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种植龙眼的栽培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0985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龙眼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棚种植龙眼的栽培盆架,包括竖直架,竖直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竖直架之间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前侧端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左右两端侧壁上设有调节板,竖直架上开设有移动槽,竖直架上开设有通孔,调节板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内六角螺栓;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底端设有支撑板,第一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调节丝杆以及调节板和移动槽,解决了一般的栽培架在栽培的过程中,无法根据龙眼的生长高度进行自由调节,进而会导致单位面积内,龙眼的栽培数量较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棚种植龙眼的栽培盆架
本技术涉及龙眼种植
,具体为一种大棚种植龙眼的栽培盆架。
技术介绍
龙眼,学名桂圆,又称荔枝奴、亚荔枝、燕卵,为无患子科植物,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鲜果呈黄褐色,与荔枝、香蕉、菠萝(凤梨)同为华南四大珍果,近些年来龙眼的人工种植越发盛行,其中大棚种植业龙眼种植中的重要种植手段,在大棚中栽培龙眼时,由于龙眼的生长较为快速,一般的栽培架在栽培的过程中,无法根据龙眼的生长高度进行自由调节,进而会导致单位面积内,龙眼的栽培数量较少,且栽培盆放在栽培盆架上不稳易晃动,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大棚种植龙眼的栽培盆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棚种植龙眼的栽培盆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栽培盆架无法根据龙眼的生长高度进行自由调节,进而会导致单位面积内,龙眼的栽培数量较少,且栽培盆放在栽培盆架上不稳易晃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棚种植龙眼的栽培盆架,包括竖直架,所述竖直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直架之间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面还设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大小、形状均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两端设有调节板,所述竖直架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移动槽,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移动槽与所述竖直架滑动连接,所述竖直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通孔,所述调节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侧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内六角螺栓;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相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端设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靠近两端处转动连接有相互对称的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架并与第二支撑架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放置槽和所述支撑板的截面均为弧形。优选的,所述放置槽内放置有栽培盆,所述栽培盆的底端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板的内径。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相对的侧壁左右两端紧密焊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架并与第一支撑架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竖直架的底端紧密焊接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与所述竖直架之间呈三角形分布。优选的,所述移动槽和所述调节板的截面均为“T”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大棚种植龙眼的栽培盆架,通过设置的调节丝杆,使得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距离可以任意调节,以此来适应大小规格不同的栽培盆,且通过设置的调节板和移动槽,使得上下两个第一支撑架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龙眼具体的栽培情况进行调节,解决了一般的栽培架在栽培的过程中,无法根据龙眼的生长高度进行自由调节,进而会导致单位面积内,龙眼的栽培数量较少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竖直架1;加固板11;移动槽12;通孔13;内六角螺栓13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21;调节丝杆22;限位杆23;放置槽24;支撑板25;调节板26;螺纹孔261;栽培盆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棚种植龙眼的栽培盆架,包括竖直架1,竖直架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竖直架1之间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2的前侧端还设有第二支撑架21,第二支撑架21和第一支撑架2的大小、形状均相同,且第一支撑架2的左右两端侧壁上紧密焊接有调节板26,竖直架1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移动槽12,调节板26通过移动槽12与竖直架1滑动连接,竖直架1远离第一支撑架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通孔13,调节板26远离第一支撑架2的侧面开设有螺纹孔261,螺纹孔261内螺纹连接有内六角螺栓131,可通过将内六角螺栓131穿过不同高度的通孔13与调节板26的螺纹孔261连接,从而调整第一支撑架2在竖直架1上的不同高度;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21相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放置槽24,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21上的放置槽24一一对应,且任一对应处共同形成放置空间。放置槽24的底端设有支撑板25,第一支撑架2的左右两端转动连接有相互对称的调节丝杆22,调节丝杆22穿过第二支撑架21并与第二支撑架21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放置槽24和支撑板25的截面均为弧形,放置槽24可以确保在调节了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21之间的距离后,放置槽24的槽壁可以和栽培盆3的外壁紧密接触,进而进行紧密固定,确保了装置的牢固性。具体的,放置槽24内放置有栽培盆3,栽培盆3的底端直径大于支撑板25的内径,支撑板25可以确保栽培盆3不会掉落,确保了装置的稳固性。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架21与第一支撑架2相对的侧壁左右两端紧密焊接有限位杆23,限位杆23穿过第一支撑架2并与第一支撑架2滑动连接,确保了在调节第二支撑架21与第一支撑架2之间的相对距离时,第二支撑架21与第一支撑架2不会移位,进而确保了对栽培盆3的固定。除此之外,竖直架1的底端紧密焊接有加固板11,加固板11与竖直架1之间呈三角形分布,对竖直架1进行加固,确保在栽培的过程中,竖直架1能够时刻保持稳固的状态。进一步的,移动槽12和调节板26的截面均为“T”形,使得调节板26不会脱离移动槽12,确保了装置的稳固性。本实施例的大棚种植龙眼的栽培盆架在使用时,首先根据所需要使用的栽培盆3的大小,转动调节丝杆22,使得第一支撑架2保持静止,第二支撑架21随着调节丝杆22的转动而移动,当第二支撑架21与第一支撑架2之间的距离调节完毕后,将栽培盆3放置于放置槽24内,随后转动调节丝杆22,使得放置槽24的槽壁可以牢牢固定栽培盆3,在栽培的过程中,龙眼幼苗生长,松动内六角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棚种植龙眼的栽培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架(1),所述竖直架(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直架(1)之间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一侧面还设有第二支撑架(21),所述第二支撑架(21)和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大小、形状均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两端设有调节板(26),所述竖直架(1)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移动槽(12),所述调节板(26)通过所述移动槽(12)与所述竖直架(1)滑动连接,所述竖直架(1)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通孔(13),所述调节板(26)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侧面开设有螺纹孔(261),所述螺纹孔(261)内螺纹连接有内六角螺栓(131);所述第一支撑架(2)和所述第二支撑架(21)相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放置槽(24),所述放置槽(24)的底端设有支撑板(25),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靠近两端处转动连接有相互对称的调节丝杆(22),所述调节丝杆(22)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架(21)并与第二支撑架(21)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棚种植龙眼的栽培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架(1),所述竖直架(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直架(1)之间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一侧面还设有第二支撑架(21),所述第二支撑架(21)和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大小、形状均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两端设有调节板(26),所述竖直架(1)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移动槽(12),所述调节板(26)通过所述移动槽(12)与所述竖直架(1)滑动连接,所述竖直架(1)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通孔(13),所述调节板(26)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侧面开设有螺纹孔(261),所述螺纹孔(261)内螺纹连接有内六角螺栓(131);所述第一支撑架(2)和所述第二支撑架(21)相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放置槽(24),所述放置槽(24)的底端设有支撑板(25),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靠近两端处转动连接有相互对称的调节丝杆(22),所述调节丝杆(22)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架(21)并与第二支撑架(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攀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开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