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0010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8
一种热处理设备,包括壳体;装载机,该装载机将工件装载到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对工件施加热处理;以及顶篷表面,该顶篷表面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覆盖工件。在垂直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工件的输送方向的平面上切割所述顶篷表面的截面构造中,所述顶篷表面包括坡道。所述坡道包括最高点以及从所述最高点延伸到区域的外部的向下倾斜表面,所述区域位于从工件的左端延伸的垂线与从工件的右端延伸的垂线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处理设备本申请是基于2016年3月2日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201610118321.0、名为“热处理设备和热处理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处理设备和热处理方法,其通过加热和冷却改变多个工件的质量。
技术介绍
热处理是改变工件的质量的处理的通用术语。已知将多个工件安装在输送部件上并且给送到具有壳体的热处理炉以进行热处理的技术(例如,作为专利文献1的JP-A-2003-113421)。例如,以如下方式制造如电动机或发电机的电枢的铁芯这样的层叠铁芯:层叠通过冲裁或冲压诸如电磁钢板这样的薄板而形成的原料板。在这样的层叠铁芯的制造过程中进行各种热处理,例如燃油处理、退火处理和发黑处理。燃油处理是将加工过程中粘附到原料板的表面的冲压油这样的油蒸发和祛除的过程。退火处理是祛除原料板的变形或内部应力的处理。发黑处理还称为发蓝处理,其在原料板的表面上形成四氧化三铁(Fe3O4)的镀层(称为黑锈)用于防锈处理。有时可以连续进行燃油处理、退火处理和发黑处理。例如,在作为专利文献2的JP-B-7-42508的图1中,公开了连续的退火和发蓝处理装置,其中利用供给通道1将脱油炉2、退火炉3和发蓝处理炉4连接在一起,以将工件装载到各个炉中并且从各个炉中卸载。此外,有时冷却处理可以插入到各处理之间(例如,专利文献2,图1中的空气冷却机构50)。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2003-113421专利文献2:JP-B-7-42508
技术实现思路
在如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那样串联布置多个热处理炉的热处理设备中,内部温度不同的热处理炉相邻地布置。因此,当在热处理炉(即,在处理之间)之间输送工件时,在热处理炉中的环境空气供给到相邻的热处理炉或区域中。当相对高温的环境空气进入相对低温的热处理炉或区域时,包括在高温空气中的水分或油分有时可能在低温的区域中液化。即,可能产生冷凝。当在热处理炉的天花板表面上产生冷凝物时,产生水滴或油滴滴落而污染工件的问题。另外,近年来,构造电枢的铁芯的原料板的厚度更小,以提高电枢的铁芯的性能。当层叠的原料板的数量增加时,粘附于电枢的铁芯的冲压油的量也增加。此外,为了提高生产力,冲裁或冲压速度增加,或者同时堆积多个薄板并且冲裁或冲压。为了进行这些操作,需要增加冲压油的量。即,近年来,附着于电枢的铁芯(层叠铁芯)的冲压油的量倾向于增加。因此,在热处理炉中,倾向于产生冲压油的冷凝物。此外,冷凝物不仅产生在连续的热处理炉中。即使在单个炉中,粘附的冲压油的量也是大的,易于产生冷凝物。通过考虑上述情况作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非限定性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处理设备和热处理方法,其使得通过冷凝产生的水滴或油滴难以污染工件。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热处理设备,包括:壳体;装载机,该装载机将工件装载到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对工件施加热处理;以及顶篷表面,该顶篷表面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覆盖工件,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工件的输送方向的平面上切割所述顶篷表面的截面构造中,所述顶篷表面包括坡道,并且所述坡道包括最高点以及从所述最高点延伸到区域的外部的向下倾斜表面,所述区域位于从工件的左端延伸的垂线与从工件的右端延伸的垂线之间。所述坡道的最高点可以位于所述顶篷表面的左端与右端之间,并且所述向下倾斜表面可以设置在所述最高点的两侧,并且朝着所述顶篷表面的左端和右端延伸。或者,所述坡道的最高点可以位于所述顶篷表面的左端或右端,并且所述向下倾斜表面从所述最高点朝着所述顶篷表面的另一端延伸。所述顶篷表面可以是所述壳体的天花板,或者是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屋顶状部件的下表面。或者,所述顶篷表面可以是安装在输送部件上的屋顶状部件的下表面,该输送部件与工件一起在所述热处理设备内部移动。所述屋顶状部件可以包括多个屋顶板,该多个屋顶板可以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地布置,并且在平面视图中部分地重叠。热处理设备可以还包括出入口,工件通过该出入口;以及屏蔽板,该屏蔽板装接到所述出入口以自由地升高或降低,其中,所述顶篷表面形成在所述屏蔽板的下端。所述顶篷表面可以包括多个从高位延伸到低位的槽。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热处理方法,包括:将工件装载到壳体的内部;向所述壳体内部内的工件施加热处理,其中,在对工件热处理期间,在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以覆盖工件的顶篷表面中产生的油滴或水滴被引导到区域外部,所述区域位于从工件的左端延伸的垂线与从工件的右端延伸的垂线之间。