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属于灌浆机领域,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包括可沿建筑高度方向升降的灌浆供给装置、以及位于楼体室内的灌浆增压装置,所述灌浆供给装置位于所述楼体室外,所述灌浆供给装置包括出浆槽及输送斗,所述出浆槽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斗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灌浆增压装置包括进料斗,所述出浆槽从所述楼体室外通过窗户伸入至所述楼体室内,且位于所述进料斗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通过将灌浆输送装置和灌浆增压装置有效的分离,实现了灌浆在多个楼层的供给,适用于高层建筑灌浆且方便设备楼层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
本技术涉及灌浆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
技术介绍
灌浆机常常用于各种建筑裂缝、结构缝以及部分主体结构灌浆的情形,高压灌浆不仅具有较好的密实性,而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相较于混凝土其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建筑的强度,而且有利于提升建筑的施工效率而缩短工期。对于高度较高的高层建筑,当需要对多层建筑进行修复或者灌浆时,由于其建筑具有一定的高度,灌浆机在实际使用中常常会面临灌浆运送困难的问题,很难保证每层都能够运送适量的灌浆。若采用地面加压后直接泵至相应的楼层,这时候就要求楼层不能够太高,过高的楼层不仅对灌浆机的功率要求严格,并且对于输送管道的压力耐受程度也具有一定的考验,这势必容易引起灌浆设备故障并增加设备成本。另外,当某层楼修复完成后,需要在其他楼层进行灌浆时,现有设备很难满足这种工作场景,难以快速的实现灌浆设备楼层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通过将灌浆输送装置和灌浆增压装置有效的分离,实现了灌浆在多个楼层的供给,适用于高层建筑灌浆且方便设备楼层切换。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包括可沿建筑高度方向升降的灌浆供给装置、以及位于楼体室内的灌浆增压装置,所述灌浆供给装置位于所述楼体室外,所述灌浆供给装置包括出浆槽及输送斗,所述出浆槽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斗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灌浆增压装置包括进料斗,所述出浆槽从所述楼体室外通过窗户伸入至所述楼体室内,且位于所述进料斗的上方。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灌浆供给装置还包括升降器,所述升降器的上部固定在楼体的顶部,所述升降器下端通过抗拉绳与所述输送斗固定连接。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升降器包括绳卷筒、驱动装置、以及支架,所述抗拉绳的一部分缠绕在所述绳卷筒上,所述驱动装置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绳卷筒相连,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绳卷筒均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以及皮带,所述第一带轮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皮带套接在所述第一带轮及所述第二带轮上,所述第一带轮通过所述皮带带动所述第二带轮旋转,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绳卷筒固定连接。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输送斗的底部设置有旋转盘、转轴以及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输送斗的底部内侧,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输送斗的底部,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的中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旋转盘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出浆槽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盘上。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输送斗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浆嘴,所述出浆嘴与所述输送斗的内部相连通。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出浆嘴上设置有阀门或者插板。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输送斗内部设置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下部位于所述出浆嘴的一侧,所述倾斜板的外边缘与所述输送斗内部连为一体。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灌浆增压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联轴器、增压泵以及支撑台,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增压泵相连,所述进料斗设置在所述联轴器与所述增压泵之间、所述第二电机、所述联轴器、所述进料斗以及所述增压泵依次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上。