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021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由冷热源机组、空气处理单元、室内单元及主控制器构成。其中冷热源机组由压缩机、四通阀、换热器、管路及阀门构成,空气处理单元包括过滤组件、风机组件、换热器组件、管路、阀门以及温湿度传感器构成;室内单元由静压箱、预制空心板、回风箱、温湿度传感器、送风末端与回风末端构成。系统可通过风机、管道与阀门的配合运行,配合测量仪表及主控制器运作实现送风参数的有效控制,并相应节省能耗;该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满足某些需全年供冷建筑冬季、夏季、过渡季等不同季节的不同温湿度调控要求,有效解决建筑冬季夏季制冷能耗高、过渡季壁面易结露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系统设备设计与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工艺保障或生活舒适性需要,越来越多建筑需要对其室内温湿度进行调控,在我国南方地区,过渡季空气湿度大,而此时室内壁面温度往往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造成在过渡季,建筑壁面结露现象严重。在以粮食储存行业或精密仪器制造行业为代表的行业中,该类建筑对室内温湿度要求高,全年均有冷负荷需求,且在过渡季节需要对其内部环境进行全年调节,以粮食产业为例:长久以来,我国的粮食储存深受高损失率、高霉变率的困扰。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用于储备粮食资源的粮仓这类建筑,过渡季节建筑内空气湿度大,建筑内壁结露现象严重,严重威胁了粮食储存及生产加工的可靠性。如何在解决该类建筑过渡季除湿问题,同时高效利用环境冷热源对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进行节能、有效地调节,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对建筑内的温湿度进行处理;该系统集成度高,通过空心板壁面对过渡季建筑墙面进行温度控制,避免结露现象产生。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中,冷热源机组可根据所需的空气处理状态选择启停,其中满足冬季、过渡季、夏季等不同工况下连续运行,准确读取和控制进回风温度,有效满足建筑不同季节的环境控制要求,解决现有系统功能单一,季节适用性差、能耗过大等诸多问题。r>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冷热源机组、空气处理单元、室内单元及主控制器,所述冷热源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及室外换热器,所述空气处理单元包括空气调节箱,空气调节箱上设有新风阀、回风阀以及出风口,空气调节箱内部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有过滤组件、进风温湿度传感器、风机组件、换热器组件、旁通管路与旁通阀以及出风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室内单元分为墙壁组件与环境空气组件,其中墙壁组件设置在建筑墙体内壁面,由静压箱、回风箱与预制空心板构成,环境空气组件包括送风末端、回风末端,所述冷热源机组通过空气处理单元联通室内单元,所述压缩机、四通阀、进风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控制系统中的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或是冷凝器,所述压缩机、四通阀、进风温湿度传感器、风机组件、换热器组件、旁通阀、出风温湿度传感器、壁面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相连,由控制器控制启停或开关。进一步的,所述冷热源机的压缩机、四通阀及室外换热器均有管路相连,使得制冷或制热循环所需的工质可在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及空气处理单元中的换热器之间流通,管路上设有阀门并与主控制器相连。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中,空气处理单元的空气调节箱的空气入口设置新风阀与回风阀,并连接至相应的新风、回风管道,新、回风阀均与主控制器由信号传输线相连;新、回风阀后设置过滤组件用于过滤进风空气。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中,空气处理单元中的空气调节箱内的风机组件位于过滤组件后方,用于提高来流风速与压力,风机组件中设有信号传输线连接至主控制器,风机组件使用变频风机,可根据主控制器信号调整风机运行频率,以控制送风量;进风温湿度传感器位于风机段的后方,用于进风的状态感应,并连接至主控制器。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中,空气处理单元中的风机组件后设置的是换热器组件,用于来流空气的温湿度调节,换热器组件和主控制器之间设有信号传输线;送风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换热器后方,用于送风状态感应,并连接至主控制器,所述冷热源机组的压缩机与室外换热器通过管道连接换热器组件,完成工质(介质)循环。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中,空气处理单元中的换热器组件前后设置有跨越换热器组件的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设有旁通阀,旁通管路入口位于换热器组件前,进风温湿度传感器之后;出口位于换热器组件后,送风温湿度传感器之前。旁通管路用于在无需对空气进行冷热调节时的旁通,以减小空气因流经换热器组件产生的阻力。旁通阀有信号传输线与主控制器相连,可由主控制器控制开度。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中,室内单元分为墙壁组件与环境空气组件,其中墙壁组件设置在建筑内壁面,由静压箱、回风箱与预制空心板构成。经空气处理单元处理后的空气经管道进入静压箱提升静压后,沿预制空心板中的空心孔管流入另一侧的回风箱,后进入回风末端。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中,室内单元墙壁组件中预制空心板内壁面设有多个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感受建筑内壁面温湿度,上述传感器信号均通过传输线传输至主控制器。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中,经空气处理单元处理后的空气也可通过管路送至室内单元环境空气组件的送风末端,用于控制室内温湿度;在室内换热后的空气可由室内单元环境空气组件的回风末端收集至回风管路中。