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21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包括垫层、过渡层、混凝土表层、支撑结构、排水槽和集水孔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表层材料采用细集料混凝土,强度高、耐磨损、抗老化性强;支撑结构可拼装,结构简单易实现工厂量产,运输及安装方便;表层大量分布排水沟及集水孔,汇集的积水可通过排水槽‑集水孔‑集水管‑储水仓‑砂垫层迅速排到地下;设有储水仓,大大减少地表积水存量;储水仓截面为拱形结构,整个透水路面的承载力更高;地下与地上有通孔连接,散热性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面
,特别涉及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开展,城市道路、地面及便道等的硬化需求越来越高。目前,铺路材料多采用水泥、柏油、大理石等,而这些非透水材料透水性及散热性能较弱。近年来,应“海绵城市”的需求,透水砖作为一种工艺简单的透水材料逐渐应用于人行步道、小区停车位、广场等场地的铺装。但是,由于透水混凝土较大的孔隙率,颗粒集料之间接触较少,而与空气、阳光接触较多,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强度低、易磨损、老化快的问题。工程上亟需一种高强耐磨且兼顾透水散热性能路面结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透水路面结构,提供了一种高强耐磨抗老化且排水散热性能良好的路面结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包括垫层、过渡层、混凝土表层、支撑结构、排水槽和集水孔;所述垫层上方设有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上方设有混凝土表层;所述混凝土表层表面分布有数个排水槽和集水孔;所述支撑结构由骨架单体和漕模单体构成;所述支撑结构由骨架单体之间通过接口拼接而成,所述接口上设有锁紧的螺丝。作为优选,所述垫层为细砂层。作为优选,所述过渡层为卵石层。作为优选,所述骨架单体由数个骨架单元构成;所述骨架单元包括:集水管、骨架横肋、伞形储水仓和排水内翼;所述伞形储水仓上表面中心位置上整体成型有集水管;所述伞形储水仓上表面四周整体成型有数个骨架横肋;所述伞形储水仓伞口边缘内侧设置有一圈带坡度的排水内翼;所述伞形储水仓扣覆在垫层之上。作为优选,所述漕模单体由数个漕模单元构成;所述漕模单元包括:漕模壁、漕模底和排水管扣;所述排水管扣底端四周整体成型有数个漕模壁;所述排水管扣设置在对应的集水管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本技术表层材料采用细集料混凝土,强度高、耐磨损、抗老化性强;支撑结构可拼装,结构简单易实现工厂量产,运输及安装方便;表层大量分布排水沟及集水孔,汇集的积水可通过排水槽-集水孔-集水管-储水仓-砂垫层迅速排到地下;设有储水仓,大大减少地表积水存量;储水仓截面为拱形结构,整个透水路面的承载力更高;地下与地上有通孔连接,散热性能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透水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透水路面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漕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骨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骨架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漕模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接口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包括垫层1、过渡层2、混凝土表层3、支撑结构4、排水槽5和集水孔6;所述垫层1上方设有过渡层2;所述过渡层2上方设有混凝土表层3;所述混凝土表层3表面分布有数个排水槽5和集水孔6;所述支撑结构4由骨架单体7和漕模单体8构成;所述支撑结构4由骨架单体7之间通过接口9拼接而成,所述接口9上设有锁紧的螺丝。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骨架单体7由数个骨架单元4.1构成;所述骨架单元4.1包括:集水管4.1.1、骨架横肋4.1.2、伞形储水仓4.1.3和排水内翼4.1.4;所述伞形储水仓4.1.3上表面中心位置上整体成型有集水管4.1.1;所述伞形储水仓4.1.3上表面四周整体成型有数个骨架横肋4.1.2;所述伞形储水仓4.1.3伞口边缘内侧设置有一圈带坡度的排水内翼4.1.4;所述伞形储水仓4.1.3扣覆在垫层1之上。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漕模单体8由数个漕模单元4.2构成;所述漕模单元4.2包括:漕模壁4.2.1、漕模底4.2.2和排水管扣4.2.3;所述排水管扣4.2.3底端四周整体成型有数个漕模壁4.2.1;所述排水管扣4.2.3设置在对应的集水管4.1.1中。其中,所述垫层1为细砂层;所述过渡层2为卵石层。本技术透水路面结构铺设过程如下:(1)清理原地面,清楚表层杂质、生活垃圾、植物根茎等;(2)在清理好的场地上摊铺细沙垫层,控制厚度及找平上表面;(3)放置骨架单体在砂垫层上,相邻骨架单体之间通过螺丝孔用螺丝连接;(4)摊铺卵石过渡层,将支撑结构压稳,控制过渡层厚度低于集水管顶面,尽量调整卵石过渡层上表面处于相近高度;(5)在漕模单体的主体侧面及底面上均匀涂抹隔离机油,将漕模单体与骨架单体组合成形,构成支撑结构;(6)浇筑表层混凝土,表面刮平,也可适当做防滑花纹,控制高度与漕模顶部齐平;(7)混凝土硬化后,取出上部漕模,排水槽和集水孔成形;(8)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地面处理完毕。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技术的控制方式是通过人工启动和关闭开关来控制,动力元件的接线图与电源的提供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技术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层(1)、过渡层(2)、混凝土表层(3)、支撑结构(4)、排水槽(5)和集水孔(6);/n所述垫层(1)上方设有过渡层(2);/n所述过渡层(2)上方设有混凝土表层(3);/n所述混凝土表层(3)表面分布有数个排水槽(5)和集水孔(6);/n所述支撑结构(4)由骨架单体(7)和漕模单体(8)构成;/n所述支撑结构(4)由骨架单体(7)之间通过接口(9)拼接而成,所述接口(9)上设有锁紧的螺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层(1)、过渡层(2)、混凝土表层(3)、支撑结构(4)、排水槽(5)和集水孔(6);
所述垫层(1)上方设有过渡层(2);
所述过渡层(2)上方设有混凝土表层(3);
所述混凝土表层(3)表面分布有数个排水槽(5)和集水孔(6);
所述支撑结构(4)由骨架单体(7)和漕模单体(8)构成;
所述支撑结构(4)由骨架单体(7)之间通过接口(9)拼接而成,所述接口(9)上设有锁紧的螺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1)为细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2)为卵石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单体(7)由数个骨架单元(4.1)构成;
所述骨架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林李伟翁伟张玉宝范佐银郭小文王成龙郭芳山周子刚贾庆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