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手持式浅孔轨迹测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4159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矿用手持式浅孔轨迹测量仪,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的前端内部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前壳的后端内部设置有卡件,所述前壳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垫,所述后壳位于前壳的后端,所述后壳的后端内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前壳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滑块,所述前壳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口的下方设置有支臂。该矿用手持式浅孔轨迹测量仪,与现有的普通测量装置相比,通过支架、连接板与支臂的设置,使用时,使用者将手放置支架内即可使用测量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当在特殊环境测量时,操作支臂即可完成测量作业,操作简单,容易控制,使测量工作更加方便、快捷、规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手持式浅孔轨迹测量仪
本技术涉及测量设备
,具体为一种矿用手持式浅孔轨迹测量仪。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千米定向钻机在山西、陕西、宁夏、内蒙等地煤矿的成功推广应用,煤矿用钻孔信号传输及随钻测量系统也逐步得到了应用,随钻测量系统的应用使钻孔起到了瓦斯抽采、地质构造定位、承压水区域导水构造探测等多重作用,在矿井安全生产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实践证明,定向钻探工艺主要适应于地质条件稳定的煤层中,在地质条件复杂的破碎煤层或松软煤层等构造煤发育的复杂地层中,采用普通钻机进行回转钻进工艺施工钻孔更具有优势。现有的浅孔轨迹测量仪在使用测量中,由于测量人员身高的限制,无法利用测量装置对一些特殊环境进行测量,影响轨迹测量的精确程度,而且装置内部连接不牢固,容易进水影响内部电子设备,损坏测量装置,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测量装置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用手持式浅孔轨迹测量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浅孔轨迹测量仪在使用测量中,由于测量人员身高的限制,无法利用测量装置对一些特殊环境进行测量,影响轨迹测量的精确程度,而且装置内部连接不牢固,容易进水影响内部电子设备,损坏测量装置,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用手持式浅孔轨迹测量仪,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的前端内部设置有密封条,且前壳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前壳的后端内部设置有卡件,且前壳的内部上方设置有螺纹杆,所述前壳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垫,且缓冲垫的内部设置有工作室,所述后壳位于前壳的后端,且后壳的前端内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后壳的后端内部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支架,所述前壳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前壳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下方设置有支臂。优选的,所述前壳与密封条之间紧密贴合,且密封条与后壳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前壳与后壳之间为卡合连接,且前壳的中轴线与后壳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优选的,所述缓冲垫的内部尺寸结构与工作室的外部尺寸结构之间相吻合,且缓冲垫的中轴线与工作室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优选的,所述支架通过固定板与后壳构成可拆卸结构,且支架的中轴线与后壳的后端之间呈90°。优选的,所述支架与固定板之间为焊接,且固定板呈对称状安装于支架的左右两侧下方。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前壳之间为滑动连接,且连接板的中轴线与前壳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支臂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连接板的中轴线于支臂的中轴线之间相平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密封条与缓冲垫的设置,密封条保证了测量装置良好的防水、防尘、隔音、隔温、减震作用,密封条安装方便、牢固可靠,缓冲垫起到了保护工作室内部电子设备免受损坏的作用,大大延长了测量装置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通过前壳、后壳与螺纹杆的设置,前壳后壳之间的卡合连接,以及通过固定螺母与螺纹杆之间的旋紧定位,使得测量装置内部连接更加牢固,同时前壳后壳所构成的可拆卸结构,更好的对装置内部零件进行拆卸维护保养;3.本技术通过支架、连接板与支臂的设置,使用时,使用者将手放置支架内即可使用测量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当在特殊环境测量时,操作支臂即可完成测量作业,操作简单,容易控制,使测量工作更加方便、快捷、规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壳;2、密封条;3、固定螺母;4、卡件;5、螺纹杆;6、缓冲垫;7、工作室;8、后壳;9、卡槽;10、固定板;11、支架;12、连接板;13、滑块;14、滑槽;15、连接口;16、支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矿用手持式浅孔轨迹测量仪,包括前壳1和后壳8,前壳1的前端内部设置有密封条2,且前壳1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螺母3,前壳1与密封条2之间紧密贴合,且密封条2与后壳8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前壳1的后端内部设置有卡件4,且