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的半部型材,由直板型材和H型材垂直连接而成;直板型材反面的第一侧边设置插接凸块;直板型材反面的第二侧边与H型材的第一翼缘垂直连接,直板型材反面的第二侧边和H型材的第二翼缘之间为盖板卡槽;第一翼缘与直板型材连接处向直板型材方向凹陷形成能与插接凸块相配的插接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由上述半部型材组合成的腔体型材,成对设置的半部型材呈轴对称且H型材翼板齐、腹板之间固定连接,成对半部型材的直板型材、H型材围合形成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半部型材可以组合成腔体型材,为百叶窗连动装置和备用电池提供安装空间;并且多个腔体型材可按需要加宽使用,方便加工、贮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的半部型材及腔体型材
本专利技术属于旋转开启百叶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半部型材及腔体型材。
技术介绍
旋转开启的百叶窗由于是旋转开启,当其窗扇较大时,窗扇开启过程中和垂直开启状态时所占用的转动空间较大,因此安装纱窗时就需要有较宽的窗框型材来避免窗扇和纱窗的相互影响。另外,由于不同大小的窗扇需要不同宽度的窗框型材,这样才不至于造成浪费;但这使得窗框型材宽度等级过多,不利于窗框型材的加工、贮存和运输。再者,旋转开启的百叶窗往往还需要安装连动装置来控制多个窗扇的同时开关,连动装置的安装不仅需要安装空间,也需要尽可能地节约空间且不影响窗户的整体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开启百叶窗用窗框型材,在使用时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窗框型材拼接使用,按需要自由加宽;并且可以在其内部形成空腔,该空腔可以做为连动装置安装空间或备用电源的安装空间,结构紧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的半部型材,所述半部型材由直板型材和H型材垂直连接而成;所述直板型材反面的第一侧边设置有插接凸块;所述直板型材反面的第二侧边与所述H型材的第一翼缘垂直连接,所述直板型材反面的第二侧边和所述H型材的第二翼缘之间形成盖板卡槽;所述第一翼缘与所述直板型材的连接处向所述直板型材方向凹陷形成能与所述插接凸块相配的插接凹槽。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的半部型材在使用时,将两个半部型材相对组合成腔体型材,组合时,两个半部型材呈轴对称设置,两个半部型材的H型材翼板两两对齐,两个半部型材的H型材的腹板之间固定,这样在两个半部型材的直板型材、H型材围合形成了腔体。腔体可以做为连动装置或备用电源的安装空间,结构紧凑,整体美观。另外,这种腔体型材还可以加宽,加宽时将腔体型材的一个半部型材的插接凸块由同侧相邻的半部型材的盖板卡槽伸入并与所述相邻半部型材的插接凹槽卡接,从而将两个腔体型材连接起来,起到加宽作用。当然,在上述型材做为旋转开启百叶窗的窗框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个腔体型材的加宽。这样,旋转开启的百叶窗在安装纱窗时,可以根据百叶窗窗扇大小所需的开启空间选择使用合适个数的腔体型材连接,以使百叶窗旋转开启时不与纱窗相干涉。由于使用拼接方式加宽的窗框半部型材,因此在型材的制造时规格、尺寸可以统一,避免了多型号型材加工、贮存带来的不便。优选地,所述直板型材反面的第一侧边连接有第一螺接孔;所述第一螺接孔上由所述直板型材的第一侧边向外延伸出一凸板并向所述直板型材正面方向弯折形成一个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螺接孔方向的U型卡勾,所述U型卡勾形成所述插接凸块;所述第一螺接孔外沿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盖板卡槽的宽度,所述H型材的腹板上设置有第二螺接孔。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接孔外沿的与所述U型卡勾的相对侧设置有V型凸台;所述H型材的第二翼缘内侧设置有能与所述V型凸台相配的V型凹槽;所述第二翼缘靠近所述直板型材的边缘与所述直板型材的反面平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括有上述半部型材的腔体型材,所述半部型材成对设置,成对的半部型材呈轴对称设置,且所述半部型材的H型材翼板两两对齐,所述成对半部型材的H型材的腹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成对半部型材的直板型材、H型材围合形成腔体。优选地,所述半部型材有多对;多对半部型材的连接方式为:所述插接凸块由同侧相邻的半部型材的盖板卡槽伸入并与所述的相邻半部型材的插接凹槽卡接;所述V型凸台与相邻的半部型材的V型凹槽对应卡合。优选地,所述腔体型材包括隐藏盖板,所述隐藏盖板盖合在最端部的半部型材的盖板卡槽中:所述隐藏盖板主体为直角型材,所述直角型材的第一直角边端部外侧垂直连接一个盖板卡勾,所述盖板卡勾与所述最端部的半部型材的插接凹槽卡合;所述直角型材的第二直角边向内垂直连接一直板,所述直板上设置有凸台与所述V型凹槽相卡接。优选地,所述盖板卡勾为向靠近所述直角型材的第二直角边方向弯折的U型。