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永飞专利>正文

一种腹壁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16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腹壁撑开器,它包括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第一叶片设置在顶层,第二叶片设置在第一叶片下层,第三叶片设置在第二叶片下层,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的中部均设有孔,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通过销轴与孔的配合转动连接。这样的设置在使用前可以转动使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重叠,减小其所占面积,便于放入患者腹腔内,在进入腹腔内再展开,展开后可以通过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对腹壁进行支撑,以扩大手术空间,保证手术可以顺利的进行,避免了因建立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壁撑开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具体地是一种腹壁撑开器。
技术介绍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深受患者的欢迎,尤其是术后瘢痕小、又符合美学要求,病人更乐意接受,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总趋势和追求目标。一般地说,大部分普通外科的手术,腹腔镜手术都能完成。如阑尾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疝气修补术、结肠切除术、脾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还有卵巢囊肿摘除、宫外孕、子宫切除等,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腹腔镜医生操作水平的提高,几乎所有的外科手术都能采用这种手术。目前的腹腔镜手术在实施前,需要对患者腹腔内注入CO2来建立人工气腹,使腹壁与脏器分开,扩大手术的空间,以保证手术能够顺利的进行,而腹腔内的高压会增加患者的心肺负担,而且在手术时,由于CO2的易溶性,若是患者血管破裂,会使CO2进入血管,溶于血液,导致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或低氧血症等情况,高压气腹还会引起患者腹胀、呼吸困难等不适,甚至难以忍受,尤其是对于无法耐受气腹的严重心肺功能异常者及老年患者,人工气腹将会带来很大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建立人工气腹即可使腹壁与脏器分开,以便进行手术的腹壁撑开器。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腹壁撑开器,它包括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所述第一叶片设置在顶层,所述第二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的下层,所述第三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叶片的下层,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的中部均设有孔,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通过转轴与所述孔的配合转动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的一种腹壁撑开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通过转轴与孔的配合转动连接,在使用前可以转动使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重叠,减小其所占面积,便于放入患者腹腔内,在进入腹腔内再展开,展开后通过绳子或支架将撑开器进行提拉,便可以通过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对腹壁进行支撑,以扩大手术空间,保证手术可以顺利的进行,同时避免了因建立CO2人工气腹而出现的种种危险。作为优选,所述转轴上设有弹簧。弹簧的设置可以使撑开器在使用前先将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固定在重叠状态,当放入患者腹腔内后松开,通过弹簧的弹力便可以使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发生相对转动,从而自动张开,便于使用,避免了撑开器在腹腔内不好操作的问题,而且节省了时间。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叶片的侧边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三叶片的侧边上设有第三凸起。第二叶片上的第二凸起用于对第一叶片的旋转进行限位,第三叶片上的第三凸起用于对第二叶片的旋转进行限位,这样可以使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在旋转到一定角度时不会继续旋转,保证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张开后的角度,确保对腹腔壁的支撑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凸起凸出所述第二叶片顶面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厚度,所述第三凸起凸出所述第三叶片顶面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叶片的厚度。对第二凸起及第三凸起的高度进行限定,可以使得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在转动展开时,不会因为与第二凸起或第三凸起干涉而无法展开。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叶片上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二叶片上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三叶片上设有第三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之间通过包覆膜或限位绳相连接,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三孔之间通过包覆膜或限位绳相连接。包覆膜或限位绳的设置可以对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在旋转时进行限位,这样可以使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在旋转到一定角度时不会继续旋转,保证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张开后的角度,确保对腹腔壁的支撑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为长条形的板状,且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的长度L均为6-12cm。