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座组件、驱动电机、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07264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座组件、驱动电机、电动汽车,其中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以及轴承拉板,所述轴承座上构造有轴承室,所述轴承拉板盖设于所述轴承室的开口端面上,所述轴承拉板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具有凹凸结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轴承座组件、驱动电机、电动汽车,轴承拉板与轴承座开口端面之间具有的凹凸结构,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提升了两者的结合力,有效提高轴承拉板的抗变形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座组件、驱动电机、电动汽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座组件、驱动电机、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新能源车辆的动力来源于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安全可靠性、寿命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可靠性、寿命。驱动电机结构中,转子的支撑由转子轴两端的轴承完成;两个轴承中一端轴承在轴向上需要保证锁紧、防止其轴向发生窜动,避免因窜动带来的电机振动、噪音导致电机可靠性降低、寿命缩短;另一端轴承与端盖轴承室之间放波垫,保证电机有一定的装配间隙。目前驱动电机轴承锁紧方式运用较多的是采用轴承拉板。具体在轴承室端面设计通孔用于穿行锁紧螺栓;轴承外圈的外侧设有的轴承拉板,轴承拉板上设计有螺纹孔,锁紧螺栓穿过通孔后与轴承拉板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在螺栓向里扭紧的过程中,轴承拉板受力并被拉紧,从而实现轴承的轴向固定,这种结构能够有效防止转子轴在运转过程中带动轴承产生轴向力并施加到轴承拉板上,但是轴承拉板却极易由于受前述的轴向力或者锁紧螺栓的锁紧力不均匀发生变形,进而无法保证轴承稳定运行,基于前述不足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座组件、驱动电机、电动汽车,轴承拉板与轴承座开口端面之间具有的凹凸结构,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提升了两者的结合力,有效提高轴承拉板的抗变形能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以及轴承拉板,所述轴承座上构造有轴承室,所述轴承拉板盖设于所述轴承室的开口端面上,所述轴承拉板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具有凹凸结构。>优选地,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凸键、凹槽,所述凸键与凹槽相互匹配。优选地,所述凸键设置于所述轴承拉板朝向所述轴承室的一侧,且所述凸键具有多个,所述凹槽处于所述开口端面上且其个数与所述凸键的个数相等。优选地,所述多个凸键为相互平行的多个隆起条。优选地,多个所述隆起条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8mm≤d≤10mm。优选地,所述轴承拉板上具有朝向所述轴承室凸起的凸环,当所述轴承拉板盖设于所述开口端面上时,所述凸环抵触连接于处于轴承的轴承外圈的外端面上,所述轴承设于所述轴承室内。优选地,所述凸环的外周壁为圆锥台面,且所述圆锥台的锥底靠近所述轴承拉板的一侧,所述圆锥台的锥顶靠近所述轴承室的一侧。优选地,在所述凸环的轴向截面上,所述圆锥台面的母线与所述圆锥台的锥顶端面之间形成夹角a,60°≤a≤8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驱动电机,包括上述的轴承座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主驱电机,所述主驱电机为上述的驱动电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轴承座组件、驱动电机、电动汽车,在所述轴承拉板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设置了所述凹凸结构,通过所述凹凸结构的设置,能够保证两者实现至少部分的接触贴合,这显然提升了两者的结合力,所述轴承拉板的径向力以及轴向力的承载能力皆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轴承拉板的抗变形能力;同时,所述凹凸结构的设置则起到了所述轴承拉板与所述轴承座之间组装的预定位作用,从而能够极大程度的便利两者的组装过程;此外,所述凹凸结构的设计由于提升了所述轴承拉板的径向力及轴向力的承受能力,因此在同等的锁紧力需求下,所述轴承拉板的轴向厚度可以被选择的更小,与此同时,相应的锁紧螺栓的型号规格也可以选择的更低,从而降低材料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轴承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轴承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断面图;图4为图1中的轴承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轴承座;11、轴承室;2、轴承拉板;31、凸键;32、凹槽;4、凸环;5、轴承。