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013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在车辆中,控制装置(62)构成为控制对驱动轮(24)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10)。驱动装置(10)包括发动机(13)。控制装置(62)在废气门阀(WGV)(520)以增压执行时的开度粘连的情况下(在S23中为是),以与WGV(520)未粘连的情况(在S23中为否)相比从发动机(13)输出的功率的变动被抑制的方式控制驱动装置(10)(S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尤其涉及车辆中的发动机输出的控制。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5-58924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涡轮式增压器的混合动力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若在增压执行中增压器产生异常而变得无法停止增压,则会因增压继续而导致发动机转矩的控制性恶化。并且,因控制装置无法充分控制发动机转矩,发动机转矩容易变得过大。若发动机转矩过度变大,则连结于发动机的车载装置有时会受到损害。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增压器产生异常而变得无法停止增压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发动机转矩过度变大的车辆。本公开的车辆具备驱动轮、对驱动轮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及构成为控制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发动机包括进行燃烧的发动机主体、连接于发动机主体的进气通路及排气通路、增压器、连接于排气通路的旁通通路及设置于旁通通路的废气门阀(以下,也称作“WGV”)。增压器具备设置于进气通路的压缩机和设置于排气通路的涡轮。旁通通路构成为使排气绕过涡轮而流动。控制装置构成为,在WGV以增压执行时的开度粘连(固定)的情况下(以下,也称作“WGV关闭粘连时”),通过控制所述驱动装置而与WGV未粘连的情况(以下,也称作“WGV正常时”)相比抑制从发动机输出的功率(以下,也称作“发动机功率”)的变动。若WGV关闭,则向涡轮流入的排气流量变多。涡轮由排气的流动驱动,使压缩机运转来进行发动机的增压。因而,在进行发动机的增压时,WGV被关闭驱动。在WGV以增压执行时的开度粘连的情况下,增压继续。上述的控制装置在WGV关闭粘连时(即,在变得无法停止增压的情况下),以与WGV正常时(即,能够停止增压的情况)相比发动机功率的变动被抑制的方式控制上述的驱动装置。通过抑制发动机功率的变动,上述的控制装置容易控制发动机转矩。由此,发动机转矩的过度上升被抑制。因而,根据上述的车辆,在增压器产生异常而变得无法停止增压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发动机转矩过度变大。上述的控制装置可以构成为,基于驾驶员的加速器操作量来决定要求发动机功率(即,向发动机要求的功率),以使从发动机输出的功率成为要求发动机功率的方式控制发动机。上述的控制装置可以构成为,基于要求发动机功率来决定发动机的目标转速及目标转矩,以使发动机的转速及转矩分别成为目标转速及目标转矩的方式控制发动机。上述的驱动装置可以还具备无级变速机构。无级变速机构具有第一旋转要素及第二旋转要素,构成为能够变更第一旋转要素的转速相对于第二旋转要素的转速的比率。可以构成为,无级变速机构的第一旋转要素由发动机驱动,从无级变速机构的第二旋转要素输出的动力向车辆的驱动轮传递。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连续地变更上述比率(进而,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变速比),因此能够以高的自由度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因而,根据上述结构,容易配合要求发动机功率来控制发动机动作点。上述的无级变速机构可以包括除了上述的第一旋转要素及第二旋转要素之外还具有第三旋转要素的行星齿轮。上述的驱动装置可以具备机械连接于行星齿轮的第三旋转要素的第一电动发电机和机械连接于驱动轮的第二电动发电机。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利用第二电动发电机来调整驱动轮的转矩,因此能够以高的自由度控制发动机的转矩。因而,根据上述结构,容易配合要求发动机功率来控制发动机动作点。另外,也能够利用第一电动发电机及第二电动发电机来进行发电。在如上所述那样发动机和第一电动发电机经由行星齿轮而连接的结构中,通过发动机转矩过度变大,可能产生第一电动发电机以过剩的转速旋转的情况(以下,也称作“过旋转”)。不过,上述的控制装置能够通过前述的发动机功率控制(即,在WGV关闭粘连时抑制发动机功率的变动的控制)来抑制发动机转矩变得过大。因而,在上述的车辆中,第一电动发电机的过旋转被抑制。上述的控制装置可以在车辆的加速时WGV以增压执行时的开度粘连的情况下,与WGV未粘连的情况相比使从发动机输出的功率缓慢上升。通过如上述那样使WGV关闭粘连时的发动机功率的上升比WGV正常时的发动机功率的上升缓慢,能够抑制WGV关闭粘连时的发动机功率的上升。控制装置可以通过在WGV关闭粘连时修正要求发动机功率来使WGV关闭粘连时的发动机功率的上升缓慢。另外,控制装置可以如以下说明这样使用相对于发动机功率的上升速率的上限值来使WGV关闭粘连时的发动机功率的上升缓慢。上述的控制装置可以构成为以使从发动机输出的功率的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以下,也称作“上升速率”)成为上限值以下的方式控制驱动装置。WGV关闭粘连时的上限值可以比WGV正常时的上限值小。通过如上述那样改变发动机功率的上升速率的上限值,能够调整发动机功率的上升容易度。