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墙体,尤其是涉及一种基础墙体后浇筑型建筑保温墙,它包括基础墙体和保温板,所述保温板贴合在基础墙体上,所述基础墙体内预埋有竖向设置的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之间竖向设有灌浆筒,所述灌浆筒设有若干个,所述灌浆筒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排浆管和进浆管,所述进浆管穿出保温板,所述排浆管远离灌浆筒的一端位于钢筋骨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保温层与基础墙体之间连接强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础墙体后浇筑型建筑保温墙
本技术涉及建筑墙体,尤其是涉及一种基础墙体后浇筑型建筑保温墙。
技术介绍
在建筑领域中,为了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通常会在建筑墙体的外侧铺设保温层,以达到保温的效果。目前,市面上常规设计有一种保温墙结构,参照图1,它包括基础墙体1和保温板2,在基础墙体1的表面依次涂抹有找平层21和粘结砂浆层22,保温板2通过粘接砂浆层贴合在基础墙体1表面。上述保温墙结构虽然通过保温板2提高了基础墙体1的保温性能,但是保温板2由于是后期施工在基础墙体1上的,基础墙体1本身不具备粘结力固定保温板2,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在基础墙体1上进行找平之后,再进行粘结砂浆层22的涂抹,通过粘结砂浆层22实现对保温板2的固定。然而由于保温板2仅仅是依靠一层粘结砂浆层22粘附在基础墙体1的表面,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保温板2脱落的现象,具有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础墙体后浇筑型建筑保温墙,具有提高保温层与基础墙体之间连接强度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础墙体后浇筑型建筑保温墙,包括基础墙体和保温板,所述保温板贴合在基础墙体上,所述基础墙体内预埋有竖向设置的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之间竖向设有灌浆筒,所述灌浆筒设有若干个,所述灌浆筒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排浆管和进浆管,所述进浆管穿出保温板,所述排浆管远离灌浆筒的一端位于钢筋骨架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进浆管朝向灌浆筒内注入混凝土砂浆,混凝土砂浆通过排浆管进入钢筋骨架内,在混凝土砂浆凝固后,其粘结力与保温板固定粘接,以此实现了保温板与基础墙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本技术中,保温板与基础墙体同步浇筑而成,因此两者之间的整体性更高,提高了保温板和内支撑板与基础墙体连接时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浆管穿过保温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帽,所述锁紧螺帽压紧于保温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螺帽能够压紧保温板,在成型基础墙体后,进浆管能够拉紧保温板,以此实现了对保温板的进一步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浆管位于灌浆筒的底端,所述排浆管位于灌浆筒的顶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砂浆通过排浆管能够自上而下进入钢筋骨架内,相比于自下而上灌注混凝土砂浆,灌注混凝土砂浆时的压力更小,以此达到了降低施工难度的优点。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两个灌浆筒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钢筋,位于两侧的灌浆筒的筒身上固定连接有加固钢筋,所述加固钢筋固定连接于钢筋骨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钢筋和加固钢筋的配合能够限制灌浆筒的位置,同时能够对灌浆筒进行稳固,在前期搭建过程中,提高了灌浆筒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筋上固定连接有固定钢筋,所述固定钢筋的两端固定连接于钢筋骨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钢筋具有进一步稳定灌浆筒的优点。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保温板朝向钢筋骨架的一侧胶接有内支撑板,所述内支撑板贴合于钢筋骨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支撑板具有保护作用,在保温板受锁紧螺栓压紧的过程中,能够降低保温板产生变形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灌浆筒的筒身上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若干根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穿过内支撑板和保温板并螺纹连接有压紧螺帽,所述压紧螺帽抵触于保温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螺帽与锁紧螺帽共同压紧保温板,以此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板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支撑板背离保温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有锚入杆,所述锚入杆伸入钢筋骨架内,其杆身上设有若干倒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础墙体凝固后,锚入杆上的倒刺能够咬紧在基础墙体内,以此进一步提高了内支撑板的抗拔力,进一步提高了内支撑板和保温板与基础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保温板与基础墙体同步浇筑而成,因此两者之间的整体性更高,提高了保温板和内支撑板与基础墙体连接时的连接强度;2.压紧螺帽与锁紧螺帽共同压紧保温板,提高了保温板的稳定性,同时连接螺杆和进浆管具有抗拔力,提高了基础保温板与基础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3.锚入杆提高了内支撑板的抗拔力,进一步提高了内支撑板和保温板与基础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体现
