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米新江专利>正文

一种胸骨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16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2
一种胸骨撑开器,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开胸手术中胸骨撑开不便,及容易撑断患者胸骨的问题;包括水平的矩形盒,矩形盒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转轴下侧同轴设有齿轮,齿轮的前后两端分别啮合有左右方向的齿条,后侧齿条的下端面高于前侧齿条的上端面,后侧齿条的左端和前侧齿条的右端分别设有前后方向的连杆,矩形盒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前后贯通的滑槽,两个连杆前端分别伸出其对应侧的滑槽且设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的开口相背;防止撑断患者的胸骨,便于医生操作,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骨撑开器
本技术涉及器械
,特别是一种胸骨撑开器。
技术介绍
在进行心脏手术前,一般都需要先做开胸手术,通过使用胸骨撑开器将患者的胸部打开。医院一般采用通用型开胸器来撑开患者的胸骨,这种通用型开胸器由带挡板的支撑杆、与支撑杆为一体的拨爪和齿条4构成。此种结构对于部分胸骨切开后的狭窄间隙难以放入,即使勉强放入,为达到手术视野暴露良好,一般撑开器撑开过程中的力量较大,这样就很容易撑断患者的胸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胸骨撑开器,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开胸手术中胸骨撑开不便,及容易撑断患者胸骨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水平的矩形盒,矩形盒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转轴下侧同轴设有齿轮,齿轮的前后两端分别啮合有左右方向的齿条,后侧齿条的下端面高于前侧齿条的上端面,后侧齿条的左端和前侧齿条的右端分别设有前后方向的连杆,矩形盒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前后贯通的滑槽,两个连杆前端分别伸出其对应侧的滑槽且设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的开口相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两个连杆和弧形板,有齿轮和两个齿条带动,可将患者的胸骨撑开,而且两个弧形板之间距离最小时便于医生将患者胸骨卡在弧形板上,防止撑断患者的胸骨,设有的可带动齿轮转动的蜗轮和蜗杆,可任意调节两个弧形板之间的距离,便于医生操作,设有的两个保护垫,可有效防止弧形板对患者的胸骨造成损伤,设有的两个U形杆,便于本装置的放置,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俯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的左视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水平的矩形盒1,矩形盒1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2,转轴2下侧同轴设有齿轮3,齿轮3的前后两端分别啮合有左右方向的齿条4,后侧齿条4的下端面高于前侧齿条4的上端面,后侧齿条4的左端和前侧齿条4的右端分别设有前后方向的连杆5,矩形盒1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前后贯通的滑槽6,两个连杆5前端分别伸出其对应侧的滑槽6且设有弧形板7,两个弧形板7的开口相背。为了便于转动转轴2,所述的转轴2上侧同轴设有蜗轮8,矩形盒1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与蜗轮8啮合的蜗杆9。为了防止弧形板7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所述的两个弧形板7的内弧面上分别设有弧形的保护垫10。为了便于放置本装置,所述的矩形盒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朝下的U形杆11。为了增加后侧齿条4的稳定性,所述的矩形盒1内后端设有左右方向的支撑块12,后侧齿条4的下端面与支撑块12的上端面保持接触。为了便于转动蜗杆9,所述的蜗杆9后端贯穿矩形盒1且设有摇把13。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设置本装置中的两个弧形板7分别位于其对应侧滑槽6的内端,然后将本装置防止在患者头顶处,使患者身体位于两个U形杆11之间,使两个弧形板7位于患者胸骨处,将患者身体左右两侧的胸骨分别放置在其对应侧的弧形板7内,两个保护垫10可有效防止两个弧形板7对患者胸骨造成损伤;顺时针转动摇把13,摇把13带动蜗杆9在矩形盒1内顺时针转动,蜗杆9带动蜗轮8逆时针转动,蜗轮8带动转轴2在矩形盒1内逆时针转动,转轴2带动齿轮3逆时针转动,齿轮3带动后侧的齿条4在支撑块12上向左移动,后侧的齿条4带动左侧的连杆5在左侧的滑槽6内向左滑动,左侧的连杆5带动左侧的弧形板7向左移动,同时齿轮3带动前侧的齿条4向右移动,前侧的齿条4带动右侧的连杆5在右侧的滑槽6内向右滑动,右侧的连杆5带动右侧的弧形板7向右移动,两个弧形板7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并将患者的胸骨撑开;当胸骨撑开程度满足手术视野要求时,停止转动摇把13,由于蜗轮8和蜗杆9的自锁性,本装置中的两个弧形板7将保持在当前位置,不会因受到患者胸骨的弹力而发生移动,手术完成后,逆时针转动摇把13,摇把13通过蜗杆9带动蜗轮8顺时针转动,蜗轮8通过转轴2带动齿轮3顺时针转动,齿轮3通过后侧的齿条4带动左侧的连杆5向右移动,齿轮3通过前侧的齿条4带动右侧的连杆5向左右移动,两个连杆5上的弧形板7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到两个连杆5分别互动至其对应侧滑槽6的内端,将患者的胸骨从两个弧形板7内取下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两个连杆和弧形板,有齿轮和两个齿条带动,可将患者的胸骨撑开,而且两个弧形板之间距离最小时便于医生将患者胸骨卡在弧形板上,防止撑断患者的胸骨,设有的可带动齿轮转动的蜗轮和蜗杆,可任意调节两个弧形板之间的距离,便于医生操作,设有的两个保护垫,可有效防止弧形板对患者的胸骨造成损伤,设有的两个U形杆,便于本装置的放置,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骨撑开器,包括水平的矩形盒(1),其特征在于,矩形盒(1)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2),转轴(2)下侧同轴设有齿轮(3),齿轮(3)的前后两端分别啮合有左右方向的齿条(4),后侧齿条(4)的下端面高于前侧齿条(4)的上端面,后侧齿条(4)的左端和前侧齿条(4)的右端分别设有前后方向的连杆(5),矩形盒(1)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前后贯通的滑槽(6),两个连杆(5)前端分别伸出其对应侧的滑槽(6)且设有弧形板(7),两个弧形板(7)的开口相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骨撑开器,包括水平的矩形盒(1),其特征在于,矩形盒(1)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2),转轴(2)下侧同轴设有齿轮(3),齿轮(3)的前后两端分别啮合有左右方向的齿条(4),后侧齿条(4)的下端面高于前侧齿条(4)的上端面,后侧齿条(4)的左端和前侧齿条(4)的右端分别设有前后方向的连杆(5),矩形盒(1)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前后贯通的滑槽(6),两个连杆(5)前端分别伸出其对应侧的滑槽(6)且设有弧形板(7),两个弧形板(7)的开口相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2)上侧同轴设有蜗轮(8),矩形盒(1)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与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新江王鹏王文政
申请(专利权)人:米新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