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反循环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41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的反循环阀,属反循环压井工具技术领域。它由上接头、活塞和下接头构成,上接头的一端螺纹安装有下接头,上接头内设置有活塞,上接头与活塞之间通过剪切销钉连接。该反循环阀通过在阀体上设置剪切销钉,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所需要的调整剪切销钉的数量,从而调整反循环阀开启值的大小,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劳动量;同时该反循环阀通过活塞上的限位环、上接头的中心通孔和下接头之间相互配合,能有效避免活塞存在反向运动的风险,解决了反循环阀因活塞反向运动导致进液孔关闭的问题,非常适合井下作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的反循环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的反循环阀,属反循环压井工具

技术介绍
在油气井开采石油的井下作业及压裂作业中通常需要用反循环压井或洗井,即从油管与套管之间的环空层通入高压液体,通过高压液体推动反循环阀的活塞,活塞移动后,高压液体由环空层通过反循环阀上的进液孔进入油管,最后从油管返出至地面,即完成了反循环阀的压井或洗井工艺。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反循环阀因其结构的原因存在问题,问题是:1、传统反循环阀的剪切销钉设置在其内部,当需要根据实际使用工艺调整其开启值的大小时,通常需要拆卸工具对阀体进行拆卸,然后再在其内部通过调整剪切销钉的数量来调节其开启值的大小,这一过程操作繁琐,费时费力,直接降低工作效率;2、传统的反循环阀活塞开启后,因瞬间反作用力的影响,导致活塞存在反向运动的风险,从而使得活塞反向运动后对反循环阀上的进液孔造成封堵,影响反循环阀的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实用性好,方便调整反循环阀开启值的大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现有因活塞反向运动导致反循环阀的进液孔封堵问题的改进型的反循环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的反循环阀,它由上接头、活塞和下接头构成,其特征在于:上接头的一端螺纹安装有下接头,上接头内设置有活塞,上接头与活塞之间通过剪切销钉连接。所述的上接头与活塞之间设置有密封圈A。所述的剪切销钉一侧的上接头上设置有打压孔。所述的上接头与下接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B,上接头通过固紧螺钉与下接头连接固定。所述的活塞为变径管状体,活塞端头圆周上设置有活塞装配环槽,活塞装配环槽内装有限位环。所述的限位环为C型环。所述的限位环截面顶部为坡面。所述的活塞装配环槽对应的上接头内壁圆周上设置有上接头环槽,限位环与上接头环槽滑动卡接。所述的上接头环槽的截面一侧呈坡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改进型的反循环阀,结构巧妙,实用性好,通过在该反循环阀的外部设置剪切销钉,工作人员能很方便的根据实际所需要的对剪切销钉的数量进行调整,从而调节该反循环阀开启值的大小,由此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劳动量;同时该反循环阀通过活塞上的限位环、上接头的中心通孔和下接头之间相互配合,能有效避免活塞因瞬间反作用力的影响,存在反向运动的风险,解决了反循环阀因活塞反向运动导致进液孔关闭的问题,非常适合井下作业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活塞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接头,2、活塞,3、下接头,4、装配孔,5、剪切销钉,6、限位环,7、工作腔,8、密封圈A,9、密封圈B,10、固紧螺钉,11、打压孔,12、套管,13、活塞装配环槽,14、上接头环槽。具体实施方式:该改进型的反循环阀由上接头1、活塞2和下接头3构成,上接头1的一端螺纹安装有下接头3,上接头1与下接头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A8,密封圈A8的作用是:对上接头1与下接头3的连接处形成密封。上接头1通过固紧螺钉10与下接头3连接固定,固紧螺钉10的作用是:对上接头1和下接头3的连接处进行防松处理,进一步加强连接处的稳固状态。该反循环阀的上接头1为筒状体,上接头1的圆周上呈错位均布状设置有装配孔4,装配孔4内设置有剪切销钉5,上接头1内设置有活塞2,上接头1与活塞2之间通过剪切销钉5固定连接;工作中,活塞2通过剪切销钉5与上接头1配合,在上接头1内部形成固定状态。剪切销钉5一侧的上接头1上设置有打压孔11,打压孔11在上接头1的圆周上呈间隔均布状设置。