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死体积多功能膜分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33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微量死体积多功能膜分离设备,包括原料桶和膜元件,原料桶的下端连通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连通有卸料口,三通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与膜元件相连通,膜元件包括两个膜组件,软管上安装有高压柱塞泵和两个阀门,膜元件的输出端通过出液管连通有过滤清液出口,出液管上通过回流管与原料桶的桶顶相连通,膜组件包括两个固定盘和一个过滤膜管,过滤膜管设置在两个固定盘之间,固定盘的内盘壁上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卡位机构与过滤膜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快捷的对过滤膜管进行更换,提高了更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量死体积多功能膜分离设备
本技术涉及分离设备
,尤其涉及微量死体积多功能膜分离设备。
技术介绍
微型错流过滤膜分离设备集成膜过滤工艺技术解决了实验室少量样品(450毫升)的分离、纯化、浓缩等工艺连续化技术研究的瓶颈;采用高压柱塞泵提供动力,没有高速旋转部件,运行过程中几乎没有剪切力;通过合理的系统优化设计,使得设备可同时满足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的技术要求,从而可以将设备制造成集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膜过滤设备。微量死体积多功能膜分离设备将原料桶内原料送入到膜元件中进行过滤,透过膜元件的过滤清液经过膜元件中心管汇集从过滤清液出口流出,被膜元件截留的料液再回流到原料桶,但是膜元件具有使用寿命,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更换,但是目前膜元件更换效率低,且步骤过于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需要定期对膜元件进行更换,但是目前膜元件更换效率低,且步骤过于繁琐的问题,而提出的微量死体积多功能膜分离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微量死体积多功能膜分离设备,包括原料桶(1)和膜元件(2),所述原料桶(1)的下端连通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连通有卸料口,三通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与膜元件(2)相连通,所述膜元件(2)包括两个膜组件,所述软管上安装有高压柱塞泵(3)和两个阀门,所述膜元件(2)的输出端通过出液管连通有过滤清液出口,所述出液管上通过回流管与原料桶(1)的桶顶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组件包括两个固定盘(4)和一个过滤膜管(5),所述过滤膜管(5)设置在两个固定盘(4)之间,所述固定盘(4)的内盘壁上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卡位机构(6)与过滤膜管(5)相连接,所述卡位机构(6)包括卡位槽(61)、弹簧(62)、卡...

【技术特征摘要】
1.微量死体积多功能膜分离设备,包括原料桶(1)和膜元件(2),所述原料桶(1)的下端连通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连通有卸料口,三通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与膜元件(2)相连通,所述膜元件(2)包括两个膜组件,所述软管上安装有高压柱塞泵(3)和两个阀门,所述膜元件(2)的输出端通过出液管连通有过滤清液出口,所述出液管上通过回流管与原料桶(1)的桶顶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组件包括两个固定盘(4)和一个过滤膜管(5),所述过滤膜管(5)设置在两个固定盘(4)之间,所述固定盘(4)的内盘壁上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卡位机构(6)与过滤膜管(5)相连接,所述卡位机构(6)包括卡位槽(61)、弹簧(62)、卡位块(63)、传动杆(64)和卡槽(65),所述卡位槽(61)开设在固定盘(4)的内盘壁上,所述弹簧(6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卡位槽(61)的槽底,所述弹簧(62)的另一端与卡位块(6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卡槽(65)对应卡位块(63)的位置开设在过滤膜管(5)的外管壁上,所述卡位块(63)远离弹簧(62)的一端设置在卡槽(65)中,所述传动杆(6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卡位块(63)靠近弹簧(62)的一端,所述传动杆(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禹王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