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中,冷热源机组与空气处理单元、空气处理单元与室内单元之间均有管路相连,用于运输空气或工质,管路上均配有阀门,阀门与主控制器有信号传输线相连,用于控制阀门开度。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中,主控制器收集各个组件、传感器上传的信号与数据后可根据所需的室内参数对各功能组件进行启停与调控,以保证室内空气及建筑壁面温度调控有效。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中,包含有两套上述冷热源机组及空气处理单元,两套冷热源机组之间有管路相连并设有阀门,两套冷热源机组之间有管路相连并设有阀门,一套冷热源机组与一套空气处理单元组成一个基本的送风调节系统,可根据不同工况选择该送风调节系统的送风进入静压箱或是室内送风末端。两套送风调节系统可分别处理空心板围护结构中的空气与建筑室内的空气;两套系统可互相独立工作或联合工作,提高空气调控的可靠性与适应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建筑防露技术相比,通过对建筑壁面敷设预制空心板建立空气通路,可实现建筑壁面温度的调节与控制,有效解决在不同季节中建筑壁面凝露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季节应用不同空气处理流程能够对不同季节所需的不同状态送风进行控制,同时能够比较准确的调节送风的温度和湿度,相对于传统的空气调节系统,可在冬季利用自然冷风节约运行能耗,在夏季高热高湿环境下高效稳定运行。(3)本专利技术的系统中,采用两套送风处理系统对室内空气及墙壁内空气进行独立处理,在高热湿负荷下可用两套送风处理系统对室内空气或墙壁内空气进行联合处理,两套送风处理系统亦可互为备份,提高了运行效率与运行可靠性,可以满足复杂工况的空气处理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总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冷热源机组的系统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处理单元的系统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热源机组、空气处理单元、室内单元及主控制器,所述冷热源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及室外换热器,所述空气处理单元包括空气调节箱,空气调节箱上设有新风阀、回风阀以及出风口,空气调节箱内部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有过滤组件、进风温湿度传感器、风机组件、换热器组件、旁通管路与旁通阀以及出风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室内单元分为墙壁组件与环境空气组件,其中墙壁组件设置在建筑墙体内壁面,由静压箱、回风箱与预制空心板构成,环境空气组件包括送风末端、回风末端,所述冷热源机组通过空气处理单元联通室内单元,所述压缩机、四通阀、进风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控制系统中的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或是冷凝器,所述压缩机、四通阀、进风温湿度传感器、风机组件、换热器组件、旁通阀、出风温湿度传感器、壁面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相连,由控制器控制启停或开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热源机组、空气处理单元、室内单元及主控制器,所述冷热源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及室外换热器,所述空气处理单元包括空气调节箱,空气调节箱上设有新风阀、回风阀以及出风口,空气调节箱内部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有过滤组件、进风温湿度传感器、风机组件、换热器组件、旁通管路与旁通阀以及出风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室内单元分为墙壁组件与环境空气组件,其中墙壁组件设置在建筑墙体内壁面,由静压箱、回风箱与预制空心板构成,环境空气组件包括送风末端、回风末端,所述冷热源机组通过空气处理单元联通室内单元,所述压缩机、四通阀、进风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控制系统中的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或是冷凝器,所述压缩机、四通阀、进风温湿度传感器、风机组件、换热器组件、旁通阀、出风温湿度传感器、壁面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相连,由控制器控制启停或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源机组的压缩机、四通阀及室外换热器均有管路相连,管路上设有阀门并与主控制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空气处理单元的空气调节箱的空气入口设置新风阀与回风阀,并连接至相应的新风、回风管道,新、回风阀均与主控制器由信号传输线相连;新、回风阀后设置过滤组件,风机组件位于过滤组件后方,风机组件中设有信号传输线连接至主控制器,风机组件使用变频风机,进风温湿度传感器位于风机段的后方,进风温湿度传感器后设置的是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主控制器之间设有信号传输线;送风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换热器后方,并连接至主控制器,所述冷热源机组的压缩机与室外换热器通过管道连接换热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空气处理单元中的换热器组件前后设置有跨越换热器组件的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设有旁通阀,旁通管路入口位于换热器组件前,进风温湿度传感器之后;出口位于换热器组件后,送风温湿度传感器之前,旁通阀有信号传输线与主控制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环境与壁面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室内单元分为墙壁组件与环境空气组件,其中环境空气组件包括送风末端、回风末端,墙壁组件设置在建筑内壁面,由静压箱、回风箱与预制空心板构成,空气处理单元的出风口连接静压箱与送风末端,静压箱连接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宾张伦张小松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