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柱双向耦合一体式的自适应游动卡瓦
本专利技术涉及页岩气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管柱双向耦合一体式的自适应游动卡瓦。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页岩气探明储量增长迅速,页岩气的开采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中,带压作业作为页岩气开采的重要工艺,关键技术在于控制油管内和油套环形空间的压力以及克服管柱的上顶力。为克服管柱的上顶力,通常采用一个固定卡瓦和一个游动卡瓦交替夹持管柱。固定卡瓦结构较为简单,且技术较为成熟。而游动卡瓦技术发展时间较短,技术相对不完善。在起、下管柱过程中,环空压力较高时管柱受力向上,环空压力较低时管柱受力向下。因此要求游动卡瓦必须满足防止管柱上顶和下掉。以往的设计中通常采用两个独立的卡瓦装置分别限制管柱的两个方向,这使得游动卡瓦组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且可能发生操作失误造成未能正确的限制管柱方向。因此,如何研制一种既能防止管串飞出,又能防止管串下落为一体的游动卡瓦,从而降低操作难度,减少事故发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柱双向耦合一体式的自适应游动卡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游动卡瓦包括壳体(9)、上卡瓦组件和下卡瓦组件,所述上卡瓦组件和下卡瓦组件固定设置于壳体(9)内腔上侧和下侧;所述壳体(9)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侧板(3)和右侧板(4),所述左侧板(3)和右侧板(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上端盖(1)和下端盖(2);所述左侧板(3)外侧连接设置有上液压缸(7)组件和下液压缸(7)组件,所述上液压缸(7)组件和下液压缸(7)组件分别铰链连接上连杆(5)和下连杆(6);所述上卡瓦组件和下卡瓦组件通过传动螺栓分别连接上转轴和下转轴;所述上连杆(5)、下连杆(6)分别与上转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柱双向耦合一体式的自适应游动卡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游动卡瓦包括壳体(9)、上卡瓦组件和下卡瓦组件,所述上卡瓦组件和下卡瓦组件固定设置于壳体(9)内腔上侧和下侧;所述壳体(9)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侧板(3)和右侧板(4),所述左侧板(3)和右侧板(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上端盖(1)和下端盖(2);所述左侧板(3)外侧连接设置有上液压缸(7)组件和下液压缸(7)组件,所述上液压缸(7)组件和下液压缸(7)组件分别铰链连接上连杆(5)和下连杆(6);所述上卡瓦组件和下卡瓦组件通过传动螺栓分别连接上转轴和下转轴;所述上连杆(5)、下连杆(6)分别与上转轴、下转轴通过上传动轴、下传动轴铰链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柱双向耦合一体式的自适应游动卡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7)组件包括液压缸固定座(8)和液压缸(7),所述液压缸固定座(8)固定设置于左侧板(3)外侧,所述液压缸(7)固定设置于液压缸固定座(8)与上连杆(5)和下连杆(6)铰链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柱双向耦合一体式的自适应游动卡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瓦组件包括上卡瓦a(13a)、上卡瓦b(13b)、上卡瓦底座a和上卡瓦底座b;所述上卡瓦a(13a)通过定位销固定在上卡瓦座a(14a)上,上卡瓦b(13b)通过定位销固定在上卡瓦座b(14b)上;所述上卡瓦底座a和上卡瓦底座b通过锥面过盈配合分别固定设置于壳体(9)内腔上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柱双向耦合一体式的自适应游动卡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轴包括转轴a(10a)和转轴b(10b),所述转轴a(10a)通过传动螺栓a(11a)与上卡瓦座a(14a)铰链连接,所述转轴b(10b)通过传动螺栓b(11b)与上卡瓦座b(14b)铰链连接;所述转轴a(10a)和转轴b(10b)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上传动轴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柱双向耦合一体式的自适应游动卡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传动轴包括传动轴a(12a)和传动轴b(12b),所述上连杆(5)与转轴a(10a)通过传动轴a(12a)铰链连接,所述上连杆(5)与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亮亮,唐庚,雷清龙,唐诗国,覃芳,杨海,吴珂,谭宏兵,张文,刘丹,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圣诺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