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广荣专利>正文

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供氧吸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123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3
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供氧吸痰装置,包括箱体、供氧设备、供氧管、吸引器、负压输出管和功能组件;供氧设备设置在箱体内,供氧管伸出箱体外;吸引器设置在箱体内,负压输出管伸出箱体外;第一吸氧罩和第二吸氧罩均为一端开口的空腔半圆柱状,第一吸氧罩和第二吸氧罩滑动连接,第一吸氧罩上设有第一绑带,第二吸氧罩上设有第二绑带;氧气管一端与第一吸氧罩连通,氧气管另一端与供氧管连接;吸痰管一端伸入箱体内部,吸痰管另一端伸入第二吸氧罩内;挂板与第二吸氧罩内侧连接,挂板套设在吸痰管外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能对病人进行供氧和吸痰,且两者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减少了来回切换设备造成的时间浪费,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供氧吸痰装置
本技术涉及内科护理
,尤其涉及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供氧吸痰装置。
技术介绍
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临床上通常用吸痰管吸痰,吸痰管插到病人呼吸道内,利用负压进行吸痰操作,吸痰会造成气管内氧气含量减少,因此吸痰操作前后必须进行吸氧操作,因此就必须要准备好两种设备,而且吸氧、吸痰、吸氧来回交替进行,操作费时费力,容易耽误最佳抢救时间。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操作方便的供氧吸痰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供氧吸痰装置,能够进行供氧模式,也能够进行吸痰操作,两者还能够同时进行,操作简单快捷,节省来回切换设备的时间。(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供氧吸痰装置,包括箱体、供氧设备、供氧管、吸引器、负压输出管和功能组件;功能组件包括氧气管、吸痰管、吸氧罩和挂板;箱体前侧设有箱门,箱体顶部设有竖直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供氧设备设置在箱体内,供氧设备的供氧管通过第二通孔伸出箱体外;吸引器设置在箱体内,吸引器的负压输出管通过第三通孔伸出箱体外;吸氧罩为一端开口的空腔圆柱状,吸氧罩开口一侧的端面与人脸贴合,吸氧罩包括第一吸氧罩和第二吸氧罩;第一吸氧罩和第二吸氧罩均为一端开口的空腔半圆柱状,第一吸氧罩和第二吸氧罩的水平封闭边缘与人的面部贴合,第一吸氧罩和第二吸氧罩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靠近或远离人脸的方向,第一吸氧罩上设有第一绑带,第二吸氧罩上设有第二绑带,第一吸氧罩和第二吸氧罩的水平端面上均设有竖直的第四通孔;两组第四通孔竖直相对;氧气管一端与第一吸氧罩竖直封闭端部连接且连通第一吸氧罩内部空间,氧气管另一端与供氧管连接;吸痰管一端穿过箱体顶部开设的第一通孔伸入箱体内部,吸痰管另一端穿过第二吸氧罩竖直封闭端开设的第五通孔并伸入第二吸氧罩内,吸痰管位于第二吸氧罩内的端部设有吸块;挂板顶端与第二吸氧罩水平壁内侧连接,挂板上设有第六通孔,挂板通过第六通孔套设在吸痰管外周,挂板位于第四通孔左侧。优选的,第五通孔孔壁内设有密封圈。优选的,吸氧罩外部的氧气管和吸痰管之间通过软管夹夹紧。优选的,箱体底部设置多组万向轮,箱体一侧设有把手。优选的,箱体顶部设有储物盒。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能对病人进行供氧和吸痰,且两者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减少了来回切换设备造成的时间浪费,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内科护理用便携式供氧吸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内科护理用便携式供氧吸痰装置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内科护理用便携式供氧吸痰装置中的功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万向轮;2、箱体;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第三通孔;24、把手;25、储物盒;3、供氧设备;31、供氧管;4、吸引器;41、负压输出管;5、氧气管;6、吸痰管;61、吸块;7、软管夹;8、吸氧罩;81、第一吸氧罩;811、第一绑带;82、第二吸氧罩;821、第二绑带;822、第五通孔;83、第四通孔;9、挂板;91、第六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供氧吸痰装置,包括箱体2、供氧设备3、供氧管31、吸引器4、负压输出管41和功能组件;功能组件包括氧气管5、吸痰管6、吸氧罩8和挂板9;箱体2前侧设有箱门,箱体2顶部设有竖直的第二通孔22和第三通孔23;供氧设备3设置在箱体2内,供氧设备3的供氧管31通过第二通孔22伸出箱体2外;吸引器4设置在箱体2内,吸引器4的负压输出管41通过第三通孔23伸出箱体2外;吸氧罩8为一端开口的空腔圆柱状,吸氧罩8开口一侧的端面与人脸贴合,吸氧罩8包括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均为一端开口的空腔半圆柱状,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的水平封闭边缘与人的面部贴合,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靠近或远离人脸的方向,第一吸氧罩81上设有第一绑带811,第二吸氧罩82上设有第二绑带821,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的水平端面上均设有竖直的第四通孔83;两组第四通孔83竖直相对;氧气管5一端与第一吸氧罩81竖直封闭端部连接且连通第一吸氧罩81内部空间,氧气管5另一端与供氧管31连接;吸痰管6一端穿过箱体2顶部开设的第一通孔21伸入箱体2内部,吸痰管6另一端穿过第二吸氧罩82竖直封闭端开设的第五通孔822并伸入第二吸氧罩82内,吸痰管6位于第二吸氧罩82内的端部设有吸块61;挂板9顶端与第二吸氧罩82水平壁内侧连接,挂板9上设有第六通孔91,挂板9通过第六通孔91套设在吸痰管6外周,挂板9位于第四通孔83左侧。