与第一集水坑相连且另一端与第二集水坑相连,第一泄水管的一端设有第一高压阀;第二泄水管穿过混凝土封堵体,第二泄水管的一端伸入前段巷道中且另一端伸入后段巷道中,第二泄水管的一端还设有第二高压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可靠性高,能够降低排水扬程、减少总排水量且大幅降低排水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体巷道堵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矿山排水
,尤其是涉及一种矿体巷道堵水结构。
技术介绍
某矿山分为主矿体和西矿体两个矿体,正在开采水平中段,目前全矿涌水量已超过50000m3/d,其中主矿体涌水量超过20000m3/d,占总涌水量的40%;主矿体占总资源量的比率较少,约为20%,且受采矿方法、设备能力、运输距离长影响,采矿成本较高,因此决定对主矿体的中段巷道进行封堵,封堵后的中段巷道下部资源暂缓开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可靠性高,能够降低排水扬程、减少总排水量且大幅降低排水费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封堵体,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与矿体巷道的围岩壁密封连接而封堵在所述矿体巷道中,以将所述矿体巷道分成前段巷道和后段巷道,所述前段巷道的下部矿体为暂缓开发矿体;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包括第一集水坑和第二集水坑,所述第一集水坑设置在所述前段巷道的底部,所述第二集水坑设置在所述后段巷道的底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混凝土封堵体,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与矿体巷道的围岩壁密封连接而封堵在所述矿体巷道中,以将所述矿体巷道分成前段巷道和后段巷道,所述前段巷道的下部矿体为暂缓开发矿体;/n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包括第一集水坑和第二集水坑,所述第一集水坑设置在所述前段巷道的底部,所述第二集水坑设置在所述后段巷道的底部;/n第一泄水管,所述第一泄水管穿过所述混凝土封堵体,所述第一泄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水坑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水坑相连,所述第一泄水管的一端还设有第一高压阀;/n第二泄水管,所述第二泄水管穿过所述混凝土封堵体,所述第二泄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前段巷道中且另一端伸入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土封堵体,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与矿体巷道的围岩壁密封连接而封堵在所述矿体巷道中,以将所述矿体巷道分成前段巷道和后段巷道,所述前段巷道的下部矿体为暂缓开发矿体;
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包括第一集水坑和第二集水坑,所述第一集水坑设置在所述前段巷道的底部,所述第二集水坑设置在所述后段巷道的底部;
第一泄水管,所述第一泄水管穿过所述混凝土封堵体,所述第一泄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水坑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水坑相连,所述第一泄水管的一端还设有第一高压阀;
第二泄水管,所述第二泄水管穿过所述混凝土封堵体,所述第二泄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前段巷道中且另一端伸入所述后段巷道中,所述第二泄水管的一端还设有第二高压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矿体巷道的围岩壁包括位于所述前段巷道和所述后段巷道之间的第一围岩壁,所述第一围岩壁形成楔形空间,所述楔形空间的断面尺寸在由所述后段巷道至所述前段巷道的方向上逐渐由大变小;相应地,所述混凝土封堵体包括混凝土封堵体主体;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的断面尺寸在由所述后段巷道至所述前段巷道的方向上逐渐由大变小而形成楔形体,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设置在所述楔形空间中且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围岩壁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在宽度方向尺寸和高度方向尺寸在由所述后段巷道至所述前段巷道的方向上均逐渐由大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沿所述矿体巷道的中心线左右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中郭雷樊勇张东红李慎斌吴世剑马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