活塞2为变径管状体,活塞2端头圆周上设置有活塞装配环槽13,活塞装配环槽13内装有限位环6,限位环6为C形环,限位环6具有弹性,限位环6截面顶部为坡面。活塞装配环槽对应的上接头内壁圆周上设置有上接头环槽,限位环与上接头环槽滑动卡接,上接头环槽的截面一侧呈坡面下接头3的内凸台对活塞2形成限位,能防止活塞2滑移过度。上接头1与活塞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B9,上接头1的内台阶与活塞2的内台阶之间形成有工作腔7,工作中,密封圈B9对工作腔7的两端形成密封,工作腔7与上接头1的打压孔11连通,工作中,外界高压钻井液通过打压孔11流进工作腔7内。该反循环阀工作时,首先将反循环阀的上接头1和下接头3分别与油管及相关工具螺纹连接起来,并一起下入到井中,当反循环阀到达预定位置后,然后对油管与套管12之间的环空层通入高压钻井液,高压钻井液通过打压孔11进入反循环阀内部,再由反循环阀流进油管的内部,通过油管再返回至地面,即完成了反循环阀的作业。具体为:当反循环阀到达预定位置后,向油管与套管12之间的环空层通入高压钻井液,高压钻井液由环空层流进打压孔11内,再通过打压孔11进入至工作腔7内,工作腔7内流进高压钻井液后,工作腔7内部的压力逐渐增大,当工作腔7内部的压力大于反循环阀内部的压力时,在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活塞2具有了一个向下运动的趋势。随着工作腔7内部压力与反循环阀内部压力的压力差不断增大,当压力差大于剪切销钉5的剪切值时,通过活塞2与上接头1的配合剪切销钉5被剪断,剪切销钉5被剪断的瞬间,活塞2发生向下移动,这一过程中,由于限位环6为C形环,限位环6具有弹性,限位环6的坡面与上接头1的上接头环槽14坡面相互挤压,从而迫使限位环6在活塞装配环槽13内发生径向收缩。限位环6配合上接头环槽14和对装配环槽13对活塞2形成的阻力消失。随着工作腔7的内部体积不断增大,在这一过程中,工作腔7对活塞产生一个推力,使活塞2继续发生向下运动,通过活塞2与上接头1的配合,从而通过活塞2同步带动限位环6发生向下移动,直到活塞2的一端端头与下接头3接触时,活塞2停止移动,下接头3端面对活塞2形成限位,以防止活塞滑移过度。当活塞2的一端端头与下接头3接触连接后,活塞2上的限位环6依靠自身弹力作用在上接头1的阶梯孔上发生回弹,限位环6发生回弹后,通过限位环6与上接头1的阶梯孔的台肩配合对活塞2的形成固定限位,经过下接头3、限位环6和上接头1的阶梯孔的台肩相互配合,使得活塞2形成了固定状态,活塞2无法移动,从而有效避免了活塞2与下接头3接触后在产生反作用力发生回弹的风险。当活塞2形成限位状态后,由于活塞2为变径管状体,活塞2的一端端头与上接头1之间断开连接,使得活塞2与上接头1之间密封失效,此时,工作腔7被打开并与反循环阀的内部连通,工作腔7内部的高压钻井液由此进入至反循环阀内部,再通过反循环阀经油管返回至地面上,即,完成了反循环阀的工作。该改进型的反循环阀,结构巧妙,实用性好,由于剪切销钉5设置在上接头的外部上,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所需要便于调整剪切销钉5的数量,从而调整该反循环阀开启值的大小,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的反循环阀,它由上接头(1)、活塞(2)和下接头(3)构成,其特征在于:上接头(1)的一端螺纹安装有下接头(3),上接头(1)内设置有活塞(2),上接头(1)与活塞(2)之间通过剪切销钉(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的反循环阀,它由上接头(1)、活塞(2)和下接头(3)构成,其特征在于:上接头(1)的一端螺纹安装有下接头(3),上接头(1)内设置有活塞(2),上接头(1)与活塞(2)之间通过剪切销钉(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反循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接头(1)与活塞(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A(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反循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剪切销钉(5)一侧的上接头(1)上设置有打压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反循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接头(1)与下接头(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B(9),上接头(1)通过固紧螺钉(10)与下接头(3)连接固定。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张强兵王琼陶风朱向斌杨阳杨改马杰马小平程市君
申请(专利权)人:荆州市赛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