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冷管吸液芯结构及其装配辅助工具和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63023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冷管吸液芯结构,包括沿周向布置的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编织丝网(2)以及设在金属编织丝网(2)接缝处的弹力外推件(3;5);金属编织丝网(2)的接缝沿轴向开设并且其在装配完成后与聚冷管(1)的管内壁紧密贴合;弹力外推件(3;5)的主体结构置于金属编织丝网(2)接缝处朝向圆心的空间中并且其在装配时从被夹紧状态释放后能够向外扩张以此向接缝左右两边沿圆切向产生向外的推力。该聚冷管吸液芯结构既适合于聚冷管蒸发段大管径、长距离特殊条件又方便装配。本发明专利技术还相应提供了一种聚冷管吸液芯结构的装配辅助工具和装配方法,实现了聚冷管吸液芯结构的高效、便捷装配,降低了装配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冷管吸液芯结构及其装配辅助工具和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年冻土区工程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聚冷管吸液芯结构及其装配辅助工具和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热管,是一种高效导热的工程措施,依靠自身内部工作介质的运移,以及汽态、液态相互转换来实现传热。热管可以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将自然界的冷能快速传导至需要冷却的部位,由此不断降低冻土温度,达到冷却冻土基础和提升基础稳定性的目的。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热管冷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寒区铁路、公路、管道、输电线路等工程中,特别是在我国青藏铁路、青藏直流输电线路等重大冻土工程中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在这些冻土工程中,使用的热管均为重力式热管,即在热管垂直布设、或倾斜一定角度设置以及环境温度满足热管工作的条件下,其内部液态工质的回流和运移主要靠自身重力进行,即随着从下部蒸发段蒸发、汽化的工质在上部冷凝段不断冷凝的过程,汽态工质不断转换为液态工质,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坠落或沿管壁回流至蒸发段,由此不断循环。但是,通过工程实践不断发现,随着重力热管在冻土道路工程中在路基两侧成排的大量应用,会造成路基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冷管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吸液芯结构包括沿周向布置的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编织丝网(2)以及设在所述金属编织丝网(2)接缝处的弹力外推件(3;5);所述金属编织丝网(2)的接缝沿轴向开设并且其在装配完成后与聚冷管(1)的管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弹力外推件(3;5)的主体结构置于所述金属编织丝网(2)接缝处朝向圆心的空间中并且其在装配时从被夹紧状态释放后能够向外扩张以此向接缝左右两边沿圆切向产生向外的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冷管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吸液芯结构包括沿周向布置的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编织丝网(2)以及设在所述金属编织丝网(2)接缝处的弹力外推件(3;5);所述金属编织丝网(2)的接缝沿轴向开设并且其在装配完成后与聚冷管(1)的管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弹力外推件(3;5)的主体结构置于所述金属编织丝网(2)接缝处朝向圆心的空间中并且其在装配时从被夹紧状态释放后能够向外扩张以此向接缝左右两边沿圆切向产生向外的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外推件在横截面上为直线弯折段形成,或者为弯曲弧段形成,或者为直线弯折段和弯曲弧段两者组合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外推件在横截面上呈V形、U形或者倒Ω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外推件在接缝处的根部间距0~30mm,朝向圆心的延伸长度0~30mm。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外推件由所述金属编织丝网(2)自身结构在接缝处向圆心方向延伸制作而成,或者所述弹力外推件由与所述金属编织丝网(2)自身结构相独立的结构与其组装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液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编织丝网(2)为经线、纬线交织且存在凹凸表面的单层或者多层编织结构,目数为50~500目。


7.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祁浩金明阳王俊峰牛富俊朱国才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中科寒区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