前壳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螺纹杆5,前壳1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垫6,且缓冲垫6的内部设置有工作室7,缓冲垫6的内部尺寸结构与工作室7的外部尺寸结构之间相吻合,且缓冲垫6的中轴线与工作室7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通过密封条2、缓冲垫6的设置,密封条2保证了测量装置良好的防水、防尘、隔音、隔温、减震作用,密封条2安装方便、牢固可靠,缓冲垫6起到了保护工作室7内部电子设备免受损坏的作用,大大延长了测量装置的使用寿命;后壳8位于前壳1的后端,且后壳8的前端内部设置有卡槽9,前壳1与后壳8之间为卡合连接,且前壳1的中轴线与后壳8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通过前壳1、后壳8与螺纹杆5的设置,前壳1后壳8之间的卡合连接,以及通过固定螺母3与螺纹杆5之间的旋紧定位,使得测量装置内部连接更加牢固,同时前壳1后壳8所构成的可拆卸结构,更好的对装置内部零件进行拆卸维护保养;后壳8的后端内部设置有固定板10,且固定板10的上方设置有支架11,支架11通过固定板10与后壳8构成可拆卸结构,且支架11的中轴线与后壳8的后端之间呈90°,支架11与固定板10之间为焊接,且固定板10呈对称状安装于支架11的左右两侧下方,前壳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滑块13,且滑块13的内部设置有滑槽14,前壳1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板12,且连接板12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口15,连接板12与前壳1之间为滑动连接,且连接板12的中轴线与前壳1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连接口15的下方设置有支臂16,连接板12与支臂16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连接板12的中轴线于支臂16的中轴线之间相平行,通过支架11、连接板12与支臂16的设置,使用时,使用者将手放置支架11内即可使用测量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当在特殊环境测量时,操作支臂16即可完成测量作业,操作简单,容易控制,使测量工作更加方便、快捷、规范。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矿用手持式浅孔轨迹测量仪时,首先使用之前,使用者将手放置于支架11内即可使用测量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当在特殊环境测量时,操作支臂16即可完成测量作业,操作简单,容易控制,使测量工作更加方便、快捷、规范,使用过程中,前壳1后壳8之间的卡合连接,以及通过固定螺母3与螺纹杆5之间的旋紧定位,使得测量装置内部连接更加牢固,密封条2保证了测量装置良好的防水、防尘、隔音、隔温、减震作用,密封条2安装方便、牢固可靠,缓冲垫6起到了保护工作室7内部电子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手持式浅孔轨迹测量仪,包括前壳(1)和后壳(8),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的前端内部设置有密封条(2),且前壳(1)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螺母(3),所述前壳(1)的后端内部设置有卡件(4),且前壳(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螺纹杆(5),所述前壳(1)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垫(6),且缓冲垫(6)的内部设置有工作室(7),所述后壳(8)位于前壳(1)的后端,且后壳(8)的前端内部设置有卡槽(9),所述后壳(8)的后端内部设置有固定板(10),且固定板(10)的上方设置有支架(11),所述前壳(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滑块(13),且滑块(13)的内部设置有滑槽(14),所述前壳(1)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板(12),且连接板(12)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口(15),所述连接口(15)的下方设置有支臂(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手持式浅孔轨迹测量仪,包括前壳(1)和后壳(8),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的前端内部设置有密封条(2),且前壳(1)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螺母(3),所述前壳(1)的后端内部设置有卡件(4),且前壳(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螺纹杆(5),所述前壳(1)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垫(6),且缓冲垫(6)的内部设置有工作室(7),所述后壳(8)位于前壳(1)的后端,且后壳(8)的前端内部设置有卡槽(9),所述后壳(8)的后端内部设置有固定板(10),且固定板(10)的上方设置有支架(11),所述前壳(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滑块(13),且滑块(13)的内部设置有滑槽(14),所述前壳(1)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板(12),且连接板(12)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口(15),所述连接口(15)的下方设置有支臂(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手持式浅孔轨迹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与密封条(2)之间紧密贴合,且密封条(2)与后壳(8)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手持式浅孔轨迹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与后壳(8)之间为卡合连接,且前壳(1)的中轴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李吕春江朱为保童连唐耿鹏章静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市松江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