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098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及循环降温组件,大棚本体包括保温北墙及弧形顶棚,循环降温组件包括通风窗、强制循环风机及地面降温管排,强制循环风机的入口端设置于保温北墙的外侧,地面降温管排排列设置于大棚本体底部,且出口端靠近弧形顶棚的前端设置。当大棚本体内温湿度过高时,打开通风窗,启动强制循环风机,抽取背阴面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一方面,温度较低的空气与地面及地面附近的空气发生热量交换,能够快速地降低地面温度,另一方面,经换热后的空气由地面降温管排的出口端排至大棚本体的前端,空气沿靠近弧形顶棚的方向流动,并经由通风窗排出,形成类似“文丘里”效应,提高降温除湿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
本技术属于葡萄育苗
,具体涉及一种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对葡萄种条进行单芽插穗、电保温浸根,再利用营养袋进行扦插,能够有效地提高葡萄种条成活率,缩短育苗周期,提高繁殖率,是培育品种纯真、种苗优良的葡萄种苗的可靠技术之一。现有技术中,多使用在温室大棚内部的地面上设置电热温床,实现葡萄种苗的高温繁育。在整个葡萄种苗繁育的过程中,地面温度的控制、地面与空气的温差、大棚内的湿度及适时的通风练苗等因素都将对葡萄种条的萌芽率和成活率以及种苗的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现有的葡萄育苗温室大棚仅仅采用电热温床,只具备升温或小范围温度控制的功能,难以实现降温,降温除湿主要依靠通风天窗实现,自然降温除湿,不仅降温除湿效率较低,而且地面温度受电热温床余温影响,降温速率更加缓慢,当气温升高时,地面及空气中的温度不能及时被降低,容易导致烧苗现象发生,降低葡萄种苗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受电热温床影响,温室大棚内,尤其是温室大棚内的地面降温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大棚本体上的循环降温组件;所述大棚本体包括保温北墙及弧形顶棚,所述保温北墙及所述弧形顶棚围绕形成所述大棚本体;所述循环降温组件包括通风窗、强制循环风机及地面降温管排,所述通风窗设置于所述弧形顶棚上,且靠近所述弧形顶棚的最高点;所述强制循环风机的入口端设置于所述保温北墙的外侧,所述地面降温管排排列设置于所述大棚本体内,且靠近所述大棚本体底部,所述地面降温管排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强制循环风机的出口端,所述地面降温管排的出口端靠近所述弧形顶棚的前端设置。优选地,所述地面降温管排由若干并排设置的地面降温管组成,相邻两个所述地面降温管的距离为80cm~150cm。优选地,所述地面降温管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出口方向与水平面形成30°~60°夹角。优选地,所述通风窗由若干个一字排列设置于所述弧形顶棚上的通风天窗组成,所述通风天窗包括固定窗框、窗体及链式智能开窗器,所述固定窗框固定安装于所述弧形顶棚上,所述窗体的一侧铰接连接于所述固定窗框,所述链式智能开窗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窗框上,且输出端连接所述窗体。优选地,所述通风天窗的长度为120cm~200cm,宽度为50cm~80cm。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通风天窗的距离为150cm~300cm。优选地,所述窗体包括框架及透光部,所述透光部设置于所述框架内侧。优选地,所述透光部采用与所述弧形顶棚的棚膜相同的材质制成。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其有益效果是:在所述大棚本体内设置所述循环降温组件,包括通风窗、强制循环风机及地面降温管排,当所述大棚本体内的温度湿度过高,地面温度相对较高时,打开所述通风窗,启动所述强制循环风机,抽取所述大棚本体背阴面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一方面,温度较低的空气与地面及地面附近的空气发生热量交换,能够快速地降低地面温度,另一方面,经换热后的空气由所述地面降温管排的出口端排至所述大棚本体的前端,空气沿靠近所述弧形顶棚的方向流动,并经由所述通风窗排出,实现一次空气的循环。同时,由所述地面降温管排的出口端排出的空气经由所述通风窗排出时,形成类似“文丘里”效应,加速了所述大棚本体内的空气流动,提高所述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的降温除湿效率,进而有效降低了“烧苗”概率,提高了葡萄种苗的成活率。附图说明图1是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中: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10、大棚本体100、保温北墙110、弧形顶棚120、循环降温组件200、通风窗210、通风天窗211、固定窗框201、窗体202、框架2021、透光部2022、链式智能开窗器203、强制循环风机220、地面降温管排230、地面降温管23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请参看图1至图3,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10,包括大棚本体100及设置于所述大棚本体100上的循环降温组件200。