技术介绍
中保温墙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用于体现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用于体现钢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用于体现灌浆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用于体现压紧螺帽和锁紧螺帽结构示意图。图6是用于体现锚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础墙体;2、保温板;21、找平层;22、粘结砂浆层;23、内支撑板;231、锚入杆;2311、倒刺;3、外饰面层;31、混凝土层;32、乳胶漆层;4、钢筋骨架;41、纵筋;42、箍筋;5、灌浆筒;51、排浆管;52、进浆管;521、锁紧螺帽;53、连接钢筋;54、加固钢筋;55、固定钢筋;56、连接螺杆;561、压紧螺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础墙体后浇筑型建筑保温墙,参照图2,包括基础墙体1和由膨胀聚苯板制成的保温板2,保温板2贴合在基础墙体1上。通过保温板2的设置,提高了基础墙体1的保温作用,同时,为了提高本技术的美观性,在保温板2背离基础墙体1的一面涂抹有外饰面层3,外饰面层3包括由内而外依次涂抹的混凝土层31以及乳胶漆层32。参照图3,在基础墙体1预埋有竖向设置的钢筋骨架4,钢筋骨架4包括竖向设置的若干根纵筋41以及箍绕在纵筋41外的箍筋42,若干根纵筋41呈矩形状分布,箍筋42通过铁丝箍紧在纵筋41上。在钢筋骨架4之间竖向设有灌浆筒5,灌浆筒5设有若干个,若干个灌浆筒5沿着同一方向均布且组成的平面平行于保温板2。参照图3和图4,灌浆筒5为顶端贯通、底端封死的管筒,在其两端分别连通有排浆管51和进浆管52。进浆管52远离灌浆筒5的一端穿出保温板2,排浆管51远离灌浆筒5的一端位于钢筋骨架4内。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搭建完成钢筋骨架4后,朝向钢筋骨架4内放入灌浆筒5,此时排浆管51位于钢筋骨架4内,进浆管52伸出钢筋骨架4。工作人员在钢筋骨架4伸出进浆管52的一侧铺设保温板2,使得进浆管52穿过保温板2。参照图3和图4,接着工作人员在钢筋骨架4和保温板2的四周支模,与保温板2共同配合形成墙体的成型模型。工作人员通过进浆管52朝向灌浆管内注入混凝土砂浆,混凝土砂浆通过排浆管51进入钢筋骨架4内,凝固后形成基础墙体1。参照图4,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在设置灌浆筒5时,进浆管52位于灌浆筒5的底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础墙体后浇筑型建筑保温墙,包括基础墙体(1)和保温板(2),所述保温板(2)贴合在基础墙体(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墙体(1)内预埋有竖向设置的钢筋骨架(4),所述钢筋骨架(4)之间竖向设有灌浆筒(5),所述灌浆筒(5)沿着钢筋骨架(4)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所述灌浆筒(5)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排浆管(51)和进浆管(52),所述进浆管(52)穿出保温板(2),所述排浆管(51)远离灌浆筒(5)的一端位于钢筋骨架(4)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础墙体后浇筑型建筑保温墙,包括基础墙体(1)和保温板(2),所述保温板(2)贴合在基础墙体(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墙体(1)内预埋有竖向设置的钢筋骨架(4),所述钢筋骨架(4)之间竖向设有灌浆筒(5),所述灌浆筒(5)沿着钢筋骨架(4)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所述灌浆筒(5)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排浆管(51)和进浆管(52),所述进浆管(52)穿出保温板(2),所述排浆管(51)远离灌浆筒(5)的一端位于钢筋骨架(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墙体后浇筑型建筑保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浆管(52)穿过保温板(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帽(521),所述锁紧螺帽(521)压紧于保温板(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墙体后浇筑型建筑保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浆管(52)位于灌浆筒(5)的底端,所述排浆管(51)位于灌浆筒(5)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墙体后浇筑型建筑保温墙,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灌浆筒(5)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钢筋(53),位于两侧的灌浆筒(5)的筒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兵,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轻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