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伟才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临时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34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临时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二支座,且第一支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站板,所述第二支座的内侧对应第一站板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二站板,所述第一站板与第二站板之间通过铰链转动相连,所述第二站板与第一站板的下方均设置有分别连接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稳定性高,通过折叠可以起到方便携带的作用,且组装起来更加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携带的难度,采用可以伸缩的支座,可以根据室内高度进行调节,满足不同高度的作业需求,增加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临时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是一种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临时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同样建筑工程施工也包括室外作业和室内作业,室内作业中需要对屋顶进行开孔或粉刷,因此会用到临时支撑装置。目前室内作业采用最多的就是脚手架,脚手架比较笨重不便于高低调节,从而不适合室内作业,同时脚手架不拆卸的时候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在拆卸后又需要繁琐的组装,因此非常不实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临时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临时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临时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二支座,且第一支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站板,所述第二支座的内侧对应第一站板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二站板,所述第一站板与第二站板之间通过铰链转动相连,所述第二站板与第一站板的下方均设置有分别连接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均由两根相同结构的支柱组成,支柱包括呈空心结构的下支柱,所述下支柱的上方设置有上支柱,且下支柱与上支柱之间通过延伸柱相连,所述下支柱的内部中段位置处固定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下方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下支柱的外侧对应第二锥齿轮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连旋钮,所述延伸柱的下方固定有依次贯穿支撑块和第一锥齿轮的丝杆;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横杆与第一支撑杆,所述横杆固定于两个支柱内侧的,且横杆的外部位于两端位置处均套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外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螺纹套,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于第二站板的底端,且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螺纹套通过螺纹拧合。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支柱的内侧垂直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延伸柱的两侧对应限位滑槽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滑动凸条。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支撑块的表面对应丝杆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通孔中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与丝杆表面的丝牙相适配。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丝杆的底端设置有限位盘,限位盘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内径。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支柱的底部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的厚度为10mm。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与第一支座和第一站板以及第二站板和第二支座之间均形成三角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稳定性高,通过折叠可以起到方便携带的作用,且组装起来更加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携带的难度,采用可以伸缩的支座,可以根据室内高度进行调节,满足不同高度的作业需求,增加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临时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临时支撑装置中第二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临时支撑装置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支座;2、第一站板;3、铰链;4、第二站板;5、第一支撑杆;6、第二支座;61、上支柱;62、延伸柱;63、丝杆;64、下支柱;65、旋钮;66、限位滑槽;67、支撑块;68、第一锥齿轮;69、第二锥齿轮;7、螺纹套;8、第二支撑杆;9、套环;10、横杆。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临时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座1,第一支座1的一侧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二支座6,且第一支座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站板2,第二支座6的内侧对应第一站板2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二站板4,第一站板2与第二站板4之间通过铰链3转动相连,第二站板4与第一站板2的下方均设置有分别连接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6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横杆10与第一支撑杆5,横杆10固定于两个支柱内侧的,且横杆10的外部位于两端位置处均套接有套环9,套环9的外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螺纹套7,第一支撑杆5的上端转动连接于第二站板4的底端,且第一支撑杆5的另一端与螺纹套7通过螺纹拧合,在使用时将第一支撑杆5的一端对接螺纹套7,通过旋转螺纹套7使得第一支撑杆5端部的螺纹拧入,从而实现支撑固定,两个支撑结构与第一支座1和第一站板2以及第二站板4和第二支座6之间均形成三角形结构,可以起到较高的稳定性,拆卸时,反转螺纹套7使得与第一支撑杆5解除连接即可。