所述大棚本体100包括保温北墙110及弧形顶棚120,所述保温北墙110及所述弧形顶棚120围绕形成所述大棚本体100。所述循环降温组件200包括通风窗210、强制循环风机220及地面降温管排230,所述通风窗210设置于所述弧形顶棚120上,且靠近所述弧形顶棚120的最高点。所述强制循环风机220的入口端设置于所述保温北墙110的外侧,所述地面降温管排230排列设置于所述大棚本体100内,且靠近所述大棚本体100底部,所述地面降温管排230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强制循环风机220的出口端,所述地面降温管排230的出口端靠近所述弧形顶棚120的前端设置。当所述大棚本体100内的温度湿度过高,地面温度相对较高时,打开所述通风窗210,启动所述强制循环风机220,抽取所述大棚本体100背阴面的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一方面,温度较低的空气与地面及地面附近的空气发生热量交换,能够快速地降低地面温度,另一方面,经换热后的空气由所述地面降温管排230的出口端排至所述大棚本体100的前端,空气沿靠近所述弧形顶棚120的方向流动,并经由所述通风窗210排出,实现空气的循环换热,降低靠近所述弧形顶棚120处的温度。同时,由所述地面降温管排230的出口端排出的空气经由所述通风窗210排出时,形成类似“文丘里”效应,加速了所述大棚本体100内的空气流动,提高所述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10的降温除湿效率,进而有效降低了“烧苗”概率,提高了葡萄种苗的成活率。一实施例中,所述地面降温管排230由若干并排设置的地面降温管231组成,相邻两个所述地面降温管231的距离为80cm~150cm。也就是说,若干所述地面降温管231并排设置于所述大棚本体100的内部,且靠近地面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地面降温管231之间的区域形成育苗区域。室外温度较低的空气由所述地面降温管231被引入,与地面及地面附近的空气发生热量交换,从而辅助地面降温,加速地面降温速率。进一步地,所述地面降温管231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出口方向与水平面形成30°~60°夹角,所述大棚本体100背阴面处的温度较低的空气被引入至所述地面降温管231中,从所述通风孔中,侧向地面喷出,保证在不损伤葡萄种苗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冷空气沿地面延伸至育苗区域的中部,从而大幅度增加换热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进一步加速地面降温速率。所述通风窗210可以是传统的卷膜式天窗,一优选实施例中,为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通风量,降低操作难度,提高通风效率,所述通风窗210由若干个一字排列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大棚本体上的循环降温组件;/n所述大棚本体包括保温北墙及弧形顶棚,所述保温北墙及所述弧形顶棚围绕形成所述大棚本体;/n所述循环降温组件包括通风窗、强制循环风机及地面降温管排,所述通风窗设置于所述弧形顶棚上,且靠近所述弧形顶棚的最高点;所述强制循环风机的入口端设置于所述保温北墙的外侧,所述地面降温管排排列设置于所述大棚本体内,且靠近所述大棚本体底部,所述地面降温管排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强制循环风机的出口端,所述地面降温管排的出口端靠近所述弧形顶棚的前端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大棚本体上的循环降温组件;
所述大棚本体包括保温北墙及弧形顶棚,所述保温北墙及所述弧形顶棚围绕形成所述大棚本体;
所述循环降温组件包括通风窗、强制循环风机及地面降温管排,所述通风窗设置于所述弧形顶棚上,且靠近所述弧形顶棚的最高点;所述强制循环风机的入口端设置于所述保温北墙的外侧,所述地面降温管排排列设置于所述大棚本体内,且靠近所述大棚本体底部,所述地面降温管排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强制循环风机的出口端,所述地面降温管排的出口端靠近所述弧形顶棚的前端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降温管排由若干并排设置的地面降温管组成,相邻两个所述地面降温管的距离为80cm~150c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葡萄种苗繁育用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降温管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出口方向与水平面形成30°~60°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杰苏鹏陈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欣欣向荣苗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