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内循环隔离氧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209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3
一种头部内循环隔离氧舱,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一头部隔离氧舱舱体,其下部设柔顺密封套腔,在对应于柔顺密封套腔的位置并且围绕柔顺密封套腔的四周固定有一柔顺密封套,而在头部隔离氧舱舱体的上部延伸有一空气循环处理舱;一用于供外界空气引入舱体腔内的一吸气调节阀,该吸气调节阀设在头部隔离氧舱舱体的左侧;一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该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设在空气循环处理舱内,且该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在使用状态下与供氧源管路连接以及与舱体腔相通。避免需要隔离的呼吸道传染患者呼出的气体向外界扩散传播并且有利于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有效过滤与消毒以及将细菌、病毒灭活,有益于体现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部内循环隔离氧舱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头部内循环隔离氧舱。
技术介绍
上述头部内循环隔离氧舱属于无源二类医疗器械,能被动地增加人体肺部的氧气吸入量,可起到对人体强迫补氧的作用,达到提高血氧浓度,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并恢复体能的目的;微高压氧气有助于使人体内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对人体维持生命必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头部内循环隔离氧舱能起到避免患者呼出的气体与外界交换,因而有利于起到防止交叉感染的作用。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与隔离氧舱相关的技术信息,如CN202376582U(医用氧舱用婴幼儿吸氧装置)、CN105919754A(一种自调节舱体的软体氧舱)和CN208942672U(高压氧气舱),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些专利方案均不属于头部内循环隔离氧舱范畴。CN204017084U推荐有“用于高压液氧舱中的吸氧头罩”,该专利是在吸氧头罩内设置两个由弹性材料编织的网罩,在网罩内设置吸水棉签,借助于吸水棉签的吸水性而起到保证吸氧头罩内干燥的作用;CN202314830U提供有“高压氧舱内的吸氧头罩”,该专利是在一头罩状的罩体上安装与罩体内部连通的一排氧管以及一供氧管,排氧管与高压氧舱的排氧管路相通,供氧管与高压氧舱的供氧管路相通,并且在供氧管的管路上设置供氧流量计及压力表,在罩体顶部设置安全阀,在使用状态下由位于罩体下沿的柔顺密封件将罩体的下沿与人体的颈部之间形成密封;CN206391334U介绍有“一种高压氧舱安全吸氧头罩”,该专利的结构以及使用方式与前述CN202314830U基本相仿,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前述三项专利虽然各有独特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不具有内循环功能而会使患者呼出的气体向外界扩散,不能满足简易式隔离给氧的要求。针对前述情形,有必要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需要隔离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呼出的气体向外界扩散并且有利于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有效过滤与消毒以及安全回用的头部内循环隔离氧舱。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头部内循环隔离氧舱,包括一头部隔离氧舱舱体,在该头部隔离氧舱舱体的下部开设有一与头部隔离氧舱舱体的舱体腔相通的柔顺密封套腔,在对应于该柔顺密封套腔的位置并且围绕柔顺密封套腔的四周固定有一柔顺密封套,而在头部隔离氧舱舱体的上部延伸有一空气循环处理舱;一用于供外界空气引入所述舱体腔内的一吸气调节阀,该吸气调节阀设置在所述头部隔离氧舱舱体的左侧;一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该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设置在所述空气循环处理舱内,并且该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在使用状态下与供氧源管路连接以及与所述舱体腔相通。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头部隔离氧舱舱体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吸气调节阀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一视窗,该视窗是透明的。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头部隔离氧舱舱体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视窗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一显示屏,在对应于该显示屏的位置并且位于舱体腔内设置有一与显示屏电气连接的传感器,该显示屏以及传感器在使用状态下与电源电路连接。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包括以自左向右的状态依次设置在所述空气循环处理舱内的循环风机、过滤装置和灭活罐,在所述空气循环处理舱的底部并且在对应循环风机的进风口的位置设置有一与所述舱体腔相通的用于将舱体腔内的空气过滤后引入空气循环处理舱内的单向过滤器,在空气循环处理舱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于对外界空气引入空气循环处理舱内的流量进行调整的空气流量调整阀,而在空气循环处理舱的左侧配接有一氧气引入管,该氧气引入管在使用状态下与氧源连接,并且在该氧气引入管的管路上配设有一氧源引入控制阀,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过滤装置,所述的灭活罐的底部与所述舱体腔相通。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头部隔离氧舱舱体由TPU、PP或PVC制成;所述柔顺密封套为具有充气嘴的充气式乳胶套或硅胶套。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为用于感知所述舱体腔内的压力、温度和氧气浓度的传感器。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氧源为医用瓶装氧或由制氧机制备的氧气。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滤装置由自左向右排列的第一过滤体Ⅰ、第二过滤体Ⅱ和第三过滤体Ⅲ组成。