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致动软体胸鳍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磁致动
,涉及一种电磁致动软体胸鳍驱动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能够无声大压强输出,具有双层串联结构和闭式液压系统的电磁致动软体胸鳍驱动装置。技术背景电磁致动驱动装置是利用电磁力实现驱动效果的特殊装置。常见的电磁致动驱动装置多利用对液态金属加压实现驱动效果,常用于冶金、设备散热、软体机器人传感及驱动领域。现有的电磁致动驱动装置通常采用单层结构,液态金属在磁场区域内只经过一次加速。在针对软体胸鳍的驱动应用中,通常对驱动装置的体积大小有所限制,同时需要尽可能减小噪声。因此,人们希望提供一种在相同的体积内获得更大的电磁驱动力且控制方便的无噪声的电磁致动软体胸鳍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磁致动软体胸鳍驱动装置,以实现对软体胸鳍的无声、大驱动力闭环驱动。本专利技术电磁致动软体胸鳍驱动装置,具有双层串联结构,上层腔室内安装有上层电极,下层腔室内安装有下层电极。上层电极与下层电极间上层腔室与下层腔室内部为液态金属流通的空腔;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致动软体胸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双层串联结构,上层腔室内安装有上层电极,下层腔室内安装有下层电极;上层腔室与下层腔室内部为液态金属流通的空腔;上层电极与下层电极间通过上下层连接导体以及上下层腔室内的液态金属导通;上层腔室与下层腔室分别通过导管连接软体胸鳍内部上下腔室,且上层腔室与下层腔室间通过导管连通;双层串联结构上下位置分别安装有北磁极与南磁极。/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电磁致动软体胸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双层串联结构,上层腔室内安装有上层电极,下层腔室内安装有下层电极;上层腔室与下层腔室内部为液态金属流通的空腔;上层电极与下层电极间通过上下层连接导体以及上下层腔室内的液态金属导通;上层腔室与下层腔室分别通过导管连接软体胸鳍内部上下腔室,且上层腔室与下层腔室间通过导管连通;双层串联结构上下位置分别安装有北磁极与南磁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磁致动软体胸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层电极与下层电极前部分别通过上层插槽与下层插槽插入上层腔室与下层腔室内;上下层连接导体的上层导体与下层导体分别通过上层插槽与下层插槽插入上层腔室与下层腔室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磁致动软体胸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驱动腔体采用尼龙材料,使用3D打印工艺进行加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磁致动软体胸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态金属采用镓铟锡合金。
技术研发人员:蔡月日,谢宗骐,陈令坤,毕树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