发动机功率不会以超过上升速率的上限值的速度上升,因此上升速率的上限值越小则发动机功率越难以上升。通过使WGV关闭粘连时的发动机功率的上升速率的上限值比WGV正常时小,WGV关闭粘连时的发动机功率的上升与WGV正常时相比被抑制。上述的控制装置可以构成为在WGV以增压执行时的开度粘连的情况下使车辆进行退避行驶。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在WGV关闭粘连时(即,车辆的退避行驶中)抑制发动机功率的变动,能够使发动机转矩的控制性提高。通过在车辆的退避行驶中发动机转矩的控制性提高,能够抑制发动机转矩变得过大。另外,控制装置容易将车辆的退避行驶中的发动机的转速控制成期望的转速。需要说明的是,退避行驶是用于在车辆的行驶中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使车辆移动至安全的场所的行驶。例如,可以通过退避行驶而使车辆向道路旁退避。上述的车辆可以还具备驱动WGV的WGV致动器。上述的控制装置可以构成为,在发动机的转矩超过了阈值(以下,也称作“阈值Th”)时,以将WGV关闭成增压执行时的开度的方式向WGV致动器发出指令(以下,也称作“关闭指令”),在发动机的转矩低于阈值Th时,以将WGV打开的方式向WGV致动器发出指令(以下,也称作“打开指令”)。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通过转矩的大小拉力切换增压的执行/停止。即,在按照来自控制装置的关闭指令而WGV致动器关闭了WGV时执行增压,在按照来自控制装置的打开指令而WGV致动器打开了WGV时增压停止。上述的车辆可以还具备检测发动机的增压压力的增压压力传感器和检测发动机的进气流量的空气流量计的至少一方。上述的控制装置可以构成为,使用向WGV致动器发出了打开指令时的增压压力及进气流量的至少一方的行为来判断WGV是否以增压执行时的开度粘连。WGV的开度越大,则发动机的进气流量越减少,发动机的增压压力越下降。因而,控制装置通过确认在向WGV致动器发出了指示时增压压力及进气流量的至少一方如何改变,能够诊断WGV是否如指示那样进行了动作。根据上述的结构,控制装置能够使用传感器的检测值来得到WGV的粘连诊断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的增压压力传感器及空气流量计的各个,例如能够使用在车辆的发动机控制中使用的传感器。不过,不限于此,上述的增压压力传感器及空气流量计的各个也可以是在以高的灵敏度取得在诊断中使用的数据的位置设置的诊断用的传感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具备:/n驱动轮;/n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轮;及/n控制装置,构成为控制所述驱动装置,/n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n所述发动机包括进行燃烧的发动机主体、连接于所述发动机主体的进气通路及排气通路、增压器、连接于所述排气通路的旁通通路及设置于所述旁通通路的废气门阀,/n所述增压器具备设置于所述进气通路的压缩机和设置于所述排气通路的涡轮,/n所述旁通通路构成为使排气绕过所述涡轮而流动,/n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废气门阀以增压执行时的开度粘连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驱动装置而与所述废气门阀未粘连的情况相比抑制从所述发动机输出的功率的变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07 JP 2019-0876211.一种车辆,具备:
驱动轮;
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轮;及
控制装置,构成为控制所述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
所述发动机包括进行燃烧的发动机主体、连接于所述发动机主体的进气通路及排气通路、增压器、连接于所述排气通路的旁通通路及设置于所述旁通通路的废气门阀,
所述增压器具备设置于所述进气通路的压缩机和设置于所述排气通路的涡轮,
所述旁通通路构成为使排气绕过所述涡轮而流动,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废气门阀以增压执行时的开度粘连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驱动装置而与所述废气门阀未粘连的情况相比抑制从所述发动机输出的功率的变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无级变速机构,
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具有第一旋转要素及第二旋转要素,构成为能够连续地变更所述第一旋转要素的转速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要素的转速的比率,
所述无级变速机构构成为,所述第一旋转要素由所述发动机驱动,从所述第二旋转要素输出的动力向所述驱动轮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
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包括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除了所述第一旋转要素及所述第二旋转要素之外还具有第三旋转要素,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第一电动发电机,机械连接于所述第三旋转要素;及
第二电动发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
所述控制装置在该车辆的加速时所述废气门阀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板垣宪治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