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221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属于市政排水结构的技术领域,包括道路和位于道路沿长度方向两侧的排水沟,排水沟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植被层、净水层和蓄水层,蓄水层与植被层之间连接有取水机构,所述道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路面层、渗水层、防水层和路基层,取水机构一端与蓄水层连通,另一端与植被层以及渗水层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在雨天将多余的雨水储存起来,既能在干旱时灌溉路边的植被层,又能一定程度调节路面的湿度和温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市政排水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授权公告号为CN207484627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植被层、用于种植植被的有机土壤层、作为施工基础的混凝土基础层和与城市排水网相连的下水道,所述有机土壤层的下方设有吸水层,吸水层用于吸收有机土壤层中多余的雨水,吸水层中设有若干吸水模块,吸水模块分布于吸水层中,吸水层的下方设有沉淀层,沉淀层内设有沉淀过滤室,所述混凝土基础层内设有循环管道和抽水装置,循环管道用于连通沉淀过滤室与吸水层。该技术的优点在于:高效的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方案储存的水只能用于灌溉植被层,在干旱时不能调节路面的湿度和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在雨天将多余的雨水储存起来,既能在干旱时灌溉路边的植被层,又能一定程度调节路面的湿度和温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包括道路和位于道路沿长度方向两侧的排水沟,排水沟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植被层、净水层和蓄水层,蓄水层与植被层之间连接有取水机构,所述道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路面层、渗水层、防水层和路基层,取水机构一端与蓄水层连通,另一端与植被层以及渗水层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道路上的雨水一部分流淌到排水沟中,另一部分从路面层向下渗透到渗水层,部分水残留在渗水层中,在温度较高时从路面层挥发出,起到调节路面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当渗水量超出渗水层的蓄水能力时,多余水的经渗水层渗透到净水层中,进入排水沟的雨水依次通过植被层和净水层净化后,然后进入蓄水层进行储存;在干旱时,取水机构将蓄水池中的水一部分抽取到植被层滋养植物,另一部分水输送到渗水层中调节路面层温度和湿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净水层包括与植被层底部相接的植物残体层,植物残体层底部连接有砂石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平时绿化植物掉落的残枝枯叶填埋到植被层下方形成植物残体层,既能在被分解后为植被层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又能对从植被层渗透下来的水进行初步的过滤,对废物进行再次利用,既环保又节省资源;砂石层既能对植物残体层起到支撑作用,又能进一步对从植物残体层渗透下来的水进行过滤。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砂石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铺设的陶粒、河沙层及鹅卵石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轻质的陶粒具有较高的强度且内部结构特征呈细密蜂窝状微孔,既能起到支撑植物残体层的作用,又能过滤水中的较大杂质,河沙层填充更密实,孔隙更小,能进一步将水中的较小杂质滤除,鹅卵石层起到支撑河沙层的作用,减小河沙层塌落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层包括位于砂石层下方的蓄水池,蓄水池沿排水沟长度方向设置,蓄水池顶端敞口并安装有漏水板,蓄水池中安装有多块竖直的隔板,多块隔板将蓄水池分割为多个连续的分隔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净水层净化后的水从漏水板进入蓄水池中集中储存,便于后续天气干旱时抽取到植被层和渗水层中使用,隔板能够阻挡蓄水池中的水向地势低的一端流淌,使得蓄水池沿长度方向的分隔间都装有水,便于沿道路的长度方向都能供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板顶端与漏水板底壁之间设有溢流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水沟局部聚集较多水时,位于聚水较多的排水沟下方的分隔间中积累的水较多,当分隔间的水积累到溢流口处,会从溢流口流入相邻的分隔间中储存利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漏水板背离蓄水池一侧设有土工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对净水层渗透下来的水进行再次过滤,减轻泥沙等杂质进入蓄水池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渗水层为河沙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河沙层既能透水又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下雨时,路面层渗透下来的雨水一部分被河沙层保持,用于干燥时向路面层挥发,调节路面层的温度和湿度;另一部分水从道路两侧渗透到净水层中,然后进入蓄水池中。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漏水板上开设有通孔,取水机构包括固定在蓄水池底部的柔性吸水件,吸水件一端固定在蓄水池底部,柔性吸水件另一端穿出通孔并延伸至植被层和渗水层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干燥时,由于毛细现象吸水件可将蓄水池中的水导引到植被层和渗水层中,自动调节植被层和渗水层的湿度,不需要人工判断是否需要向植被层和渗水层中输水,使用更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净水层中安装有竖直的防水的防护管,吸水件位于净水层的一段穿设在防护管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的防护管能减小吸水件吸取的水在净水层中流失的可能性,还能将吸水件保护起来,减小吸水件受损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雨水经过净水层净化后,进入蓄水层进行储存,在干旱时,取水机构将蓄水池中的水一部分抽取到植被层滋养植物,另一部分水输送到渗水层中调节路面层温度和湿度;2.隔板能够阻挡蓄水池中的水向地势低的一端流淌,使得蓄水池沿长度方向的分隔间都装有水,便于沿道路的长度方向都能供水;3.渗水既能渗水又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路面层渗透下来的雨水一部分被渗水层保持,用于干燥时向路面层挥发,调节路面层的温度和湿度;另一部分水从道路两侧渗透到净水层中,然后进入蓄水池中,干旱时被取水机构抽取到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图;图3是图1中B-B方向剖视图。附图标记:1、道路;11、路面层;12、渗水层;13、防水层;14、路基层;2、排水沟;21、植被层;22、净水层;221、植物残体层;222、砂石层;23、蓄水层;231、蓄水池;232、漏水板;233、隔板;234、溢流口;235、土工布;236、通孔;3、取水机构;31、吸水件;32、防护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包括道路1和位于道路1沿长度方向两侧的排水沟2,道路1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路面层11、渗水层12、防水层13和路基层14。排水沟2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植被层21、净水层22和蓄水层23,下雨时,雨水从植被层21渗透到净水层22中进行净化处理后,进入蓄水层23中储存,蓄水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包括道路(1)和位于道路(1)沿长度方向两侧的排水沟(2),排水沟(2)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植被层(21)、净水层(22)和蓄水层(23),蓄水层(23)与植被层(21)之间连接有取水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1)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路面层(11)、渗水层(12)、防水层(13)和路基层(14),取水机构(3)一端与蓄水层(23)连通,另一端与植被层(21)以及渗水层(1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包括道路(1)和位于道路(1)沿长度方向两侧的排水沟(2),排水沟(2)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植被层(21)、净水层(22)和蓄水层(23),蓄水层(23)与植被层(21)之间连接有取水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1)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路面层(11)、渗水层(12)、防水层(13)和路基层(14),取水机构(3)一端与蓄水层(23)连通,另一端与植被层(21)以及渗水层(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层(22)包括与植被层(21)底部相接的植物残体层(221),植物残体层(221)底部连接有砂石层(2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石层(22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铺设的陶粒、河沙层及鹅卵石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层(23)包括位于砂石层(222)下方的蓄水池(231),蓄水池(231)沿排水沟(2)长度方向设置,蓄水池(231)顶端敞口并安装有漏水板(232),蓄水池(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邑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