优选地,所述成对半部型材的相对的H型材翼板之间形成定位块卡口,所述定位块卡口内卡接有定位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半部型材在使用时可以组合成腔体型材,为百叶窗连动装置和备用电池提供安装空间;同时,还可将多个腔体型材按需要加宽使用,以满足不同宽度百叶窗安装纱窗的需要,且型号规格单一,方便加工、贮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的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的半部型材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中的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的半部型材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中的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腔体型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4中的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的两个腔体型材连接加宽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4中的隐藏盖板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腔体型材在百叶窗上安装使用示意图。图中:1、直板型材;11、第一侧边;111、第一螺接孔;112、U型卡勾;113、V型凸台;12、插接凸块;13、第二侧边;14、插接凹槽;2、H型材;21、第一翼缘;22、第二翼缘;221、V型凹槽;23、第二螺接孔;24、定位块;25、螺钉;26、定位卡口;3、第一半部型材;31、第一直板型材;32、第一H型材;4、第二半部型材;41、第二直板型材;42、第二H型材;5、第三半部型材;6、第四半部型材;7、盖板卡槽;8、腔体;9、隐藏盖板;91、第一直角边;92、第二直角边;93、盖板卡勾;94、直板;95、凸台;10、纱窗轨道;101、连动装置;102、窗扇;103、备用电源;104、亮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实施例1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的半部型材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的半部型材由直板型材1和H型材2垂直连接而成;所述直板型材1反面的第一侧边11设置有插接凸块12;所述直板型材1反面的第二侧边13与所述H型材2的第一翼缘21垂直连接,所述直板型材1反面的第二侧边13和H型材2的第二翼缘22之间形成盖板卡槽7;所述第一翼缘21与所述直板型材1的连接处向所述直板型材1方向凹陷形成能与所述插接凸块12相配的插接凹槽14。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的半部型材在使用时,将两个半部型材相对组合成腔体型材,组合时,两个半部型材呈轴对称设置,两个半部型材的H型材翼板两两对齐,两个半部型材的H型材的腹板之间固定,这样在两个半部型材的直板型材、H型材围合形成了腔体。腔体可以做为连动装置或备用电源的安装空间,结构紧凑,整体美观。可以在所述H型材的腹板上设置第二螺接孔23,第二螺接孔23的背面设置燕尾槽,在两个半部型材组合时,可以在第二螺接孔23的燕尾槽位置用螺钉对两个半部型材固定,螺钉可以沿型材的长度方向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设置了第二螺接孔23,也方便型材在组成窗框时用于横向型材与竖向型材的垂直连接,使用更加方便。当然,第二螺接孔不是必须的,如果不设置第二螺接孔,可以在H型材的腹板位置直接使用螺钉固定连接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的半部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部型材由直板型材和H型材垂直连接而成;所述直板型材反面的第一侧边设置有插接凸块;所述直板型材反面的第二侧边与所述H型材的第一翼缘垂直连接,所述直板型材反面的第二侧边和所述H型材的第二翼缘之间形成盖板卡槽;所述第一翼缘与所述直板型材的连接处向所述直板型材方向凹陷形成能与所述插接凸块相配的插接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开启百叶窗窗框的半部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部型材由直板型材和H型材垂直连接而成;所述直板型材反面的第一侧边设置有插接凸块;所述直板型材反面的第二侧边与所述H型材的第一翼缘垂直连接,所述直板型材反面的第二侧边和所述H型材的第二翼缘之间形成盖板卡槽;所述第一翼缘与所述直板型材的连接处向所述直板型材方向凹陷形成能与所述插接凸块相配的插接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部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型材反面的第一侧边连接有第一螺接孔;所述第一螺接孔上由所述直板型材的第一侧边向外延伸出一凸板并向所述直板型材正面方向弯折形成一个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螺接孔方向的U型卡勾,所述U型卡勾形成所述插接凸块;所述第一螺接孔外沿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盖板卡槽的宽度,所述H型材的腹板上设置有第二螺接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部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接孔外沿的与所述U型卡勾的相对侧设置有V型凸台;所述H型材的第二翼缘内侧设置有能与所述V型凸台相配的V型凹槽;所述第二翼缘靠近所述直板型材的边缘与所述直板型材的反面平齐。
4.一种腔体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部型材,所述半部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大山,李一达,张胜军,时雅轩,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达威智能门窗实用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