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987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4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过滤池,pH调节池,投菌池,沉淀池,第二过滤池与出水池;第一过滤池设置有顶面开口与侧壁开口,侧壁开口处可拆卸地设置有单向门,第一过滤池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沿,支撑沿距第一过滤池底部的高度小于侧壁开口距第一过滤池底部的高度;第一过滤池可拆卸地设置有过滤箱,过滤箱底面的一侧用于与位于打开位置的单向门抵触,过滤箱底面的另一侧用于与支撑沿抵触;过滤箱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本申请具有便于拆装过滤盒,以便于对第一过滤池进行清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先对污水进行过滤,使污水中的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完成初步分离后,使用相应的厌氧菌或者好氧菌进行处理,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然后对这部分污水进行沉淀,使其中的固液进行分离,分离后,将液体过滤后排出。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过滤池对污水进行过滤。一般来说,过滤池设置有固体颗粒过滤层,通过固颗粒过滤层对污水进行过滤。在对过滤池进行清洁时,需要将固体颗粒过滤层取出进行更换或者清洁。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不便于清洁过滤池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便于清洁过滤池,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过滤池,pH调节池,投菌池,沉淀池,第二过滤池与出水池;所述第一过滤池设置有顶面开口与侧壁开口,第一过滤池的相背离的两个侧壁分别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过滤池(1),pH调节池(2),投菌池(3),沉淀池(4),第二过滤池(5)与出水池(6);/n所述第一过滤池(1)设置有顶面开口(12)与侧壁开口(11),第一过滤池(1)的相背离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侧壁开口(11)开设在第一侧壁,侧壁开口(11)处可拆卸地设置有单向门(15);/n第一过滤池(1)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沿(13),支撑沿(13)距第一过滤池(1)底部的高度小于侧壁开口(11)距第一过滤池(1)底部的高度;/n第一过滤池(1)可拆卸地设置有过滤箱(7),过滤箱(7)底面的一侧用于与位于打开位置的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过滤池(1),pH调节池(2),投菌池(3),沉淀池(4),第二过滤池(5)与出水池(6);
所述第一过滤池(1)设置有顶面开口(12)与侧壁开口(11),第一过滤池(1)的相背离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侧壁开口(11)开设在第一侧壁,侧壁开口(11)处可拆卸地设置有单向门(15);
第一过滤池(1)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沿(13),支撑沿(13)距第一过滤池(1)底部的高度小于侧壁开口(11)距第一过滤池(1)底部的高度;
第一过滤池(1)可拆卸地设置有过滤箱(7),过滤箱(7)底面的一侧用于与位于打开位置的单向门(15)体抵触,过滤箱(7)底面的另一侧用于与支撑沿(13)抵触;
过滤箱(7)开设有多个过滤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池(1)的侧壁设置有侧壁凸缘(14),侧壁凸缘(14)用于与过滤箱(7)的底面边缘抵触;
侧壁凸缘(14)的顶面与单向门(15)位于打开位置时,单向门(15)与过滤箱(7)所抵触的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7)包括盖体(71)、盒体(72)与滤板(73),所述盖体(71)与盒体(72)可拆卸连接;
所述滤板(73)可拆卸地设置在盒体(72)内,且滤板(73)倾斜设置,滤板(73)具有若干过滤孔;
盖体(71)与盒体(72)底面均具有若干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73)设置有挡板(731),挡板(731)的数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严少波吴家裕叶文华钟宇凡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城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