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灭活罐的上部探出所述的空气循环处理舱并且探出部位的外壁与空气循环处理舱的腔壁形成密封,灭活罐具有一灭活罐加药腔,该灭活罐加药腔的上部由罐盖封闭,而灭活罐加药腔的底部设置有通气膜,该通气膜与所述舱体腔相通,灭活罐的侧部与空气循环处理舱相通,并且在所述罐盖上设置有一处理舱超压自动泄气安全阀。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过滤体Ⅰ、第二过滤体Ⅱ和第三过滤体Ⅲ由聚氨酯密封胶密封后设置在由镀锌板、不锈钢板或铝合金型材制成的框体内,其中:所述第一过滤体Ⅰ是由无纺布、活性炭粉滤芯或者活性炭纤维毡垫制成的过滤器;所述的第二过滤体Ⅱ为高密度PP棉与纸板制成的过滤器或者为静电吸附网;所述的第三过滤体Ⅲ由具有微孔的包裹有超细玻璃纤维滤料的胶板纸或铝箔板制成。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头部隔离氧舱舱体并在其下部设置了使用时能与患者颈部形成密封的柔顺密封套和在左侧设置了吸气调节阀以及在上部的空气循环处理舱内设置了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由该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处理的气体回引至舱体腔,而舱体腔内的由患者呼出的气体进入空气循环处理舱,因而有助于避免需要隔离的呼吸道传染患者呼出的气体向外界扩散传播并且有利于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有效过滤与消毒以及将细菌、病毒灭活,有益于体现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在该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的下部开设有一与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的舱体腔11相通的柔顺密封套腔12,在对应于该柔顺密封套腔12的位置并且围绕柔顺密封套腔12的四周固定有一柔顺密封套121(即“柔性密封套”,以下同),而在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的上部延伸有一空气循环处理舱13;示出了一用于供外界空气引入舱体腔11内的一吸气调节阀2,该吸气调节阀2设置在前述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的左侧;示出了一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3,该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3设置在前述空气循环处理舱13内,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部内循环隔离氧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在该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的下部开设有一与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的舱体腔(11)相通的柔顺密封套腔(12),在对应于该柔顺密封套腔(12)的位置并且围绕柔顺密封套腔(12)的四周固定有一柔顺密封套(121),而在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的上部延伸有一空气循环处理舱(13);一用于供外界空气引入所述舱体腔(11)内的一吸气调节阀(2),该吸气调节阀(2)设置在所述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的左侧;一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3),该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3)设置在所述空气循环处理舱(13)内,并且该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3)在使用状态下与供氧源管路连接以及与所述舱体腔(11)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部内循环隔离氧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在该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的下部开设有一与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的舱体腔(11)相通的柔顺密封套腔(12),在对应于该柔顺密封套腔(12)的位置并且围绕柔顺密封套腔(12)的四周固定有一柔顺密封套(121),而在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的上部延伸有一空气循环处理舱(13);一用于供外界空气引入所述舱体腔(11)内的一吸气调节阀(2),该吸气调节阀(2)设置在所述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的左侧;一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3),该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3)设置在所述空气循环处理舱(13)内,并且该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3)在使用状态下与供氧源管路连接以及与所述舱体腔(1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内循环隔离氧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吸气调节阀(2)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一视窗(14),该视窗(14)是透明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部内循环隔离氧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部隔离氧舱舱体(1)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视窗(14)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一显示屏(15),在对应于该显示屏(15)的位置并且位于舱体腔(11)内设置有一与显示屏电气连接的传感器(16),该显示屏(15)以及传感器(16)在使用状态下与电源电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内循环隔离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循环过滤灭活机构(3)包括以自左向右的状态依次设置在所述空气循环处理舱(13)内的循环风机(31)、过滤装置(32)和灭活罐(33),在所述空气循环处理舱(13)的底部并且在对应循环风机(31)的进风口的位置设置有一与所述舱体腔(11)相通的用于将舱体腔(11)内的空气过滤后引入空气循环处理舱(13)内的单向过滤器(131),在空气循环处理舱(13)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于对外界空气引入空气循环处理舱(13)内的流量进行调整的空气流量调整阀(132),而在空气循环处理舱(13)的左侧配接有一氧气引入管(133),该氧气引入管(133)在使用状态下与氧源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峰邱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