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镍材料、可增强产电的碳化镍阴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电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化镍材料、可增强产电的碳化镍阴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各种燃料的开采、制造和消费所产生的社会、环境、经济和潜在的危机,对探索可再生能源以解决严重的全球能源问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fuelcell,MFC)作为一种可再生和新兴的微生物电化学技术,由于生物能源的产生和废水的同时处理,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虽然有机介质在阳极室中被分解,但电子受体出现在阴极中,决定了MFC的功率输出。在这些含有铁氰化物、高锰酸盐、硝酸盐等的介质中,氧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受体,因为它具有低成本、高可用性和高氧化电位等优点,因此氧还原性能在阴极中的效率影响了MFC的整体输出功率性能。近年来,铂、金、钯等贵金属由于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和四电子转移路线,作为MFC的阴极氧还原催化剂,提高了氧还原性能的效率。此外,这些贵金属由于高成本、稀缺性和长期操作容易腐蚀的缺点阻碍了MFC的发展。因此,有必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氮掺杂的碳化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将氮源、镍源和碳源混合溶解,于150~180℃下进行水热反应,洗涤,干燥,得前驱体;/nS2:将前驱体于800~1000℃下煅烧,即得所述氮掺杂的碳化镍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掺杂的碳化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氮源、镍源和碳源混合溶解,于150~180℃下进行水热反应,洗涤,干燥,得前驱体;
S2:将前驱体于800~1000℃下煅烧,即得所述氮掺杂的碳化镍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氮源为三聚氰胺、尿素或双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镍源为乙酸镍、硝酸镍或氯化镍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碳源为甲醛、甲醇或甲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氮源的浓度为0.015~0.025mol/L;所述镍源的浓度为0.005~0.015mol/L;所述碳源的浓度为0.005~0.015mol/L;所述氮源、碳源和镍源的摩尔比为1~2:1:0.8~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水热反应的时间为16~20h;S2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猛,莫测辉,李彦文,蔡全英,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