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临近带电电杆工作保护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010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10KV临近带电电杆工作保护伞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第一爬行机构、第二爬行机构、夹紧机构和保护伞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支架通过支撑杆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爬行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爬行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夹紧机构用于施加作用力在第一、二爬行机构上;所述保护伞机构设置在支撑杆的顶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本着电力安装行业需求;减少停电对所带线路各负荷用户的损失;提高国网公司供电安全系数、保电、不能停电的供电质量,增强因杆上作业的安全保障的填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10kV临近带电电杆工作保护伞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施保护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10KV临近带电电杆工作保护伞装置。
技术介绍
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电网的电力供电负荷日益增长,10kV架空线路遍布城区各条大街小巷,用电安全存在诸多隐患。近年来国网公司对城区内架空入地,老旧架空线路改造提升提上日程,针对架空线路拆改换新等工作迫在眉睫。全国各地区现无10kV新装、撤旧,拆改等不停电邻近带电作业保护措施,相关现有技术中的做法是只能采取停电后进行杆上作业施工,对线路用电等级高的用户来说,必然因停电增加停电对所带线路各负荷用户的损失。为此,本领域技术人有必要在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不停电的情况下,提供一种新的保护装置对杆上新装、撤旧,拆改等工作提供了安全空间,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10KV临近带电电杆工作保护伞装置,以便对杆上新装、撤旧,拆改等工作提供了安全空间,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10KV临近带电电杆工作保护伞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第一爬行机构、第二爬行机构、夹紧机构和保护伞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通过支撑杆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爬行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爬行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夹紧机构用于施加作用力在第一、二爬行机构上;所述保护伞机构设置在支撑杆的顶端。进一步的,所述保护伞机构包括第一弧形转动杆和第二弧形转动杆,所述第一弧形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杆的顶端,所述第二弧形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杆的顶端;所述第一弧形转动杆和所述第二弧形转动杆合拢时能够环抱在电杆外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二转动杆上设置有绝缘伞肋,所述绝缘伞肋上安装有绝缘伞布。进一步的,还包括伞锁销,所述第一、二弧形转动杆带动绝缘伞布合拢时,通过伞锁销锁扣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爬行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驱动滚轮,所述第一驱动滚轮的胎面作用在电杆上;所述第二爬行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二驱动滚轮,所述第二驱动滚轮的胎面作用在电杆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二驱动滚轮的胎面外周设置有一圈向内凹陷的凹槽面,所述凹槽面与电杆的弧形面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凹槽面中设置有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杠杆支架和第三滚轮;其中所述电动推杆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杠杆支架的支撑点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作用在杠杆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三滚轮设置在杠杆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滚轮的胎面作用在电杆上。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效果:1、10kV架空线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拆除已切断电源的废旧杆上设备;在不停电的情况,配合带电作业车将杆上撤旧设备拆除,大量节省带电作业车的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带电车拆除杆上搭接电源线,其余均由立项项目做安全保护措施,实施拆除工作)。2、10kV架空线路新装杆上断路器、隔离开关、电缆头等施工时,可先用本立项安全措施进行保护工作,待设备及负荷侧安装完成后,再配合带电作业车进行带电接火。(可实现不停电的情况下,对杆上作业人员起到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措施。)3、本专利技术10kV临近带电电杆工作“保护伞”装置,本着电力安装行业需求;减少停电对所带线路各负荷用户的损失;提高国网公司供电安全系数、保电、不能停电的供电质量,增强因杆上作业的安全保障的填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杆工作保护伞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杆工作保护伞装置应用场景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滚轮胎面示意图;图中:1、第一固定支架;2、第二固定支架;3、第一爬行机构;31、第一驱动电机;32、第一驱动滚轮;321、凹槽面;322、防滑纹;4、第二爬行机构;41、第二驱动电机;42、第二驱动滚轮;5、夹紧机构;51、电动推杆;52、杠杆支架;53、第三滚轮;54、支撑点;6、保护伞机构;61、第一弧形转动杆;62、第二弧形转动杆;63、绝缘伞肋;64、绝缘伞布;65、伞锁销;7、电杆;8、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10KV临近带电电杆工作保护伞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支架1、第二固定支架2、第一爬行机构3、第二爬行机构4、夹紧机构5和保护伞机构6;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通过支撑杆8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上,所述第一爬行机构3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上,所述第二爬行机构4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上;所述夹紧机构5用于施加作用力在第一、二爬行机构上;所述保护伞机构6设置在支撑杆8的顶端。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伞机构6包括第一弧形转动杆61和第二弧形转动杆62,所述第一弧形转动杆6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杆8的顶端,所述第二弧形转动杆6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杆8的顶端;所述第一弧形转动杆61和所述第二弧形转动杆62合拢时能够环抱在电杆7外周。优选的,所述第一、二转动杆上设置有绝缘伞肋63,所述绝缘伞肋63上安装有绝缘伞布64。优选的,还包括伞锁销65,所述第一、二弧形转动杆带动绝缘伞布64合拢时,通过伞锁销65锁扣住。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爬行机构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1和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机31输出轴上的第一驱动滚轮32,所述第一驱动滚轮32的胎面作用在电杆7上;所述第二爬行机构4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1和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机41输出轴上的第二驱动滚轮42,所述第二驱动滚轮42的胎面作用在电杆7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驱动滚轮的胎面外周设置有一圈向内凹陷的凹槽面321,所述凹槽面321与电杆7的弧形面相适配。所述凹槽面321中设置有防滑纹32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机构5包括电动推杆51、杠杆支架52和第三滚轮53;其中,所述电动推杆51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架1上,所述杠杆支架52的支撑点54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上;所述电动推杆51的输出端作用在杠杆支架52的一端,所述第三滚轮53设置在杠杆支架52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滚轮53的胎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0KV临近带电电杆工作保护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第一爬行机构、第二爬行机构、夹紧机构和保护伞机构;其中,/n所述第一固定支架通过支撑杆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爬行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爬行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夹紧机构用于施加作用力在第一、二爬行机构上;所述保护伞机构设置在支撑杆的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0KV临近带电电杆工作保护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第一爬行机构、第二爬行机构、夹紧机构和保护伞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通过支撑杆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爬行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爬行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夹紧机构用于施加作用力在第一、二爬行机构上;所述保护伞机构设置在支撑杆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KV临近带电电杆工作保护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伞机构包括第一弧形转动杆和第二弧形转动杆,所述第一弧形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杆的顶端,所述第二弧形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杆的顶端;所述第一弧形转动杆和所述第二弧形转动杆合拢时能够环抱在电杆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0KV临近带电电杆工作保护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转动杆上设置有绝缘伞肋,所述绝缘伞肋上安装有绝缘伞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10KV临近带电电杆工作保护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伞锁销,所述第一、二弧形转动杆带动绝缘伞布合拢时,通过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明昊鹏程电气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