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冲击地压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0124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冲击地压支护装置,属于冲击地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底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平行的支撑座,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支撑座铰接,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铰接,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与支撑座铰接,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支撑杆铰接,第二液压缸活塞杆与第二支撑杆铰接,第一支撑板铰接于第一支撑杆上,第二支撑板设置于第二支撑杆上,底座两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中设置有第一固定钉。安装时,底座沿巷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放置,第一固定钉将底座固定于巷道地面上,根据巷道的具体状况调节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贴合巷道侧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冲击地压支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击地压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煤矿冲击地压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地下开采的深部或者构造应力很高的区域,在临空岩体中发生突发式破坏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临空岩体积聚的应变能突然而猛烈地全部释放,致使岩体发生像爆炸一样的脆性断裂。冲击地压造成大量岩石崩落。所以煤矿开采时需要对巷道进行支护,现有的煤矿冲击地压的支护装置多采用钢管桩、支护板和框架的支护方式,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5297603U的中国专利。支护装置搭建过程中,为了增加钢管桩与土层的连接强度,钢管桩下端需要插入土层内部,而巷道的高度有限,不仅钢管桩的运输困难,而且钢管桩的搭建过程异常困难。因此急需一种搭建便宜的支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煤矿冲击地压支护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煤矿冲击地压支护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底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平行设置的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两平行的支撑座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冲击地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所述底座(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平行设置的支撑座(11),所述第一支撑杆(2)一端与两平行的支撑座(11)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3)铰接,所述支撑座(11)铰接有第一液压缸(6)和第二液压缸(7),所述第一液压缸(6)和第二液压缸(7)的缸筒分别与支撑座(11)铰接,所述第一液压缸(6)的活塞杆与第一支撑杆(2)远离支撑座(1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液压缸(7)的活塞杆与第二支撑杆(3)靠近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4)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冲击地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所述底座(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平行设置的支撑座(11),所述第一支撑杆(2)一端与两平行的支撑座(11)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3)铰接,所述支撑座(11)铰接有第一液压缸(6)和第二液压缸(7),所述第一液压缸(6)和第二液压缸(7)的缸筒分别与支撑座(11)铰接,所述第一液压缸(6)的活塞杆与第一支撑杆(2)远离支撑座(1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液压缸(7)的活塞杆与第二支撑杆(3)靠近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4)铰接于第一支撑杆(2)远离支撑座(11)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板(5)设置于第二支撑杆(3)上,所述底座(1)两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2),所述第一固定孔(12)中设置有第一固定钉(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冲击地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H型的固定座(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冲击地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为箱型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德全梁开华李东慧徐晓天潘伟辉陈汝姣李杨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