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单元分频骨传导耳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传导耳机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单元分频骨传导耳机。
技术介绍
人通过空气震动带动耳膜震动从而捕获声音,耳膜震动传递至内耳,被耳蜗等结构将震动转换为神经冲动。常见的振膜式耳机正是基于此原理。然而,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骨传导耳机。此类耳机直接将声音信号震动作用于颅骨,利用颅骨将震动送入内耳,绕过了空气推动耳膜震动的过程。较振膜式耳机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给耳膜带来损伤的可能性更小。然而,现有的大部分骨传导耳机将震动作用与耳屏或耳廓软骨处,沿耳软骨至颅骨的方向将声音传导入耳。在耳机振子与软骨的接触处,由于不同用户耳廓形状的差异,接触力大小因人而异。而传导处接触不良则直接影响了声音在传导的质量和效率。不仅如此,对于振膜式耳机,可以通过单元大小、指向等手段人为构造一定立体声场效果,这和使用者的耳廓形状、位置、头型等密切相关。然而,骨传导耳机直接将声音送入内耳,声音不存在被耳廓、头、音源方向等因素影响的过程,因而更难模拟立体声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单元分频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封套(2)、柔性封顶(4)、主动振子(5)、控制电路(9)和电池组(10),所述外壳(1)内通过固定片(53)均匀固定有多个主动振子(5);所述外壳(1)尾部涂胶固定有被动振子(6);所述控制电路(9)和电池组(10)下表面涂胶,黏附于外壳(1)内侧底部中心弧线位置;所述封套(2)铺设于外壳(1)边缘开口处,所述封套(2)内侧开口沿外壳(1)弧线方向铺设有柔性封顶(4);所述封套(2)与外壳(1)之间、柔性封顶(4)与封套(2)之间均采用胶水粘接的方式进行封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单元分频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封套(2)、柔性封顶(4)、主动振子(5)、控制电路(9)和电池组(10),所述外壳(1)内通过固定片(53)均匀固定有多个主动振子(5);所述外壳(1)尾部涂胶固定有被动振子(6);所述控制电路(9)和电池组(10)下表面涂胶,黏附于外壳(1)内侧底部中心弧线位置;所述封套(2)铺设于外壳(1)边缘开口处,所述封套(2)内侧开口沿外壳(1)弧线方向铺设有柔性封顶(4);所述封套(2)与外壳(1)之间、柔性封顶(4)与封套(2)之间均采用胶水粘接的方式进行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多单元分频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音窗(3)、混频管(7)、共鸣腔壳体(8)和振膜(11),所述混频管(7)在主动振子(5)固定后,与所有固定好的主动振子(5)底部接触,并涂胶固定在第一传导块(51)下;所述被动振子(6)涂胶固定于所述混频管(7)末端;所述音窗(3)为外壳(1)顶端一个向内侧的开口,与共鸣腔壳体(8)相连通;所述振膜(11)置于所述共鸣腔壳体(8)内,与共鸣腔壳体(8)边缘、外壳(1)内壁和混频管(7)之间用胶水进行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单元分频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音窗(3)、混频管(7)、共鸣腔壳体(8)和振膜(11),所述音窗(3)为外壳(1)底端一个向内侧的开口,与共鸣腔壳体(8)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多单元分频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振子(5)包括第一传导块(51)、内侧压电陶瓷(52)、固定片(53)、外侧压电陶瓷(54)、垫片(55)、第一弹簧固定子(56)、第一限位弹簧(57)、第一推杆(58)和压电陶瓷电极(59);所述第一传导块(51)与内侧压电陶瓷(52)胶接,所述内侧压电陶瓷(52)和外侧压电陶瓷(54)对称铺设于固定片(53)两侧,两压电陶瓷与固定片(53)均采用胶接固定;所述垫片(55)铺设于外侧压电陶瓷(54)外侧面,并胶接第一弹簧固定子(56);所述第一限...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