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的节能型百叶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502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百叶窗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的节能型百叶窗结构,其包括框体和安装在框体内的两块玻璃,两块所述玻璃之间设置了中空夹层,中空夹层内安装有百叶片以及喷水装置,喷水装置包括集水槽、喷淋管和泵体,集水槽设于框体的底部,喷淋管和集水槽通过泵体连通设置,喷淋管位于集水槽上方,喷淋管设有若干喷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水帘幕以及增加水的循环利用,降低了由于受太阳光直射而温度偏高的中空夹层的温度,从而减弱了室内的热负荷,有效降低了照明能耗和空调能耗,较大程度降低建筑能耗,满足了绿色建筑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的节能型百叶窗结构
本技术涉及百叶窗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的节能型百叶窗结构。
技术介绍
百叶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调整叶片的角度改变太阳光线的折射方向,以调节室内采光环境,百叶窗可以在满足人们舒适感的同时,有效降低照明能耗和空调能耗,较大程度降低建筑能耗,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现有的百叶窗受其叶片形状和造型的影响,在其关闭的时候,由于光通量较小导致进入室内的光线较少,需要打开室内照明,而在其打开的时候光通量又太大导致进入室内的光线较多,并且由于太阳光直射引起大量的热量进入室内,增加室内热负荷。由此导致现有的百叶窗设计,未从节能角度考虑,不能兼顾打开百叶窗增加室内照明效果和避免太阳光直射至室内升温。为了避免由于太阳光直射导致的室内升温,参考公告号为CN203097662U的技术专利,该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帘式百叶窗,包括窗体,窗体的内部安装有百叶,窗体的底部安装有卡槽,卡槽设置在水槽内部,水槽的一端安装有水泵,水泵的一端连接水管,其另一端连接插头,水槽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技术内采用的水帘构思通常难以实现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性差导致水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节能型百叶窗结构,具有提高水的循环性能的优点。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节能型百叶窗结构,包括框体和安装在框体内的两块玻璃,两块所述玻璃之间设置了中空夹层,中空夹层内安装有百叶片以及喷水装置,所述喷水装置包括集水槽、喷淋管和泵体,所述集水槽设于框体的底部,所述喷淋管和集水槽通过泵体连通设置,所述喷淋管位于集水槽上方,所述喷淋管设有若干喷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泵体,喷水装置开始运作,集水槽内的水在喷淋管内流通,喷淋管中的水通过喷水孔落下形成水帘幕,通过喷水管落下的水再通过泵体在喷淋管内循环,实现了集水槽内的水的循环,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同时不断落下的水帘幕降低了由于受太阳光直射而温度偏高的中空夹层的温度,从而减弱了室内的热负荷,有效降低了照明能耗和空调能耗,较大程度降低建筑能耗,满足了绿色建筑要求。当中空夹层的温度降下来后,关闭泵体,喷水装置停止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管位于框体内部,所述喷水孔和中空夹层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喷淋管对百叶窗在进行开合时的干扰,起到减少喷水装置的占用空间的效果,且增加了本技术的美观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管包括水帘管和上水循环管,所述水帘管和上水循环管连通设置,所述水帘管固定设置于框体的顶部,所述若干喷水孔设于水帘管朝向集水槽的一侧,所述上水循环管固定设置于框体的一侧,所述上水循环管远离水帘管的一端通过泵体和集水槽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将喷水孔设置于上水循环管,上水循环管通过喷水孔喷出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呈抛物线下落,位于上水循环管上方的喷水孔喷出的水不可避免容易和位于上水循环管下方的喷水孔喷出的水重叠,降低了水帘幕和中空夹层内的热气的接触面积,因此将喷水孔设置在水帘管上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水帘管喷水而成的水帘幕和中空夹层内的热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快中空夹层内的温度下降速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管还包括下水循环管,所述下水循环管的两端分别和水帘管、集水槽连通设置,所述下水循环管固定设置于框体和上水循环管相对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帘管内的水通常难以完全通过喷水孔就循环彻底,而下水循环管的设置则可以使得水帘管内残留的水和集水槽内的水实现循环,进一步提高了集水槽内的水的循环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管的两端分别和上水循环管、下水循环管的连接处设有弧形管,所述弧形管朝向集水槽的方向呈凹陷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