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镁合金表面黑色化的电解液及黑色化的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镁合金表面着色
,尤其涉及一种实现镁合金表面黑色化的电解液及微弧氧化实现镁合金表面黑色化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镁合金由于其密度小、比强度高、电磁屏蔽性能好和易于回收,因而在结构轻量化的汽车和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使用,但镁合金耐蚀性差以及表面装饰性单一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其中表面着色技术是改善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同时满足其装饰性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微弧氧化着色技术的优势是可以在镁合金表面上一步完成涂层的着色,工艺简单且易于实现自动化,同时在镁合金表面获得的着色膜层更加致密,与基体结合力好,颜色更均匀,在满足装饰性的同时能显著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能。但该技术获得的镁合金表面多以灰白色为主,极大地限制其应用范围,利用该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实现色泽多元化,尤其是黑色因具有独特的光学性和适应性在电子产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现有的镁合金微弧氧化制备黑色的技术方法中存在以下不足:(1)电解液含有P等有害元素,如:通过在磷酸电解液体系中添加柠檬酸铁在镁合金表面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镁合金表面黑色化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成分由10~40g/L硅酸钠、5~20g/L氟化钾、5~20g/L氢氧化钠、10~20g/L柠檬酸铁铵、5~10g/L二羟乙基甘氨酸,2~6g/L甲基苯并三氮唑组成,搅拌均匀获得着色电解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镁合金表面黑色化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成分由10~40g/L硅酸钠、5~20g/L氟化钾、5~20g/L氢氧化钠、10~20g/L柠檬酸铁铵、5~10g/L二羟乙基甘氨酸,2~6g/L甲基苯并三氮唑组成,搅拌均匀获得着色电解液。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用于微弧氧化实现镁合金表面黑色化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打磨抛光处理过的镁合金作为阳极,不锈钢板作为阴极,将阳极浸泡在权利要求1的着色电解液中,采用降流式的两步恒流微弧氧化处理,并设置工艺参数,第一步具体为:正向电流密度为6~10A/dm2,负向电流密度为1~5A/dm2,正占空比为30~40%,负占空比为30~40%,频率为400~500Hz,在此工艺参数下进行第一步恒流微弧氧化处理5~10min;
(2)步骤(1)处理后接着将正向电流密度设置为1~5A/dm2,负向电流密度设置为6~10A/dm2,在此工艺参数下进行第二步恒流微弧氧化处理1~5min,取出镁合金样品放入干燥箱内干燥,获得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太军,何瑞钰,戴玉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