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阻锈剂以及使用这种阻锈剂的预拌混凝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88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4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添加剂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阻锈剂以及使用这种阻锈剂的预拌混凝土,其中:一种混凝土阻锈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钼酸钠0.2~0.6份、苯并三唑10~16份、胶黏剂4~8份、辛基三乙氧基硅烷12~18份及水30~4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阻锈剂能够在保证阻锈剂阻锈性能的同时,减少阻锈剂对土壤污染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阻锈剂以及使用这种阻锈剂的预拌混凝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添加剂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阻锈剂以及使用这种阻锈剂的预拌混凝土。
技术介绍
氯盐环境下钢筋锈蚀导致的混凝土性能退化乃至失效破坏,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且日益突出的一大问题,我国沿海工程由于钢筋锈蚀导致的破坏情况也非常严重。氯盐环境下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途径包括基本措施和附加措施,基本措施是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和提高保护层厚度,附加措施包括耐腐蚀钢筋,环氯涂层钢筋、阴阳极保护、混凝土表面涂层和钢筋阻锈剂等;其中:钢筋阻锈剂是运用最规范的附加措施之一。然而现有的阻锈剂中含有重金属亚硝酸盐,存在易对土壤造成污染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保证阻锈剂阻锈性能的同时,减少阻锈剂对土壤污染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阻锈剂以及使用这种阻锈剂的预拌混凝土。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阻锈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阻锈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钼酸钠0.2~0.6份、苯并三唑10~16份、胶黏剂4~8份、辛基三乙氧基硅烷12~18份及水30~40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钼酸钠为抑制性缓蚀剂,其能够与钢筋基体发生反应,在钢筋基体的表面形成钝化膜,以此对钢筋形成保护,阻止了氯离子向钢筋基体内渗透,有效地抑制了钢筋的腐蚀过程;苯并三唑易吸附在钢筋表面的钝化膜上,填充在钼酸钠形成的钝化膜之间的微孔内,使钢筋表面的钝化膜更加致密,进一步阻止了氯离子的渗透,对钢筋的抗腐蚀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作用;胶黏剂填充在体系中,能够增强阻锈剂各组件之间的粘接强度,在钢筋的表面形成三维网状钝化膜,增强了对钢筋表面的保护作用;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定,对紫外线辐射、热、化学腐蚀性溶液等具有良好的抵抗性,其次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分子颗粒较小,能有效渗透至在混凝土孔隙中,形成牢固的稳定层,以此形成阻挡氯离子的屏障,提升钢筋的耐腐蚀性能;该配方中,未使用任何的亚硝酸盐类物质,即可在钢筋表面形成具有保护功能的钝化膜,在能够保证良好的阻锈性能的同时,还表现出环境友好性佳,对土壤的污染性好的优点。优选的,所述胶黏剂为环氧树脂胶黏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树脂胶黏剂的应用十分广泛,且粘接性能好,尤其对混凝土的粘接效果好;此外,环氧树脂胶黏剂与苯并三唑可协同作用,形成稳固的三维网状结构,包覆在钢筋基体表面上,对钢筋的防腐蚀过程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优选的,所述苯并三唑为水溶性苯并三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水溶性苯并三唑一方面能够使苯并三唑快速均匀地溶解在阻锈剂体系中,保障阻锈剂具有良好的阻锈性能;另一方面水溶性苯并三唑与环氧树脂胶黏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效果更佳,进一步提升了阻锈剂的阻锈性能。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预拌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泥80~90份、砂石110~130份、粉煤灰10~18份、水25~35份、润滑剂4~7份、填料12~16份、阻锈剂0.5~1.5份及减水剂0.5~0.8份;其中:阻锈剂为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凝土阻锈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砂石用于提高混凝土中的结构强度,利用水将砂石润湿,并利用润滑剂减少砂石之间的摩擦力,使混凝土搅拌的更加均匀;同时水泥、粉煤灰及水的配合,可形成具有良好粘覆作用的胶黏体系,能够将砂石、填料及阻锈剂粘接在一起,且填料填充在混凝土的孔隙中,提升了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而增强了混凝土的抗压性能;阻锈剂能够对钢筋基材形成保护,减缓钢筋基材的锈蚀速度,进一步提升了混凝土的性能。优选的,所述润滑剂为芥酸酰胺与硬脂酸镁的混合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硬脂酸镁为一种内润滑剂,与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好,其可均匀分散在分子链中,这样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以此外润滑剂芥酸酰胺更易迁移至混凝土表面;因此采用硬脂酸镁及芥酸酰胺的配合,可使混凝土体系的内部及外局均具有良好的润滑作用,以此使混凝土各组分之间的混合更加均匀,提升了混凝土质量的均一性。