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热对流过程的交叉流态换热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对流的交叉流态换热
,具体是基于热对流过程的交叉流态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的设备称为换热设备。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极为普遍,例如在化工、动力、冶金、建筑、机械制造、食品、医药及航空航天等各工业部门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以提高换热效率对应用换热器的行业来说很有必要。传统的板式换热器由金属材质的传热片、密封胶垫、夹紧螺栓和压紧板整机框架等零部件组成。为了使热交换介质形成湍流,提高换热效率,需要在传热片上铣制、压制、钎焊出各种“波纹”,例如,折线形、阶梯形、网形或人字形波纹,目前以人字形应用较为普及。现有技术中,不管哪种手段制造的哪种波纹,都对金属传热片本身实施机械加工,制造出凹凸形的“峰”和“谷”。这种机械加工带来两个弊端:其一是易形成“点”腐蚀,其二是密封性能差;影响使用寿命和承压能力。但在本装置中,换热板用来对冷热流管进行固定,用来传导热流体中的热量,并不与热流体进行接触,不需要在其内部设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热对流过程的交叉流态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换热设备包括外壳(1)、若干组换热板(2)、至少两组固定机构(3),至少两组所述固定机构(3)设置在外壳(1)内,若干组所述换热板(2)设置在固定机构(3)上,至少两组所述固定机构(3)使若干组换热板(2)固定在外壳(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热对流过程的交叉流态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换热设备包括外壳(1)、若干组换热板(2)、至少两组固定机构(3),至少两组所述固定机构(3)设置在外壳(1)内,若干组所述换热板(2)设置在固定机构(3)上,至少两组所述固定机构(3)使若干组换热板(2)固定在外壳(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对流过程的交叉流态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换热板(2)内部均设置有热流管(2-1)、冷流管(2-2),若干组所述冷流管(2-2)上设置有若干组分流管(2-3),若干组所述分流管(2-3)均贯穿热流管(2-1);至少两组所述固定机构(3)均包括上固定板(3-1)、下固定板(3-2)、动力板(3-3),所述动力板(3-3)上端与上固定板(3-1)固定,动力板(3-3)下端与下固定板(3-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热对流过程的交叉流态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换热板(2)中还设置有传热组件,若干组所述传热组件均包括蒸发舱(2-5)、传热舱(2-6)、传输管(2-7),所述蒸发舱(2-5)设置在换热板(2)内部的右下方,所述传热舱(2-6)设置在换热板(2)内部的左上方,所述传热舱(2-6)一端与蒸发舱(2-5)管道连接,所述传输管(2-7)一端与传热舱(2-6)另一端管道连接,传输管(2-7)另一端与蒸发舱(2-5)管道连接,所述蒸发舱(2-5)中设置有沸点低的溶液,所述传输管(2-7)位于换热板(2)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热对流过程的交叉流态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热流管(2-1)及若干组所述冷流管(2-2)均为S型管道,所述热流管(2-1)与所述冷流管(2-2)之间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热流管(2-1)上设置有若干组阻流环(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热对流过程的交叉流态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管(2-7)靠近传热舱(2-6)的一端设置有冷凝管(2-8),所述冷凝管(2-8)贯穿冷流管(2-2)并位于冷流管(2-2)内部,所述冷凝管(2-8)以及若干组所述分流管(2-3)均呈枝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元有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