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线双向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0757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线双向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数据收发器将待发送数据划分为若干数据包,并对数据包进行逐一发送;第一数据收发器的接收端在接收到自身发送的任一数据包后进行CRC校验,若校验通过则发送下一数据包,若校验不通过则进行重新发送;第二数据收发器的接收端在接收到任一数据包后进行CRC校验,若检验通过则将该数据包进行保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线双向通信系统通过线与连接方式,两个数据收发器在数据通信时,数据收发器能够自发自收并进行数据自校验,同时接收端的数据收发器能够对每一数据包进行一致性校验,从而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增强两个设备间单线双向通信的抗干扰能力,进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线双向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是涉及一种单线双向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Host(主机)、Slaver(从机)两个设备间需要进行可靠的双向数据通信,并且由于设备体积的限制,需要尽可能的减少设备间的连接触点。但是,现有的单线双向通信方式容易受到静电、接触不良等情况的影响,导致数据传输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单线双向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能够增强两个设备间单线双向通信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线双向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包括第一数据收发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具有第一电源端和第一通信接口;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包括第二数据收发器、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具有第二电源端和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一电源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分别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线双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n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包括第一数据收发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具有第一电源端和第一通信接口;/n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包括第二数据收发器、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具有第二电源端和第二通信接口;/n所述第一电源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的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的接收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线双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包括第一数据收发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具有第一电源端和第一通信接口;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包括第二数据收发器、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具有第二电源端和第二通信接口;
所述第一电源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的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的接收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连接节点上;
所述第二电源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二数据收发器的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二数据收发器的接收端连接到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连接节点上;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与所述第二数据收发器共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双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所述第二数据收发器均为含有UART收发器的微处理器。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伟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