优选的,所述填料至少由云母粉、炭黑、淀粉/苎麻纤维复配物混配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云母粉、炭黑均具有良好的机械硬度及耐磨性,将其填充在混凝土的空隙内,可使混凝土更加密实,从而提升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苎麻纤维的界面相容性较差,其与各组分之间粘结的强度较差,分散在混凝土中时,可能出现团聚的问题,淀粉具有良好的粘性,且淀粉的界面相容性好,将其与苎麻纤维复配后得到淀粉/苎麻纤维复配物,不仅具有苎麻纤维的耐热性能及机械强度,还改善了苎麻纤维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使淀粉/苎麻纤维复配物能够均匀分散在混凝土各组分中,以此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优选的,所述填料中云母粉、炭黑、淀粉/苎麻纤维复配物的重量份数之比约为1:(2.5~4.5):(0.5~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云母粉、炭黑、淀粉/苎麻纤维复配物的重量份数之比,控制在合理地范围内,具有最佳的协同效果,对与苎麻纤维的团聚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另外对混凝土体系的密实度提升更为显著,有效地增强了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优选的,所述淀粉/苎麻纤维复配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重量份的淀粉中加入水,形成淀粉乳;2)、向淀粉乳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向淀粉乳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维持PH呈碱性;3)、将苎麻纤维浸渍在步骤2)中的淀粉乳中;4)、将淀粉乳与苎麻纤维浸渍液经过过滤、烘干操作,得淀粉/苎麻纤维复配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对淀粉进行氧化,可使淀粉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淀粉分子的聚合度降低,从而有利于苎麻纤维进入淀粉分子的内部,使淀粉与苎麻纤维混合更加均匀,以此使得到的淀粉/苎麻纤维复配物的质量更加均一、稳定。优选的,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型减水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羧酸型减水剂是一种高性能减水剂,其掺量低,减水率高,收缩小;同时其与混凝土的相容性好,制备出的混凝土的塌落度保持性好,使得制备出的混凝土的性能更优。优选的,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重量份的水泥、砂石、粉煤灰、润滑剂及填料,搅拌混合均匀,得干料混合物;2)将重量份的水及阻锈剂,搅拌混合均匀,得湿料混合物;3)将干料混合物加入到湿料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后,得预拌混凝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各组分分为干料和湿料两部分,然后对干料和湿料进行单独的搅拌混合工作,最后利用干料与湿料搅拌混合均匀,以此得到质量均一的预拌混凝土;同时该制备方法简单,适用于批量生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该配方中,未使用任何的亚硝酸盐类物质,即可在钢筋表面形成具有保护功能的钝化膜,在能够保证良好的阻锈性能的同时,还表现出环境友好性佳,对土壤的污染性好的优点;2.选用水溶性苯并三唑一方面能够使苯并三唑快速均匀地溶解在阻锈剂体系中,保障阻锈剂具有良好的阻锈性能;另一方面水溶性苯并三唑与环氧树脂胶黏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效果更佳,进一步提升了阻锈剂的阻锈性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阻锈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钼酸钠 0.2~0.6份、苯并三唑 10~16份、胶黏剂 4~8份、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12~18份及水 30~4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阻锈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钼酸钠0.2~0.6份、苯并三唑10~16份、胶黏剂4~8份、辛基三乙氧基硅烷12~18份及水30~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阻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剂为环氧树脂胶黏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阻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并三唑为水溶性苯并三唑。


4.一种预拌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泥80~90份、砂石110~130份、粉煤灰10~18份、水25~35份、润滑剂4~7份、填料12~16份、阻锈剂0.5~1.5份及减水剂0.5~0.8份;其中:阻锈剂为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凝土阻锈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拌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芥酸酰胺与硬脂酸镁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拌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至少由云母粉、炭黑、淀粉/苎麻纤维复配物混配而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征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展成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