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杠杆加齿轮结合增加行程的推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010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杠杆加齿轮结合增加行程的推拉结构,执手固定头通过固定旋转轴活动连接于执手组件,所述传动滑块滑接于执手固定头内,所述双向齿条通过换向螺钉连接于传动滑块,所述执手组件上的插接柱贯穿执手固定头后插入至传动滑块内部对应的插口中,所述方杆固定头和传动齿轮均活动连接于执手固定头上,所述传动齿轮分别与双向齿条和方杆固定头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圆形齿轮带动半圆形齿轮来倍增传动齿轮的行程以满足需求,但由于执手组件本身受力位置离旋转支点较远,只需轻力推动即可使执手组件旋转,可平衡因传动齿轮的圆形齿轮带动半圆形齿轮所带来的增力,使得整体执手组件的推拉体验轻松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杠杆加齿轮结合增加行程的推拉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推拉锁结构
,具体为一种杠杆加齿轮结合增加行程的推拉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大型推拉锁产品较少,产品本身往往需要较大推拉行程来配合开锁。为此,我们推出一种杠杆加齿轮结合增加行程的推拉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杠杆加齿轮结合增加行程的推拉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杠杆加齿轮结合增加行程的推拉结构,包括换向螺钉、双向齿条、传动滑块、执手复位扭簧、执手固定头、固定旋转轴、执手组件、方杆固定头复位扭簧、方杆固定头和传动齿轮,所述执手固定头通过固定旋转轴活动连接于执手组件,所述传动滑块滑接于执手固定头内,所述双向齿条通过换向螺钉连接于传动滑块,所述执手组件上的插接柱贯穿执手固定头后插入至传动滑块内部对应的插口中,所述方杆固定头和传动齿轮均活动连接于执手固定头上,所述传动齿轮分别与双向齿条和方杆固定头啮合,所述方杆固定头复位扭簧固定在方杆固定头上,所述执手复位扭簧固定在对应的插接柱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双向齿条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轮包括半圆形齿轮和固定于半圆形齿轮上的圆形齿轮,所述圆形齿轮啮合于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之间,所述半圆形齿轮啮合于方杆固定头。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换向螺钉可滑动卡在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内侧对应的卡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执手组件前推后仰角度均为10度,其转化为传动滑块以及第一传动齿条、第二传动齿条活动行程仅为4mm,然而方杆固定头得旋转60度所需行程为8mm左右,解决方案是通过传动齿轮的圆形齿轮带动半圆形齿轮来倍增传动齿轮的行程以满足需求,但由于执手组件本身受力位置离旋转支点较远,只需轻力推动即可使执手组件旋转,可平衡因传动齿轮的圆形齿轮带动半圆形齿轮所带来的增力,使得整体执手组件的推拉体验轻松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6为本专利技术换向螺钉居左与第一传动齿条时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10为本专利技术换向螺钉居右与第二传动齿条时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换向螺钉、2双向齿条、21第一传动齿条、22第二传动齿条、3传动滑块、4执手复位扭簧、5执手固定头、6固定旋转轴、7执手组件、8方杆固定头复位扭簧、9方杆固定头、10传动齿轮、101圆形齿轮、102半圆形齿轮、11插接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杠杆加齿轮结合增加行程的推拉结构,包括换向螺钉1、双向齿条2、传动滑块3、执手复位扭簧4、执手固定头5、固定旋转轴6、执手组件7、方杆固定头复位扭簧8、方杆固定头9和传动齿轮10,所述执手固定头5通过固定旋转轴6活动连接于执手组件7,所述传动滑块3滑接于执手固定头5内,所述双向齿条2通过换向螺钉1连接于传动滑块3,所述执手组件7上的插接柱11贯穿执手固定头5后插入至传动滑块3内部对应的插口中,所述方杆固定头9和传动齿轮10均活动连接于执手固定头5上,所述传动齿轮10分别与双向齿条2和方杆固定头9啮合,所述方杆固定头复位扭簧8固定在方杆固定头9上,所述执手复位扭簧4固定在对应的插接柱11上。