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型材电泳槽液稳定控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17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型材电泳槽液稳定控温装置,涉及铝合金型材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主槽体和循环泵,主槽体包括电泳槽和存液槽;电泳槽的内部底壁固定设置有阴极板,阴极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加热装置;存液槽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冷却管道,所述电泳槽内侧壁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包括电泳槽和存液槽的主槽体以及循环泵,实现漆液在电泳槽和存液槽的循环流动,并在电泳槽内设置液体电加热器以及在存液槽中设置冷却管道,通过液体和电加热器对漆液进行升温和通过冷却管道对漆液进行冷却降温维持电泳槽中的漆液温度恒定,保证电泳涂装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型材电泳槽液稳定控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铝合金型材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型材电泳槽液稳定控温装置。
技术介绍
铝合金型材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建筑,装修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焊接结构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铝合金的焊接性研究也随之深入,而铝合金型材的生产过程中通过电泳涂装进行涂膜的方法普遍使用,而且电泳涂装具有水溶性、无毒、易于自动化控制等特点,迅速在汽车、建材、五金、家电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现有铝合金型材电泳涂装槽的漆液较难维持温度恒定,影响电泳涂装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包括电泳槽和存液槽的主槽体以及循环泵,实现漆液在电泳槽和存液槽的循环流动,并在电泳槽内设置液体电加热器以及在存液槽中设置冷却管道,通过液体和电加热器对漆液进行升温和通过冷却管道对漆液进行冷却降温维持电泳槽中的漆液温度恒定,保证电泳涂装的效率。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型材电泳槽液稳定控温装置,包括主槽体和位于所述主槽体外部的循环泵;所述主槽体包括电泳槽和存液槽;所述存液槽呈U字型,所述电泳槽位于所述存液槽的凹槽内,且所述电泳槽的外壁与所述存液槽的凹槽内壁相贴合,所述电泳槽上端开口,所述电泳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泳槽进液口和电泳槽出液口;所述存液槽的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一进液口,所述存液槽的两侧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连接有排液管,所述第二出液口通过第一管道与循环泵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电泳槽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电泳槽出液口与电泳槽液出液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电泳槽液出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存液槽相连通;所述电泳槽的内部底壁固定设置有阴极板,所述阴极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电泳槽内漆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存液槽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呈来回弯折且水平分布状,所述冷却管道上所有位于弯折处的部分均设有向外突出的凸起,所述凸起为圆弧形凸起或者半球形凸起;所述冷却管道的一端通过水管与冷却液箱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冷却管道的另一端通过水管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冷却液箱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电泳槽内侧壁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循环泵、所述加热装置、所述水泵电连接。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加热装置为液体电加热器。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电泳槽的内壁表面设置有防腐蚀绝缘层。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存液槽的内腔底部固定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两侧均开口,且所述过滤器相比于所述冷却管道更靠近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过滤器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竖向固定连接有PAPE微孔精密过滤芯、钛棒过滤芯、聚醚砜滤芯、聚四氟乙烯滤芯以及微孔膜筒式过滤芯。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存液槽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过滤器的正面设置有透明窗,所述观察窗与所述透明窗相配合。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电泳槽液出液管、所述排液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包括电泳槽和存液槽的主槽体以及循环泵,实现漆液在电泳槽和存液槽的循环流动,并在电泳槽内设置液体电加热器以及在存液槽中设置冷却装置,通过液体和电加热器对漆液进行升温和通过冷却装置对漆液进行冷却降温维持电泳槽中的漆液温度恒定,保证电泳涂装的效率。通过使冷却管道来回弯折且水平分布状,且弯折处的部分均设有向外突出的凸起,增大漆液与冷却管道的接触面积,提升漆液的降温效率;通过在电泳槽的内壁设置防腐蚀绝缘层,可以保护电泳槽的内表面不受漆液的腐蚀,提高电泳槽的使用寿命;在存液槽内部设置过滤器,除去从存液槽进入到电泳槽中漆液内的杂质,避免杂质而影响铝合金型材的漆膜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铝合金型材电泳槽液稳定控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注:1-主槽体;10-电泳槽;100-电泳槽液出液管;101-阴极板;102-加热装置;11-存液槽;110-第一进液口;111-排液管;2-循环泵;3-冷却管道;30-第一管道;31-第二管道;32-凸起;4-冷却液箱;5-水泵;6-温度传感器;7-防腐蚀绝缘层;8-过滤器;80-PAPE微孔精密过滤芯;81-钛棒过滤芯;82-聚醚砜滤芯;83-聚四氟乙烯滤芯;84-微孔膜筒式过滤芯;90-观察窗;91-透明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型材电泳槽液稳定控温装置,包括主槽体1和位于主槽体1外部的循环泵2,主槽体1包括电泳槽10和存液槽11;存液槽11呈U字型,电泳槽10位于存液槽11的凹槽内,且电泳槽10的外壁与存液槽11的凹槽内壁相贴合,电泳槽10上端开口,电泳槽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泳槽进液口和电泳槽出液口;存液槽11的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一进液口110,存液槽11的两侧