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1以及轴承拉板2,所述轴承座1上构造有轴承室11,所述轴承室11中组装轴承5,所述轴承拉板2盖设于所述轴承室11的开口端面上,所述轴承拉板2朝向所述轴承室11的一侧设有凸环4,当所述轴承拉板2盖设于所述开口端面上时,所述凸环4抵触连接于处于轴承5的轴承外圈的外端面上,从而实现对所述轴承5的轴向位移的限定作用,所述轴承拉板2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具有凹凸结构。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所述凸环4与所述轴承外圈的外端面的接触紧密性,所述轴承拉板2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留有小间隙,这一小间隙的存在导致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轴承拉板2与所述轴承座1时,在螺栓的旋拧力的作用下,将导致所述轴承拉板2的轴向及径向的变形,进而引起轴承5在轴向发生较大的窜动,带来电机振动噪音、整车舒适性差、轴承寿命减短、整车可靠性降低等危害,而本专利技术中则在所述轴承拉板2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设置了所述凹凸结构,通过所述凹凸结构的设置,能够保证两者实现至少部分的接触贴合,这显然提升了两者的结合力,所述轴承拉板2的径向力以及轴向力的承载能力皆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轴承拉板2的抗变形能力;同时,所述凹凸结构的设计还能够便利生产人员组装所述轴承拉板2与轴承座1的过程,具体的,为了满足驱动电机上车安装小空间的需求以及更好的NVH性能,驱动电机需要在结构上做的非常紧凑,一般的驱动电机轴向距离小、轴承拉板2在电机转子轴向上的可移动空间较小,最大距离基本只有5-8mm,这个尺寸只能放下一根手指,现有技术中锁紧螺栓与轴承拉板2上的孔在装配时需要对准,此时轴承拉板2在多个方向上可以移动、没有位移限制,所以一个工人在进行螺栓与拉板螺钉孔锁紧时非常困难,为提升效率、跟上生产节奏,需要两个人来完成此工序,此时就增加了人工成本,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凹凸结构的设置则起到了所述轴承拉板2与所述轴承座1之间组装的预定位作用,从而能够极大程度的便利两者的组装过程;此外,所述凹凸结构的设计由于提升了所述轴承拉板2的径向力及轴向力的承受能力,因此在同等的锁紧力需求下,所述轴承拉板2的轴向厚度可以被选择的更小,与此同时,相应的锁紧螺栓的型号规格也可以选择的更低,从而降低材料成本。所述凹凸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定位销的方式实现,作为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凸键31、凹槽32,所述凸键31与凹槽32相互匹配。具体的,例如,所述凸键31设置于所述轴承拉板2朝向所述轴承室11的一侧,且所述凸键31具有多个,所述凹槽32处于所述开口端面上且其个数与所述凸键31的个数相等。更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凸键31为相互平行的多个隆起条,最好的,多个隆起条沿着安装方位的水平方向延伸,以实现在所述轴承拉板2与轴承座1两者定位组装时承受彼此之间的重力,从而便利组装过程。多个所述隆起条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8mm≤d≤10mm,保证所述隆起条在单位面积提供的力足够,进而保证隆起条的作用发挥。进一步地,所述凸环4的外周壁为圆锥台面,且所述圆锥台的锥底靠近所述轴承拉板2的一侧,所述圆锥台的锥顶靠近所述轴承室11的一侧,也即所述凸环4的外周壁由现有技术中的圆柱面改进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圆锥台面,这能够进一步便利生产人员对所述轴承拉板2与轴承座1的组装对中过程,也即能够使所述轴承拉板2装配时对中更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1)以及轴承拉板(2),所述轴承座(1)上构造有轴承室(11),所述轴承拉板(2)盖设于所述轴承室(11)的开口端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拉板(2)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具有凹凸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1)以及轴承拉板(2),所述轴承座(1)上构造有轴承室(11),所述轴承拉板(2)盖设于所述轴承室(11)的开口端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拉板(2)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具有凹凸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凸键(31)、凹槽(32),所述凸键(31)与凹槽(32)相互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键(31)设置于所述轴承拉板(2)朝向所述轴承室(11)的一侧,且所述凸键(31)具有多个,所述凹槽(32)处于所述开口端面上且其个数与所述凸键(31)的个数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键(31)为相互平行的多个隆起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隆起条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8mm≤d≤1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波汪汉新郭长光贾金信肖意南刘淼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