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化全双工通信中的极化状态估计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通信
,针对现有极化全双工通信平台中接收信号极化状态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平台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极化全双工通信中的极化状态估计方法及系统,以实现现有平台中的对于极化状态估计的相应功能。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业务场景的扩展,以及相应业务量的激增,移动通信数据流量持续增长,频谱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提升频谱效率已成为目前移动通信中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该问题,研究人员相继提出多种可提升频谱效率的新技术与方法。在这其中,全双工通信技术支持通信设备在同时同频条件下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相较于现行的FDD(频分双工)和FDD(时分双工)通信模式,理想条件下可将频谱效率提升一倍,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研究。而实现全双工通信的基础和重点是有效的全双工通信自干扰消除技术。极化作为除空域、时频域以外的另一种信号维度,同样可以被利用进行全双工通信自干扰消除。为了验证极化自干扰消除算法,以及拓展极化信号处理技术在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为后续极化全双工通信的实际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化全双工通信中的极化状态估计方法及系统,可分为极化状态估计与全双工通信实现流程设计,以及极化状态估计方法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两个部分,具体步骤如下:/n第一部分:极化状态估计与全双工通信实现流程设计/n极化状态估计与全双工通信实现流程可分为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化全双工通信中的极化状态估计方法及系统,可分为极化状态估计与全双工通信实现流程设计,以及极化状态估计方法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两个部分,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部分:极化状态估计与全双工通信实现流程设计
极化状态估计与全双工通信实现流程可分为t1、t2和t3三个过程;首先,在t1过程内,通信节点A的发送线程发送相应的导频信号,并且通信节点B的发送线程保持静默;此时,通信节点A接收线程中的极化估计系统即可对其自身发送的导频信号进行极化状态估计,即对自干扰信号的极化状态进行估计;与此同时,通信节点B接收线程中的极化估计系统也可对期望信号的极化状态进行估计;
在t2过程内,通信节点B的发送线程发送导频信号,通信节点A的发送线程静默;此时,通信节点A的极化状态估计系统可对期望信号极化状态进行估计,通信节点B的极化估计系统对自干扰信号的极化状态进行估计;通信节点A和B在分别获得相应的接收期望信号和自干扰信号的极化状态估计值后,将其输入至自干扰消除算法部分以用于后续的处理;
随后,平台进入全双工通信阶段t3,在t3过程中完成通信节点A和B间全双工通信,且发送线程使用的极化状态与t1和t2过程相同;在此,假设期望信号和自干扰信号的极化状态在上述阶段内具有慢变性,即t1和t2过程中的极化状态估计值可用于t3过程的极化自干扰消除;
第二部分:极化状态估计方法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根据第一部分中设计的极化状态估计与全双工通信实现流程,对极化状态估计方法及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以下仅选取平台单端节点对极化状态估计方法及系统进行说明,平台另一节点的设计与实现流程与其相同;
对于极化状态估计系统,在极化状态估计阶段中,平台节点选择使用单音信号作为导频信号,基带导频信号sD(k)可表示为
其中b0,ω0和θ0分别为导频单音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并且设定发送线程极化状态为因此发送线程的极化导频信号SD(k)可表示为
极化导频信号经过无线信道与相应硬件处理后,达到极化状态估计系统的接收极化信号Y(k)可表示为
其中N(k)为接收信号中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其水平与垂直分量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春燕,刘芳芳,白凤起,黄丁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