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一出液口连接有排液管111,第二出液口通过第一管道30与循环泵2的进水口相连,循环泵2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31与电泳槽进液口相连通,电泳槽出液口与电泳槽液出液管100的一端相连通,电泳槽液出液管100的另一端与存液槽11相连通;电泳槽10的内部底壁固定设置有阴极板101,阴极板101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对电泳槽10内漆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102;存液槽1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冷却管道3,冷却管道3呈来回弯折且水平分布状,冷却管道3上所有位于弯折处的部分均设有向外突出的凸起32,凸起32为圆弧形凸起或者半球形凸起;冷却管道3的一端通过水管与冷却液箱4的进水口相连通,冷却管道3的另一端通过水管与水泵5的出水口相连通,水泵5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冷却液箱4的出水口相连通;电泳槽10内侧壁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循环泵2、加热装置、水泵5电连接。具体工作过程为:在涂装铝合金型材表面时,往电泳槽中注入定量的漆液,再使用吊具将铝合金型材悬吊于装有漆液的电泳槽中,阳极板通过吊具与铝合金型材相连,阴极板与直流电源额定电压相连接,通过电离作用对铝合金型材进行电泳涂装;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电泳槽中的漆液的温度,当漆液的温度低于所需温度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启动,加热装置对漆液进行加热,使漆液的温度升高到所需温度;当漆液的温度高于所需的温度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启动,电泳槽中的漆液电泳槽液出液管进入到存液槽中,通过水泵将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抽入到冷却管中,并最终回流到冷却液箱中,实现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的循环流动,通过冷却液对存液槽中的漆液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型材电泳槽液稳定控温装置,包括主槽体(1)和位于所述主槽体(1)外部的循环泵(2),其特征在于:/n所述主槽体(1)包括电泳槽(10)和存液槽(11);所述存液槽(11)呈U字型,所述电泳槽(10)位于所述存液槽(11)的凹槽内,且所述电泳槽(10)的外壁与所述存液槽(11)的凹槽内壁相贴合,所述电泳槽(10)上端开口,所述电泳槽(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泳槽进液口和电泳槽出液口;/n所述存液槽(11)的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一进液口(110),所述存液槽(11)的两侧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连接有排液管(111),所述第二出液口通过第一管道(30)与循环泵(2)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循环泵(2)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31)与所述电泳槽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电泳槽出液口与电泳槽液出液管(100)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电泳槽液出液管(100)的另一端与所述存液槽(11)相连通;/n所述电泳槽(10)的内部底壁固定设置有阴极板(101),所述阴极板(101)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电泳槽(10)内漆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102);/n所述存液槽(1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冷却管道(3),所述冷却管道(3)呈来回弯折且水平分布状,所述冷却管道(3)上所有位于弯折处的部分均设有向外突出的凸起(32),所述凸起(32)为圆弧形凸起或者半球形凸起;/n所述冷却管道(3)的一端通过水管与冷却液箱(4)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冷却管道(3)的另一端通过水管与水泵(5)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泵(5)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冷却液箱(4)的出水口相连通;/n所述电泳槽(10)内侧壁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所述温度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循环泵(2)、所述加热装置、所述水泵(5)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型材电泳槽液稳定控温装置,包括主槽体(1)和位于所述主槽体(1)外部的循环泵(2),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槽体(1)包括电泳槽(10)和存液槽(11);所述存液槽(11)呈U字型,所述电泳槽(10)位于所述存液槽(11)的凹槽内,且所述电泳槽(10)的外壁与所述存液槽(11)的凹槽内壁相贴合,所述电泳槽(10)上端开口,所述电泳槽(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泳槽进液口和电泳槽出液口;
所述存液槽(11)的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一进液口(110),所述存液槽(11)的两侧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连接有排液管(111),所述第二出液口通过第一管道(30)与循环泵(2)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循环泵(2)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31)与所述电泳槽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电泳槽出液口与电泳槽液出液管(100)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电泳槽液出液管(100)的另一端与所述存液槽(11)相连通;
所述电泳槽(10)的内部底壁固定设置有阴极板(101),所述阴极板(101)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电泳槽(10)内漆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102);
所述存液槽(1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冷却管道(3),所述冷却管道(3)呈来回弯折且水平分布状,所述冷却管道(3)上所有位于弯折处的部分均设有向外突出的凸起(32),所述凸起(32)为圆弧形凸起或者半球形凸起;
所述冷却管道(3)的一端通过水管与冷却液箱(4)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冷却管道(3)的另一端通过水管与水泵(5)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泵(5)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冷却液箱(4)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栋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飞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