第一支座1与第二支座6均由两根相同结构的支柱组成,支柱包括呈空心结构的下支柱64,下支柱64的上方设置有上支柱61,且下支柱64与上支柱61之间通过延伸柱62相连,下支柱64的内部中段位置处固定有支撑块67,支撑块67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8,第一锥齿轮68的下方啮合有第二锥齿轮69,下支柱64的外侧对应第二锥齿轮69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连旋钮65,延伸柱62的下方固定有依次贯穿支撑块67和第一锥齿轮68的丝杆63,第一锥齿轮68与支撑块67的表面对应丝杆63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第一锥齿轮68的通孔中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与丝杆63表面的丝牙相适配,调节时转动旋钮65,旋钮65转动后会带动第二锥齿轮69旋转,因啮合的关系,第一锥齿轮68同样旋转,第一锥齿轮68旋转的同时,丝杆63会沿第一锥齿轮68内部的内螺纹方向垂直上下,进一步丝杆63通过延伸柱62带动上支柱61上升下降,从而实现高度调节效果,满足不同高度的作业需求,增加了实用性。下支柱64的内侧垂直开设有限位滑槽66,延伸柱62的两侧对应限位滑槽66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滑动凸条,可以起到限位效果,使得高度调节时更加平稳。丝杆63的底端设置有限位盘,限位盘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内径,起到限位效果,避免出现丝杆63脱离连接的问题。下支柱64的底部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的厚度为10mm,可以起到稳定支撑的效果,且具有较高的防滑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将第一支座1与第二支座6向两边拉开,从而使得第一站板2与第二站板4通过铰链3展开呈“一”字形,其次将第一支撑杆5的一端对接螺纹套7,通过旋转螺纹套7使得第一支撑杆5端部的螺纹拧入,从而实现支撑固定,两个支撑结构与第一支座1和第一站板2以及第二站板4和第二支座6之间均形成三角形结构,可以起到较高的稳定性,最后调节时转动旋钮65,旋钮65转动后会带动第二锥齿轮69旋转,因啮合的关系,第一锥齿轮68同样旋转,第一锥齿轮68旋转的同时,丝杆63会沿第一锥齿轮68内部的内螺纹方向垂直上下,进一步丝杆63通过延伸柱62带动上支柱61上升下降,从而实现高度调节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临时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1)的一侧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二支座(6),且第一支座(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站板(2),所述第二支座(6)的内侧对应第一站板(2)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二站板(4),所述第一站板(2)与第二站板(4)之间通过铰链(3)转动相连,所述第二站板(4)与第一站板(2)的下方均设置有分别连接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6)的支撑结构;/n所述第一支座(1)与第二支座(6)均由两根相同结构的支柱组成,支柱包括呈空心结构的下支柱(64),所述下支柱(64)的上方设置有上支柱(61),且下支柱(64)与上支柱(61)之间通过延伸柱(62)相连,所述下支柱(64)的内部中段位置处固定有支撑块(67),所述支撑块(67)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8),所述第一锥齿轮(68)的下方啮合有第二锥齿轮(69),所述下支柱(64)的外侧对应第二锥齿轮(69)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连旋钮(65),所述延伸柱(62)的下方固定有依次贯穿支撑块(67)和第一锥齿轮(68)的丝杆(63);/n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横杆(10)与第一支撑杆(5),所述横杆(10)固定于两个支柱内侧的,且横杆(10)的外部位于两端位置处均套接有套环(9),所述套环(9)的外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杆(8),所述第二支撑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螺纹套(7),所述第一支撑杆(5)的上端转动连接于第二站板(4)的底端,且第一支撑杆(5)的另一端与螺纹套(7)通过螺纹拧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临时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1)的一侧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二支座(6),且第一支座(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站板(2),所述第二支座(6)的内侧对应第一站板(2)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二站板(4),所述第一站板(2)与第二站板(4)之间通过铰链(3)转动相连,所述第二站板(4)与第一站板(2)的下方均设置有分别连接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6)的支撑结构;
所述第一支座(1)与第二支座(6)均由两根相同结构的支柱组成,支柱包括呈空心结构的下支柱(64),所述下支柱(64)的上方设置有上支柱(61),且下支柱(64)与上支柱(61)之间通过延伸柱(62)相连,所述下支柱(64)的内部中段位置处固定有支撑块(67),所述支撑块(67)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8),所述第一锥齿轮(68)的下方啮合有第二锥齿轮(69),所述下支柱(64)的外侧对应第二锥齿轮(69)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连旋钮(65),所述延伸柱(62)的下方固定有依次贯穿支撑块(67)和第一锥齿轮(68)的丝杆(63);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横杆(10)与第一支撑杆(5),所述横杆(10)固定于两个支柱内侧的,且横杆(10)的外部位于两端位置处均套接有套环(9),所述套环(9)的外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杆(8),所述第二支撑杆(8)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才吕广辉李晓爽
申请(专利权)人:张伟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