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OD上盖板结构柱紧贴变形缝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0082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0
本申请涉及一种TOD上盖板结构柱紧贴变形缝的施工方法,通过在变形缝的内部设置第一阻挡部件,凿除第一结构柱时留置斜坡,并在凿除后的第一阻挡部件的上部设置第一防水部件,在第一盖板的预设结构柱范围一侧设置钢筋、第二结构柱模板,并设置第二阻挡部件,移除第二结构柱模板、第二阻挡部件、第一防水部件和第一阻挡部件;解决了因对紧贴变形缝的预留柱进行施工所造成的施工碎石进入变形缝以及变形缝防水层被破坏的问题,实现了避免混凝土碎渣、雨水进入变形缝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OD上盖板结构柱紧贴变形缝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TOD
,尤其涉及一种TOD上盖板结构柱紧贴变形缝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项目中,通常会利用地铁上方空间作为规划建设基地,即地铁上盖板空间。与传统项目中以土地地面为基地相比,TOD项目以地铁建筑的屋面作为基地进行建设。一般而言,TOD地铁上盖项目的板上的新主体结构柱的新钢筋需要与盖板的原有预留柱的原有钢筋连接形成,其做法如下:a.凿除原有预留柱的全部混凝土,以露出原有钢筋;b.将新主体结构柱的新钢筋按照设计要求与原有钢筋进行连接,然后再进行浇筑以形成新主体结构柱。在施工现场,会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预留柱紧贴上盖板的变形缝(伸缩缝)或者预留柱与变形缝的上翻梁部分出现重叠。在上述情况下,凿除原有预留柱的混凝土时,混凝土碎石会从变形缝掉落至上盖板下方的地铁车辆段空间,会造成危险。此外,施工过程中,会破坏变形缝的防水层,雨水会沿着被破坏地方进入变形缝,并流入上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OD上盖板结构柱紧贴变形缝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1)准备阶段:/n在变形缝的内部设置第一阻挡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阻挡部件的底部位于在第一结构柱的底部的下方,所述第一阻挡部件的顶部的端面与所述变形缝的顶部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n(2)凿除阶段:/n凿除所述第一结构柱,并在第一盖板的边缘留置斜坡,其中,所述斜坡由所述变形缝向所述第一盖板倾斜;/n凿除位于所述斜坡的上部的所述第一阻挡部件;/n(3)前防水处理阶段:/n在所述第一阻挡部件的上部设置第一防水部件;/n(4)浇筑阶段:/n在所述第一盖板的预设结构柱范围的内部设置若干钢筋;/n在所述第一盖板的预设结构柱范围的边缘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OD上盖板结构柱紧贴变形缝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准备阶段:
在变形缝的内部设置第一阻挡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阻挡部件的底部位于在第一结构柱的底部的下方,所述第一阻挡部件的顶部的端面与所述变形缝的顶部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2)凿除阶段:
凿除所述第一结构柱,并在第一盖板的边缘留置斜坡,其中,所述斜坡由所述变形缝向所述第一盖板倾斜;
凿除位于所述斜坡的上部的所述第一阻挡部件;
(3)前防水处理阶段:
在所述第一阻挡部件的上部设置第一防水部件;
(4)浇筑阶段:
在所述第一盖板的预设结构柱范围的内部设置若干钢筋;
在所述第一盖板的预设结构柱范围的边缘设置第二结构柱模板;
在所述第二结构柱模板、所述第一防水部件、所述变形缝形成的空间设置第二阻挡部件,其中,所述第二阻挡部件的顶部的端面与所述变形缝的顶部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向所述第二结构柱模板的内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二结构柱;
(5)移除阶段:
移除所述第二结构柱模板;
移除所述第二阻挡部件、所述第一防水部件以及所述第一阻挡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D上盖板结构柱紧贴变形缝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的高度至少为50mm;和/或
所述斜坡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D上盖板结构柱紧贴变形缝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变形缝的内部设置第一阻挡部件包括:
在所述变形缝的内部设置承托部件,其中,所述承托部件的底部位于在第一结构柱的底部的下方;
在所述承托部件、所述第一结构柱与所述变形缝之间的空间设置第一填充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填充部件的顶部的端面与所述变形缝的顶部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OD上盖板结构柱紧贴变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回海博李永振王冬李晓栋彭彪刘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