具体的,所述双向齿条2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传动齿条21和第二传动齿条22,所述传动齿轮10包括半圆形齿轮102和固定于半圆形齿轮102上的圆形齿轮101,所述圆形齿轮101啮合于第一传动齿条21和第二传动齿条22之间,所述半圆形齿轮102啮合于方杆固定头9。具体的,所述换向螺钉1可滑动卡在第一传动齿条21和第二传动齿条22内侧对应的卡槽内。具体的,使用时,换向螺钉1居左:如图3所示,为换向螺钉1居左时的初始状态;如图4所示,当执手组件7受力前推,因杠杆作用带动传动滑块3上行,再通过换向螺钉1带动第一传动齿条21上行,同步带动传动齿轮10的圆形齿轮101右转(此时第二传动齿条22被动下行),最终由传动齿轮10的半圆形齿轮102带动方杆固定头9左转;如图5所示,在执手组件7受推作用力解除时,此时装配在执手组件7和方杆固定头9内部的执手复位扭簧4和方杆固定头复位扭簧8作用下,全部复位至初始状态;如图6所示,执手组件7受力后拉,在杠杆作用下带动传动滑块3下行,在通过换向螺钉1带动第一传动齿条21下行,同步带动传动齿轮10的圆形齿轮101左转(此时第二传动齿条22被动上行),最终由传动齿轮10的半圆形齿轮102带动方杆固定头9右转,在受后拉力解除后恢复至初始状态;换向螺钉1居右:如图7所示,为换向螺钉1居右的初始状态;如图8所示,当执手组件7受力前推,因杠杆作用带动传动滑块3上行,再通过换向螺钉1带动第二传动齿条22上行,同步带动传动齿轮10的圆形齿轮101左转(此时第一传动齿条21被动下行),最终由传动齿轮10的半圆形齿轮102带动方杆固定头9右转;如图9所示,在执手组件7受推作用力解除时,此时装配在执手组件7和方杆固定头9内部的执手复位扭簧4和方杆固定头复位扭簧8作用下,全部复位至初始状态;如图10所示,在执手组件7受力后拉,在杠杆作用下带动传动滑块3下行,在通过换向螺钉1带动第二传动齿条22下行,同步带动传动齿轮10的圆形齿轮101右转(此时第一传动齿条21被动上行),最终由传动齿轮10的半圆形齿轮102带动方杆固定头9左转,在受后拉力解除后恢复至初始状态;主要说明执手组件7在活动角度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角度变换后的方杆固定头9更大角度的旋转。细节说明:执手组件7前推后仰角度均为10度,其转化为传动滑块3以及第一传动齿条21、第二传动齿条22活动行程仅为4mm,然而方杆固定头9得旋转60度所需行程为8mm左右,解决方案是通过传动齿轮10两级大小齿轮,小齿轮带大齿轮(圆形齿轮101带动半圆形齿轮102)来倍增传动齿轮10的行程以满足需求!但由于执手组件7本身受力位置离旋转支点较远,只需轻力推动即可使执手组件7旋转,可平衡因传动齿轮10小齿轮带大齿轮所带来的增力,使得整体执手组件7的推拉体验轻松舒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杠杆加齿轮结合增加行程的推拉结构,包括换向螺钉(1)、双向齿条(2)、传动滑块(3)、执手复位扭簧(4)、执手固定头(5)、固定旋转轴(6)、执手组件(7)、方杆固定头复位扭簧(8)、方杆固定头(9)和传动齿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固定头(5)通过固定旋转轴(6)活动连接于执手组件(7),所述传动滑块(3)滑接于执手固定头(5)内,所述双向齿条(2)通过换向螺钉(1)连接于传动滑块(3),所述执手组件(7)上的插接柱(11)贯穿执手固定头(5)后插入至传动滑块(3)内部对应的插口中,所述方杆固定头(9)和传动齿轮(10)均活动连接于执手固定头(5)上,所述传动齿轮(10)分别与双向齿条(2)和方杆固定头(9)啮合,所述方杆固定头复位扭簧(8)固定在方杆固定头(9)上,所述执手复位扭簧(4)固定在对应的插接柱(1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杠杆加齿轮结合增加行程的推拉结构,包括换向螺钉(1)、双向齿条(2)、传动滑块(3)、执手复位扭簧(4)、执手固定头(5)、固定旋转轴(6)、执手组件(7)、方杆固定头复位扭簧(8)、方杆固定头(9)和传动齿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固定头(5)通过固定旋转轴(6)活动连接于执手组件(7),所述传动滑块(3)滑接于执手固定头(5)内,所述双向齿条(2)通过换向螺钉(1)连接于传动滑块(3),所述执手组件(7)上的插接柱(11)贯穿执手固定头(5)后插入至传动滑块(3)内部对应的插口中,所述方杆固定头(9)和传动齿轮(10)均活动连接于执手固定头(5)上,所述传动齿轮(10)分别与双向齿条(2)和方杆固定头(9)啮合,所述方杆固定头复位扭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高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