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熨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201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服装生产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熨烫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支撑架一和支撑架二,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外圈固定缠绕有传送带,所述从动轮右侧的地面上固定连接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传送装置一侧的地面上依次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一和支撑架二。该用于服装生产的熨烫装置,通过电加热板工作时散发的热量,可以熨烫布料,使用者根据布料的材质选择电加热板的工作温度和传送带的传动速度,通过隔离布的设备,可以有效的防止布料被烫伤,通过伸缩杆的伸缩特性可以改变熨烫辊的高度,可以使熨烫辊与不同厚度的布料相接触,该装置可以熨烫不同厚度的布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熨烫装置
本技术涉及服装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熨烫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每个人都希望能穿上件舒适、合体,充分体现自己仪表风度的服装,由此,对服装的立体造型越来越重视,作为体现服装立体造型工艺手段之一的熨烫工艺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喷雾、熨烫使衣料缩水,以至去掉皱痕,经过热定型处理使服装外形平整,褶裥、线条笔挺,利用纤维的可缩性,适当改变纤维的张缩度与织物经纬组织的密度和方向,塑造服装的立体造型,以适应人体体型与活动的要求,达到立体造型优美、穿着舒适的目的,汉族劳动人民远在公元前2700多年前就已能生产丝织物,到汉代,丝织生产有了相当规模,大量精美的丝织物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中亚和欧洲,在唐代,又通过海路运销到了日本和东南亚地区,我国是丝织物生产和消费大国,纺织是一种服务于人类穿着的手工行业,纺纱织布,制作衣服,遮丑饰美,御寒避风,防虫护体,大约便是纺织起源发展的重要动机,古史传说中国先民是从“不织不衣”、“而衣皮苇”,然后演变到“妇织而衣”,这种传说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熨烫装置,包括传送装置(1)、支撑架一(8)和支撑架二(9),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包括从动轮(2),所述从动轮(2)的外圈固定缠绕有传送带(4),所述从动轮(2)右侧的地面上固定连接主动轮(3),所述主动轮(3)与从动轮(2)通过传送带(4)传动连接,所述传送装置(1)一侧的地面上依次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一(8)和支撑架二(9),所述支撑架一(8)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熨烫辊(14),所述支撑架二(9)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鼓风机(10),所述鼓风机(10)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有出风管(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熨烫装置,包括传送装置(1)、支撑架一(8)和支撑架二(9),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包括从动轮(2),所述从动轮(2)的外圈固定缠绕有传送带(4),所述从动轮(2)右侧的地面上固定连接主动轮(3),所述主动轮(3)与从动轮(2)通过传送带(4)传动连接,所述传送装置(1)一侧的地面上依次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一(8)和支撑架二(9),所述支撑架一(8)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熨烫辊(14),所述支撑架二(9)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鼓风机(10),所述鼓风机(10)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有出风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侧的所述伸缩杆(12)底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马达(13),所述马达(13)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熨烫辊(14),所述熨烫辊(14)的另一端与另一侧的伸缩杆(12)底端的内侧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二(9)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板(18),所述两块伸缩板(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中彩机电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