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式纵向调节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454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式纵向调节门,涉及门窗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纵向门板、门体和门框;门框上通过合页固定安装有门体;纵向门板为长条形结构;纵向门板的两端均固定有一个中心柱;纵向门板的两端均固定有圆柱A和圆柱B;圆柱A和圆柱B分别位于中心柱两侧;纵向门板上的中心柱均与门体内表面转动配合;门体内顶面和内底面均开设有活动槽;门体一侧开设有阶梯孔;阶梯孔与螺栓的底部转动配合;螺栓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圆片;限位圆片位于阶梯孔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纵向门板和门体的作用,使得门体可以打开进行通风,同时纵向门板的旋转角度和百叶窗均进行调节,使得既达到通风效果,又不会暴露室内的个人信息。

A ventilation type longitudinal regulating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式纵向调节门
本专利技术属于门窗
,特别是涉及一种通风式纵向调节门。
技术介绍
门是分割有限空间的一种实体,它的作用是可以连接和关闭两个或多个空间的出入口。目前,大多数住户的门总是关着的,而门总是关着是对室内的空气流通和采光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在夏季时,住在高层的居民就比较喜欢开着门窗,吹着自然风的感觉,比起空调来的凉爽、舒适,还节约能源。把门完全打开,又会暴露室内更多的信息,尤其在城市中人们之间的相处方式中,这种现象更强烈,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有时会需要打开进行通风,但又不想让陌生人看到到更多的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通风式纵向调节门,通过纵向门板和门体的作用,可以将门体上的纵向门板进行旋转调节,使得门体可以打开进行通风,同时纵向门板的旋转角度和百叶窗均对通风的横截面的大小和打开的开合度进行调节,使得既达到通风效果,又不会暴露室内的个人隐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式纵向调节门,通过纵向门板和门体的作用,可以将门体上的纵向门板进行旋转调节,使得门体可以打开进行通风,同时纵向门板的旋转角度和百叶窗均对通风的横截面的大小和打开的开合度进行调节,使得既达到通风效果,又不会暴露室内的个人隐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通风式纵向调节门,包括纵向门板、门体和门框;所述门框上通过合页固定安装有门体;所述门体为矩形框结构;所述纵向门板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纵向门板的两端均固定有一个中心柱;所述纵向门板的两端均固定有圆柱A和圆柱B;所述圆柱A和圆柱B分别位于中心柱两侧;所述纵向门板上的中心柱均与门体内表面转动配合;所述门体内顶面和内底面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门体一侧开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与螺栓的底部转动配合;所述螺栓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圆片;所述限位圆片位于阶梯孔内部;一半的所述活动槽与主动调节杆配合;另一半的所述活动槽与从动调节杆配合;所述螺栓周侧螺纹连接螺母;所述主动调节杆上开设有滑动槽道;所述滑动槽道与螺母两侧和两端面均滑动配合;所述螺母不能在滑动槽道内表面转动;所述主动调节杆为矩形柱结构;所述主动调节杆一侧面均匀固定有圆套A;所述圆套A内表面与圆柱A转动配合;所述从动调节杆一侧面均匀固定有圆套B;所述圆套B内表面与圆柱B转动配合;所述螺栓与螺母的螺纹配合,以及主动调节杆、活动槽、限位圆片和阶梯孔的作用,使得螺栓对纵向门板的旋转角度进行调节;即可达到吹到自然风的通风效果。进一步地,所述门体采用双层结构;所述门体中间卡接有保温板或者百叶窗;所述双层结构中的保温板的作用是,当处于冬季时,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所述双层结构中的百叶窗的作用是,达到通风效果的同时,还能更高的好保护室内的个人信息。进一步地,所述门体一侧面开设有矩形贯穿孔;所述保温板/百叶窗通过矩形贯穿孔滑动至门体内。进一步地,所述螺栓周侧面固定安装有旋转钮;所述旋转钮内表面与螺栓周侧面进行滑动配合;所述螺栓不能在旋转钮内表面转动;所述旋转钮用于方便用过手动进行旋转调节纵向门板的状态。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纵向门板和门体的作用,可以将门体上的纵向门板进行旋转调节,使得门体可以打开进行通风,同时纵向门板的旋转角度和百叶窗均对通风的横截面的大小和打开的开合度进行调节,使得既达到通风效果,又不会暴露室内的个人隐私。