上水循环管内的水更容易流通到水帘管内,而水帘管内的水也更容易流通到下水循环管内,加快了集水槽内的水的循环速度,从而加快中空夹层内的温度下降速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水循环管设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设有手柄,所述手柄延伸出框体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关阀便于人们调节上水循环管内的水流量,从而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手柄则方便了人们对开关阀的控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槽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和集水槽连通设置,所述排水管穿透框体并延伸出框体,所述排水管延伸出框体的一端安装有用于盖合排水管的开口的开关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喷水装置较长时间内无需使用时,或者集水槽内的水由于升温需要更换时,打开开关盖,即可通过排水管将集水槽内的水排除,并重新通过水管为集水槽注入新的水,如此循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关盖和排水管的外周面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增加了排水管的密闭性,又方便了人们对开关盖的开合,从而轻松的实现集水槽内的水的更换或排除。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水帘幕以及增加水的循环利用,降低了由于受太阳光直射而温度偏高的中空夹层的温度,从而减弱了室内的热负荷,有效降低了照明能耗和空调能耗,较大程度降低建筑能耗,满足了绿色建筑要求;2、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喷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1、框体;12、玻璃;2、百叶片;3、喷水装置;31、集水槽;32、喷淋管;321、水帘管;322、上水循环管;323、下水循环管;324、弧形管;325、喷水孔;33、泵体;34、开关阀;35、手柄;36、排水管;37、开关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绿色建筑的节能型百叶窗结构,包括框体11和安装在框体11内的两块玻璃12,两块玻璃12之间设置了中空夹层,中空夹层内安装有百叶片2以及喷水装置3。参照图1和图2,喷水装置3包括集水槽31、喷淋管32和泵体33。集水槽31设于框体11底部,喷淋管32和集水槽31通过泵体33连通设置,集水槽31连通设置有进水管(图中未示出),集水槽31和中空夹层连通设置,泵体33位于喷淋管32的其中一端和集水槽31的连接处。喷淋管32呈倒U形,喷淋管32的两端分别和集水槽31的两端连通设置,喷淋管32沿框体11的内壁环绕设置,喷淋管32位于框体11内部。喷淋管32包括水帘管321、上水循环管322和下水循环管323。水帘管321固定设置于框体11的顶部。参照图3和图4,水帘管321朝向集水槽31的一侧设有若干喷水孔325,喷水孔325和中空夹层连通设置,喷水孔325位于集水槽31正上方。参照图1和图2,上水循环管322和下水循环管323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的节能型百叶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1)和安装在框体(11)内的两块玻璃(12),两块所述玻璃(12)之间设置了中空的夹层,中空夹层内安装有百叶片(2)以及喷水装置(3),所述喷水装置(3)包括集水槽(31)、喷淋管(32)和泵体(33),所述集水槽(31)设于框体(11)的底部,所述喷淋管(32)和集水槽(31)通过泵体(33)连通设置,所述喷淋管(32)位于集水槽(31)上方,所述喷淋管(32)设有若干喷水孔(3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的节能型百叶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1)和安装在框体(11)内的两块玻璃(12),两块所述玻璃(12)之间设置了中空的夹层,中空夹层内安装有百叶片(2)以及喷水装置(3),所述喷水装置(3)包括集水槽(31)、喷淋管(32)和泵体(33),所述集水槽(31)设于框体(11)的底部,所述喷淋管(32)和集水槽(31)通过泵体(33)连通设置,所述喷淋管(32)位于集水槽(31)上方,所述喷淋管(32)设有若干喷水孔(3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节能型百叶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32)位于框体(11)内部,所述喷水孔(325)和中空夹层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节能型百叶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32)包括水帘管(321)和上水循环管(322),所述水帘管(321)和上水循环管(322)连通设置,所述水帘管(321)固定设置于框体(11)的顶部,所述若干喷水孔(325)设于水帘管(321)朝向集水槽(31)的一侧,所述上水循环管(322)固定设置于框体(11)的一侧,所述上水循环管(322)远离水帘管(321)的一端通过泵体(33)和集水槽(31)连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节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文黄源军黄勇彬卢仕明赵芝彬赵东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构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