长条形的板状结构可以使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在旋转至重叠位置后占用面积小,便于通过患者腹腔上操作孔,能够保证尽可能的减小创口的尺寸,对叶片长度的限制可以在保证支撑效果的同时进一步保证撑开器能够通过患者腹腔上的操作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的边、角均设置为圆角。圆角的设置保证撑开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其边角尖锐而对患者柔软的腹腔壁造成伤害。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的两端设置为弧形。由于人体腹腔在鼓起时,腹腔壁为一个曲面,因此,将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的两端为弧形更贴合腹腔鼓起的自然形状,可以使其与腹腔壁接触面平滑,避免了尖锐的端部对腹腔壁造成伤害的情况。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叶片、第三叶片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叶片的中部下凹为第二弧面、第三叶片的中部下凹为第三弧面,所述第三叶片下凹的第三弧面的深度为h3,所述第二叶片下凹的所述第二弧面的深度为h2,其中h3大于h2。设置第二弧面与第三弧面可以使第二叶片及第三叶片在张开时,其工作面能与第一叶片的工作面保持水平,保证其与腹腔的贴合度;将其材料设置为具有弹性的材料可以在将其旋转到重叠状态时不会因为凹面而干涉出现无法重叠的情况。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的端部开设有孔,所述拉线通过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的端部所开设的拉线孔,并与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其中一个拉线孔相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自由端延伸至腹壁撑开器上方。在手术完成后,只要拉紧拉线的自由端,拉线便可以带动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转动,将其合拢,这样可以便于术后将撑开器从腹腔中拿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腹壁撑开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腹壁撑开器在使用前重叠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腹壁撑开器在使用前重叠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腹壁撑开器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腹壁撑开器实施例2中第二叶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腹壁撑开器实施例2中第三叶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种腹壁撑开器实施例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一种腹壁撑开器实施例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一种腹壁撑开器实施例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叶片;1.1、第一孔;2、第二叶片;2.1、第二孔;2.2、第二弧面;2.3、第二凸起;3、第三叶片;3.1、第三孔;3.2、第三弧面;3.3、第三凸起;4、转轴;5、限位绳;6、包覆膜;7、拉线孔;8、拉线;8.1、自由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说明书附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腹壁撑开器,它包括第一叶片1、第二叶片2、第三叶片3,第一叶片1设置在顶层,第二叶片2设置在第一叶片1下层,第三叶片3设置在第二叶片2下层,第一叶片1、第二叶片2、第三叶片3的中部均设有孔,第一叶片1、第二叶片2、第三叶片3通过转轴4与孔的配合转动连接。其中转轴4沿轴方向开设有孔,第一叶片1、第二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腹壁撑开器,它包括第一叶片(1)、第二叶片(2)、第三叶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1)设置在顶层,所述第二叶片(2)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1)的下层,所述第三叶片(3)设置在所述第二叶片(2)的下层,所述第一叶片(1)、第二叶片(2)、第三叶片(3)的中部均设有孔,所述第一叶片(1)、第二叶片(2)、第三叶片(3)通过转轴(4)与所述孔的配合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壁撑开器,它包括第一叶片(1)、第二叶片(2)、第三叶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1)设置在顶层,所述第二叶片(2)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1)的下层,所述第三叶片(3)设置在所述第二叶片(2)的下层,所述第一叶片(1)、第二叶片(2)、第三叶片(3)的中部均设有孔,所述第一叶片(1)、第二叶片(2)、第三叶片(3)通过转轴(4)与所述孔的配合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壁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上设有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腹壁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2)的侧边上设有第二凸起(2.3),所述第三叶片(3)的侧边上设有第三凸起(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腹壁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2.3)凸出所述第二叶片(2)顶面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叶片(1)的厚度,所述第三凸起(3.3)凸出所述第三叶片(3)顶面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叶片(2)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腹壁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1)上设有第一孔(1.1),所述第二叶片(2)上设有第二孔(2.1),所述第三叶片(3)上设有第三孔(3.1),所述第一孔(1.1)与所述第二孔(2.1)之间通过包覆膜(6)或限位绳(5)相连接,所述第二孔(2.1)与所述第三孔(3.1)之间通过包覆膜(6)或限位绳(5)相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永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永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