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0146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送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离心风机的送风距离短的问题。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叶轮、周向滑移板和驱动机构;叶轮可转动地安装于蜗壳内,蜗壳的周向上开设有排气口,周向滑移板可沿周向滑移的连接在位于集风区的蜗壳上,并且在位于排气口处具有向蜗壳内突起的蜗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周向滑移板相对于蜗壳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周向滑移;周向滑移板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蜗舌和叶轮之间的第一径向间隙量小于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蜗舌和叶轮之间的第二径向间隙量。蜗舌与叶轮之间的径向间隙量周期性变化将会给气流增加一个扰动,排气口处会形成涡环气流,涡流气流将会增大离心风机的送风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送风设备
,具体提供一种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离心风机的典型结构包括蜗壳、叶轮和驱动电机;叶轮可转动地安装于蜗壳内并由驱动电机驱动相对于蜗壳转动,且蜗壳在叶轮的转动轴向上开设有吸气口、周向上开设有排气口,蜗壳在叶轮周向上的形状为对数螺旋线。风机性能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叶轮,但蜗壳的形状和大小也会对其有影响。蜗壳的作用是收集从叶轮中甩出的气体,使它流向排气口,并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使气体从叶轮处获得的动压能一部分转化为静压能,形成一定的风压。由于蜗壳的周向形状为对数螺旋线,而叶轮为圆形,因此沿叶轮的周向上,蜗壳和叶轮之间的径向间隙量处于渐变状态,通常情况下将蜗壳和叶轮之间的径向间隙量较大的蜗壳区域称为扩散区,将蜗壳和叶轮之间的径向间隙量较小的蜗壳区域称为集风区。蜗壳的周向壳体在位于集风区的排气口处具有向蜗壳内部突起的舌状结构,一般称作蜗舌,蜗舌可以防止气体在蜗壳内循环流动。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现有的离心风机存在送风距离短的问题。有鉴于此,如何增大离心风机的送风距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叶轮,所述叶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蜗壳内,所述蜗壳的周向上开设有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还包括:/n周向滑移板,其以可沿周向滑移的方式在集风区连接到所述蜗壳上,并且在位于所述排气口处具有向所述蜗壳内突起的蜗舌;/n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周向滑移板相对于所述蜗壳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周向滑移;/n所述周向滑移板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蜗舌和所述叶轮之间的第一径向间隙量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叶轮,所述叶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蜗壳内,所述蜗壳的周向上开设有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还包括:
周向滑移板,其以可沿周向滑移的方式在集风区连接到所述蜗壳上,并且在位于所述排气口处具有向所述蜗壳内突起的蜗舌;
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周向滑移板相对于所述蜗壳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周向滑移;
所述周向滑移板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蜗舌和所述叶轮之间的第一径向间隙量t1小于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蜗舌和所述叶轮之间的第二径向间隙量t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间隙量t1=(0.02~0.05)D,其中,D代表所述叶轮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径向间隙量t2=(0.1~0.15)D,其中,D代表所述叶轮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滑移板包括沿所述叶轮的周向顺次设置的滑移连接板、所述蜗舌和导风板;
所述滑移连接板是与所述蜗壳的周向相适配的圆弧板;
所述蜗舌是由所述滑移连接板的端部向所述蜗壳内突起的圆弧板;
所述导风板是由所述蜗舌的端部向远离所述蜗壳方向延伸的直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蜗壳周向板和两个侧板,所述蜗壳周向板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阳王元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