热处理方法可以配置成使得在垂直于工件的输送方向的平面上切割所述顶篷表面的截面构造中,所述顶篷表面包括坡道,并且所述坡道包括最高点以及从所述最高点延伸到所述区域的外部的向下倾斜表面,所述区域在从工件的左端延伸的垂线与从工件的右端延伸的垂线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由于在顶篷表面中产生的水滴或油滴被引导到顶篷表面的端部以将水滴或油滴从端部滴落,所以能够限制水滴或油滴从顶篷表面滴落。因此,减少了工件被水滴或油滴污染的发生。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热处理设备的结构的概念结构图;图2(A)是沿着图1中的线IIA-IIA截取的图1所示的热处理装置的清理部的横截面图;图2(B)是沿着图2(A)中的线IIB-IIB截取的清理部的壳体的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图1所示的热处理设备的退火炉的横截面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冷却部的结构的说明图,以及对应于图2(A)的横截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屋顶状部件安装在输送部件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A)至6(C)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修改实例的壳体的说明图以及对应于图2(B)的横截面图;图7(A)至7(C)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修改实例的壳体的说明图,以及对应于图2(A)的横截面图;图8(A)至8(D)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修改实例的屋顶状部件的说明图,以及对应于图4的横截面图;以及图9(A)至9(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修改实例的槽的构造的说明图,以及对应于图2(B)的横截面图。参考标记列表1热处理设备2装载部3层叠铁芯3a垂线3b垂线3c区域4卸载5输送部件6输送装置6a驱动链轮6b从动链轮6c板条6d垂线6e垂线6f区域7清理部7a氮气注射管7b空气排放管8脱油炉8a加热器8b排出管8c氮气注射管9退火炉9a加热器9b氮气注射管10第一冷却部10a氮气注射管10b冷却管11发蓝处理炉11a加热器11b气体供给喷嘴12第二冷却部12a氮气注射管12b冷却管12c排出管13(13a至13g)挡板14控制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对工件施加热处理的热处理设备,包括:/n壳体,所述工件装载在所述壳体内;/n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被构造为,将工件装载到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及将所述工件从所述内部卸载,所述工件被载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上;/n顶篷表面,该顶篷表面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覆盖所述工件;以及/n储油部,当从所述热处理设备的通过垂直于所述工件的输送方向的平面而截取的截面形状观看时,所述储油部布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左端和右端的至少一侧,/n其中,当从所述截面形状观看时,所述输送装置的左端和右端相比所述工件的左端和右端位于外侧,/n其中,当从所述截面形状观看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侧的所述储油部相比所述输送装置的左端和右端位于外侧,/n其中,在所述截面形状中,所述顶篷表面包括坡道,并且/n其中,所述坡道包括最高点以及从所述最高点延伸的向下倾斜表面,当从所述截面形状观看时,所述向下倾斜表面在所述储油部的正上方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03 JP 2015-0418481.一种用于对工件施加热处理的热处理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工件装载在所述壳体内;
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被构造为,将工件装载到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及将所述工件从所述内部卸载,所述工件被载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上;
顶篷表面,该顶篷表面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覆盖所述工件;以及
储油部,当从所述热处理设备的通过垂直于所述工件的输送方向的平面而截取的截面形状观看时,所述储油部布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左端和右端的至少一侧,
其中,当从所述截面形状观看时,所述输送装置的左端和右端相比所述工件的左端和右端位于外侧,
其中,当从所述截面形状观看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侧的所述储油部相比所述输送装置的左端和右端位于外侧,
其中,在所述截面形状中,所述顶篷表面包括坡道,并且
其中,所述坡道包括最高点以及从所述最高点延伸的向下倾斜表面,当从所述截面形状观看时,所述向下倾斜表面在所述储油部的正上方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设备,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园武明莲尾裕介立里晓华松田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光洋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