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通风式纵向调节门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通风式纵向调节门的结构正视图;图3为图1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主动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从动调节杆结构示意图;图6为纵向门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门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螺栓与主动调节杆中滑动槽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门体采用双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双层结构的门体与百叶窗结构示意图;图11为双层结构的门体与保温板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纵向门板,2-门体,3-门框,4-保温板,5-百叶窗,101-中心柱,102-圆柱A,103-圆柱B,201-活动槽,202-阶梯孔,203-螺栓,204-限位圆片,205-主动调节杆,206-从动调节杆,207-圆套A,208-圆套B,209-滑动槽道,210-螺母,211-矩形贯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1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通风式纵向调节门,包括纵向门板1、门体2和门框3;门框3上通过合页固定安装有门体2;门体2为矩形框结构;纵向门板1为长条形结构;纵向门板1的两端均固定有一个中心柱101;纵向门板1的两端均固定有圆柱A102和圆柱B103;圆柱A102和圆柱B103分别位于中心柱101两侧;纵向门板1上的中心柱101均与门体2内表面转动配合;门体2内顶面和内底面均开设有活动槽201;门体2一侧开设有阶梯孔202;阶梯孔202与螺栓203的底部转动配合;螺栓203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圆片204;限位圆片204位于阶梯孔202内部;一半的活动槽201与主动调节杆205配合;另一半的活动槽201与从动调节杆206配合;螺栓203周侧螺纹连接螺母210;主动调节杆205上开设有滑动槽道209;滑动槽道209与螺母210两侧和两端面均滑动配合;螺母210不能在滑动槽道209内表面转动;主动调节杆205为矩形柱结构;主动调节杆205一侧面均匀固定有圆套A207;圆套A207内表面与圆柱A102转动配合;从动调节杆206一侧面均匀固定有圆套B208;圆套B208内表面与圆柱B103转动配合;螺栓203与螺母210的螺纹配合,以及主动调节杆205、活动槽201、限位圆片204和阶梯孔202的作用,使得螺栓203对纵向门板1的旋转角度进行调节;即可达到吹到自然风的通风效果。优选地,门体2采用双层结构;门体2中间卡接有保温板4或者百叶窗5;双层结构中的保温板4的作用是,当处于冬季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式纵向调节门,包括门体(2)和门框(3);所述门框(3)上通过合页固定安装有门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门板(1);/n所述门体(2)为矩形框结构;/n所述纵向门板(1)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纵向门板(1)的两端均固定有一个中心柱(101);所述纵向门板(1)的两端均固定有圆柱A(102)和圆柱B(103);所述圆柱A(102)和圆柱B(103)分别位于中心柱(101)两侧;/n所述纵向门板(1)上的中心柱(101)均与门体(2)内表面转动配合;所述门体(2)内顶面和内底面均开设有活动槽(201);所述门体(2)一侧开设有阶梯孔(202);所述阶梯孔(202)与螺栓(203)的底部转动配合;所述螺栓(203)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圆片(204);所述限位圆片(204)位于阶梯孔(202)内部;/n一半的所述活动槽(201)与主动调节杆(205)配合;另一半的所述活动槽(201)与从动调节杆(206)配合;/n所述螺栓(203)周侧螺纹连接螺母(210);所述主动调节杆(205)上开设有滑动槽道(209);所述滑动槽道(209)与螺母(210)两侧和两端面均滑动配合;所述主动调节杆(205)为矩形柱结构;所述主动调节杆(205)一侧面均匀固定有圆套A(207);所述圆套A(207)内表面与圆柱A(102)转动配合;所述从动调节杆(206)一侧面均匀固定有圆套B(208);所述圆套B(208)内表面与圆柱B(103)转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式纵向调节门,包括门体(2)和门框(3);所述门框(3)上通过合页固定安装有门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门板(1);
所述门体(2)为矩形框结构;
所述纵向门板(1)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纵向门板(1)的两端均固定有一个中心柱(101);所述纵向门板(1)的两端均固定有圆柱A(102)和圆柱B(103);所述圆柱A(102)和圆柱B(103)分别位于中心柱(101)两侧;
所述纵向门板(1)上的中心柱(101)均与门体(2)内表面转动配合;所述门体(2)内顶面和内底面均开设有活动槽(201);所述门体(2)一侧开设有阶梯孔(202);所述阶梯孔(202)与螺栓(203)的底部转动配合;所述螺栓(203)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圆片(204);所述限位圆片(204)位于阶梯孔(202)内部;
一半的所述活动槽(201)与主动调节杆(205)配合;另一半的所述活动槽(201)与从动调节杆(206)配合;
所述螺栓(203)周侧螺纹连接螺母(210);所述主动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堂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蓝博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