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障电镀废水安全排放的工艺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镀废水处理排放
,尤其涉及一种保障电镀废水安全排放的工艺及系统。
技术介绍
电镀废水的来源一般为:(1)镀件清洗水;(2)废电镀液;(3)其他废水,包括冲刷车间地面,刷洗极板洗水,通风设备冷凝水,以及由于镀槽渗漏或操作管理不当造成的“跑、冒、滴、漏”的各种槽液和排水;(4)设备冷却水,冷却水在使用过程中除温度升高以外,未受到污染。现有的电镀废水处理排放技术中重金属去除不完全,处理效率低,处理效果差,仅进行废水的处理,并未对废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也没有对最终排放的废水进行检测便直接排放,排放不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保障电镀废水安全排放的工艺及系统,重金属去除率高,处理效率高,在对电镀废水进行处理的同时也对处理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并对最终排放的废水进行检测,达标后才允许排放,降低污染。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保障电镀废水安全排放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障电镀废水安全排放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电镀废水送入膜化学反应器内,除去电镀废水中的悬浮物,污泥排放;/nS2:经所述步骤S1处理后的电镀废水进入STRO膜组件进行初次浓缩处理,产生的渗透液送入回用水箱;/nS3:STRO膜组件产生的浓水进入DTRO膜组件进行二次浓缩处理,产生的渗透液送入回用水箱;/nS4:将DTRO膜组件产生的浓水送入低温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送入回用水箱;/nS5:低温蒸发器处理后的电镀废水进入电解槽进行电解除杂,产生的废气送入废气处理设备处理后排放;/nS6:将所述步骤S5电解除杂后产生的废水送入A池内,当A池满后,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障电镀废水安全排放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电镀废水送入膜化学反应器内,除去电镀废水中的悬浮物,污泥排放;
S2:经所述步骤S1处理后的电镀废水进入STRO膜组件进行初次浓缩处理,产生的渗透液送入回用水箱;
S3:STRO膜组件产生的浓水进入DTRO膜组件进行二次浓缩处理,产生的渗透液送入回用水箱;
S4:将DTRO膜组件产生的浓水送入低温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送入回用水箱;
S5:低温蒸发器处理后的电镀废水进入电解槽进行电解除杂,产生的废气送入废气处理设备处理后排放;
S6:将所述步骤S5电解除杂后产生的废水送入A池内,当A池满后,多余的废水进入B池;
S7:所述步骤S6的废水停留一段时间后,对废水进行检测,当检测合格时直接排放,当检测不合格时将废水送入事故池,并返回前面的处理工序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障电镀废水安全排放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温蒸发器的处理温度为35-40℃;
所述电解槽的电解温度为4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障电镀废水安全排放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7中,废水的停留时间>4h;
当检测合格或不合格时均需要经过主管审核后,才能直接排放或送入事故池。
4.一种保障电镀废水安全排放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膜化学反应器、STRO膜组件、DTRO膜组件、低温蒸发器、电解槽、废气处理设备、回用水箱、A池、B池、检测装置、汇流管、以及事故池;
所述膜化学反应器、STRO膜组件、DTRO膜组件、低温蒸发器、电解槽、以及废气处理设备通过管道依次连接;
所述STRO膜组件和DTRO膜组件的渗透液出口、低温蒸发器的冷凝水出口均通过管道与回用水箱连接;
所述电解槽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别与A池和B池连接,所述A池和B池内均设有废水检测装置;
所述汇流管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A池和B池的出水口连接;
所述事故池通过管道与所述汇流管的出水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天华,王添火,严金土,雷孝进,
申请(专利权)人:逸辰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