本技术中,需要给病人供氧时,将氧气管5与供氧管31接通,将吸氧罩8通过第一绑带811和第二绑带821绑在病人头部,使吸氧罩8出气端与病人面部贴合,此时两组第四通孔83竖直相对,时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连通,病人可通过第一吸氧罩81的出气端用鼻子吸氧,也能通过第二吸氧罩82的出气端用嘴吸氧,或者同时进行;当病人需要吸痰时,松下第二绑带821,将第二吸氧罩82朝远离病人头部方向滑动,拉出吸痰管6,同时将吸痰管6与吸引器4的负压输出管41连接,将吸块61放入病人需要吸痰的位置后,启动吸引器4进行吸痰,此时病人仍能通过第一吸氧罩81用鼻子进行吸氧,且两组第四通孔83相互错开,氧气无法进入第二吸氧罩82,有效减少了氧气的泄露损失。本技术中,能对病人进行供氧和吸痰,且两者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减少了来回切换设备造成的时间浪费,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五通孔822孔壁内设有密封圈;防止氧气从第五通孔822的孔壁和吸痰管6的间隙之间泄露造成损失。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吸氧罩8外部的氧气管5和吸痰管6之间通过软管夹7夹紧;使吸氧罩8的拿取和使用更加方便,且使装置外形更加简洁美观。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箱体2底部设置多组万向轮1,箱体2一侧设有把手24,便于对本装置进行移动,使用更加便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箱体2顶部设有储物盒25;吸氧罩8不使用时放入储物盒25内即可,方便收纳。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供氧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2)、供氧设备(3)、供氧管(31)、吸引器(4)、负压输出管(41)和功能组件;功能组件包括氧气管(5)、吸痰管(6)、吸氧罩(8)和挂板(9);/n箱体(2)前侧设有箱门,箱体(2)顶部设有竖直的第二通孔(22)和第三通孔(23);供氧设备(3)设置在箱体(2)内,供氧设备(3)的供氧管(31)通过第二通孔(22)伸出箱体(2)外;吸引器(4)设置在箱体(2)内,吸引器(4)的负压输出管(41)通过第三通孔(23)伸出箱体(2)外;/n吸氧罩(8)为一端开口的空腔圆柱状,吸氧罩(8)开口一侧的端面与人脸贴合,吸氧罩(8)包括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均为一端开口的空腔半圆柱状,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的水平封闭边缘与人的面部贴合,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靠近或远离人脸的方向,第一吸氧罩(81)上设有第一绑带(811),第二吸氧罩(82)上设有第二绑带(821),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的水平端面上均设有竖直的第四通孔(83);两组第四通孔(83)竖直相对;氧气管(5)一端与第一吸氧罩(81)竖直封闭端部连接且连通第一吸氧罩(81)内部空间,氧气管(5)另一端与供氧管(31)连接;吸痰管(6)一端穿过箱体(2)顶部开设的第一通孔(21)伸入箱体(2)内部,吸痰管(6)另一端穿过第二吸氧罩(82)竖直封闭端开设的第五通孔(822)并伸入第二吸氧罩(82)内,吸痰管(6)位于第二吸氧罩(82)内的端部设有吸块(61);挂板(9)顶端与第二吸氧罩(82)水平壁内侧连接,挂板(9)上设有第六通孔(91),挂板(9)通过第六通孔(91)套设在吸痰管(6)外周,挂板(9)位于第四通孔(83)左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供氧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2)、供氧设备(3)、供氧管(31)、吸引器(4)、负压输出管(41)和功能组件;功能组件包括氧气管(5)、吸痰管(6)、吸氧罩(8)和挂板(9);
箱体(2)前侧设有箱门,箱体(2)顶部设有竖直的第二通孔(22)和第三通孔(23);供氧设备(3)设置在箱体(2)内,供氧设备(3)的供氧管(31)通过第二通孔(22)伸出箱体(2)外;吸引器(4)设置在箱体(2)内,吸引器(4)的负压输出管(41)通过第三通孔(23)伸出箱体(2)外;
吸氧罩(8)为一端开口的空腔圆柱状,吸氧罩(8)开口一侧的端面与人脸贴合,吸氧罩(8)包括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均为一端开口的空腔半圆柱状,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的水平封闭边缘与人的面部贴合,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靠近或远离人脸的方向,第一吸氧罩(81)上设有第一绑带(811),第二吸氧罩(82)上设有第二绑带(821),第一吸氧罩(81)和第二吸氧罩(82)的水平端面上均设有竖直的第四通孔(83);两组第四通孔(83)竖直相对;氧气管(5)一端与第一吸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荣
申请(专利权)人:刘广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