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灌浆增压装置还包括高压管及喷浆嘴,所述高压管的一端与所述增压泵相连,所述喷浆嘴固定在所述高压管的另一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设置了可沿建筑高度方向升降的灌浆供给装置,通过灌浆供给装置能够既能够实现浆料在不同楼层的切换,而且能够从地面运送浆料至灌浆增压装置所在的工作层,通过将灌浆机的灌浆供给装置与灌浆增压装置的合理布局,使得实际使用中仅仅需要搬运体积较小的灌浆增压装置就能够完成不同楼层的修复或者灌浆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升降器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输送斗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灌浆增压装置的结构图。图中:2、灌浆增压装置;3、楼体;11、出浆槽;12、输送斗;21、进料斗;31、窗户;13、升降器;14、抗拉绳;131、绳卷筒;133、支架;321、第一电机;322、第一带轮;323、第二带轮;324、皮带;121、旋转盘;122、转轴;123、限位块;124、出浆嘴;125、阀门;126、倾斜板;22、第二电机;23、联轴器;24、增压泵;25、支撑台;26、高压管;27、喷浆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包括可沿建筑高度方向升降的灌浆供给装置以及位于楼体3室内的灌浆增压装置2,灌浆供给装置位于楼体3室外,灌浆供给装置一部分固定在楼体3的顶部,其另一部分沿着楼体的侧壁上下运动,而优选地灌浆增压装置2则位于楼体3某一层的室内。灌浆供给装置包括出浆槽11及沿楼体3上下运动的输送斗12,出浆槽11的一端与输送斗12的底部可转动连接,灌浆增压装置2包括进料斗21,出浆槽11从楼体3室外通过窗户31伸入至楼体3室内,且位于进料斗21的上方。具体使用过程中,上下运动时,转动出浆槽11使得出浆槽11朝进料斗21的右侧或者其他不会影响进料斗21上下运动的位置,此时进料斗21可沿着楼体3进行上下运动;灌浆作业时,转动出浆槽11使得出浆槽11朝进料斗21的左侧或者楼体3窗户31所在一侧,使得出浆槽11从楼体3室外通过窗户31伸入至楼体3室内,且位于进料斗21的上方,此时可将输送斗12的浆料通过出浆槽11输送至进料斗21内,从而实现灌浆增压装置2的进料。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可沿建筑高度方向升降的灌浆供给装置,能够实现浆料在不同楼层的切换且可通过输送斗12底部一侧旋转的出浆槽11完成灌浆增压装置2的进料斗21的浆料补给工作,而且灌浆供给装置还能够从地面运送浆料至灌浆增压装置2所在的楼体3的某个施工层,使得实际使用中仅仅需要搬运体积较小的灌浆增压装置2就能够完成不同楼层的修复或者灌浆工作。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灌浆供给装置沿着楼体3的外侧进行上下运动,进一步地,灌浆供给装置还包括升降器13,升降器13的上部固定在楼体3的顶部,升降器13下端通过抗拉绳14与输送斗12固定连接。升降器13通过伸长或者缩短抗拉绳14的长度来实现输送斗12的上下运动。如图2所示,升降器13包括绳卷筒131、驱动装置以及支架133,抗拉绳14的一部分缠绕在绳卷筒131上,驱动装置动力输出端与绳卷筒131相连,驱动装置及绳卷筒131均固定在支架133上,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绳卷筒131旋转就能够实现输送斗12的上下运动。如图2所示,进一步优选地,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其特征在于:/n包括可沿建筑高度方向升降的灌浆供给装置、以及位于楼体(3)室内的灌浆增压装置(2),所述灌浆供给装置位于所述楼体(3)室外;/n所述灌浆供给装置包括出浆槽(11)及输送斗(12),所述出浆槽(11)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斗(12)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灌浆增压装置(2)包括进料斗(21),所述出浆槽(11)从所述楼体(3)室外通过窗户(31)伸入至所述楼体(3)室内,且位于所述进料斗(21)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可沿建筑高度方向升降的灌浆供给装置、以及位于楼体(3)室内的灌浆增压装置(2),所述灌浆供给装置位于所述楼体(3)室外;
所述灌浆供给装置包括出浆槽(11)及输送斗(12),所述出浆槽(11)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斗(12)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灌浆增压装置(2)包括进料斗(21),所述出浆槽(11)从所述楼体(3)室外通过窗户(31)伸入至所述楼体(3)室内,且位于所述进料斗(2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灌浆供给装置还包括升降器(13);
所述升降器(13)的上部固定在楼体(3)的顶部,所述升降器(13)下端通过抗拉绳(14)与所述输送斗(1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器(13)包括绳卷筒(131)、驱动装置、以及支架(133);
所述抗拉绳(14)的一部分缠绕在所述绳卷筒(131)上,所述驱动装置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绳卷筒(131)相连,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绳卷筒(131)均固定在所述支架(13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321)、第一带轮(322)、第二带轮(323)以及皮带(324);
所述第一带轮(322)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机(321)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皮带(324)套接在所述第一带轮(322)及所述第二带轮(323)上,所述第一带轮(322)通过所述皮带(324)带动所述第二带轮(323)旋转,所述第二带轮(323)与所述绳卷筒(13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修复用灌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斗(12)的底部设置有旋转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开全,刘建平,雷正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土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