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剥离材及其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9721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剥离材及其制备装置,制备装置包括控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进给量的第一贴合轮,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为剥离材的基材;控制聚乙烯膜进给量的第二贴合轮,聚乙烯膜为剥离材的剥离层;第一贴合轮轮面和第二贴合轮轮面贴合或间隙设置,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和聚乙烯膜由第一贴合轮和第二贴合轮之间进入,并通过第一贴合轮和第二贴合轮压合后粘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和聚乙烯膜贴合后经用于调整包覆角度的角度轮导出;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装置有效防止贴合后的膜片翘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剥离材及其制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膜,尤其涉及一种剥离材及其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疏水材偏光板传统PSA涂布制程生产过程中,可直接使用偏光板半成品7+PE膜或是保护膜8(PET+PSA+离型膜)进行涂布生产,直接使用偏光板半成品7+PE膜由于成本高,部分会则使用保护膜8((PET+PSA)9+离型膜10)替代偏光板半成品+PE膜进行涂布生产,因保护膜是有粘着剂层如使用保护膜会导致保护膜PSA胶面沾黏于滚轮上,须更换设备将滚轮更换为不沾胶滚轮才可以进行生产使用,且使用保护膜(PET+PSA+离型膜)生产成本仍然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疏水材偏光板传统PSA涂布制程生产过程中,直接使用偏光板半成品+PE膜或是保护膜(PET+PSA+离型膜)进行涂布生产,所产生的高成本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节省偏光板生产损耗的替代物料,该替代物料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剥离材,该剥离材使用PET、PE贴合形成,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剥离材,包括聚乙烯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所述聚乙烯层为聚乙烯膜片,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片,所述聚乙烯膜片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片贴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为剥离材的基材,所述聚乙烯膜为剥离材的剥离层;所述基材的厚度为30~50μm,所述剥离层的厚度为25~40μ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剥离材的制备装置,包括控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进给量的第一贴合轮;控制聚乙烯膜进给量的第二贴合轮;所述第一贴合轮轮面和第二贴合轮轮面贴合或间隙设置,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和聚乙烯膜由所述第一贴合轮和第二贴合轮之间进入,并通过第一贴合轮和第二贴合轮压合后粘结;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和所述聚乙烯膜贴合后经用于调整包覆角度的角度轮导出;所述第二贴合轮经第三轮带动,所述第三轮为主动轮,所述第二贴合轮为从动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贴合轮和第三轮分别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均连接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转速。进一步的,聚乙烯膜进入第二贴合轮和压合后出第二贴合轮之间的角度为锐角,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进入第一贴合轮和压合后出第一贴合轮的角度为钝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贴合轮和第二贴合轮的线速度差为:0~-0.80%;。进一步的,压合后的膜片进角度轮的切点和出角度轮的切点与所述角度轮轴心形成的夹角为锐角。进一步的,第二贴合轮的轮面上设置有弹性层,所述第一贴合轮和第二贴合轮接触且相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贴合轮和第三轮的轮面均为钢性层,第一贴合轮和第二贴合轮轮面间隙设置,所述第一贴合轮和第二贴合轮轮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和剥离层为聚乙烯膜的厚度和。进一步的,所述剥离材的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所述基材与玻璃层粘着力为2~20g/25mm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剥离材中基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剥离层聚乙烯的贴合压力为0.5~8kg/25mm。进一步的,所述基材的厚度为30~50μm,所述剥离层的厚度为25~40μm。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由第一导轮导入所述第一贴合轮,所述剥离层为聚乙烯膜由第二导轮导入第二贴合轮。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其一包括一种复合式剥离材薄膜,该复合式剥离材薄膜包括聚乙烯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层,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其二该装置通过设置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进而调整两种膜片的进给量,然后通过角度轮的设置调整包覆角度,达到调整翘角的目的。第三轮并未与膜直接接触,通过主动带动从动,缓解了两个主动轮之间因速度差带来的相对滑动进行PE膜延伸来控制翘取方向。通过滚轮速率比的控制及形成的速度差及进出贴合角度调整增加或减少贴合的包覆角来调整材料的卷曲性,控制聚酯薄膜与聚乙稀保护膜利用张力控制达到最佳延伸比率时进行贴合,及贴合的包覆角度控制来调整剥离材的翘角,已达到作为偏光板制程上替代物料的使用,避免后续剥离材料翘曲过高而导致自动化生产连续接布机接布失败,导致架动率降低、损耗增加及其他影响。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中装置的结构图;图2传统中剥离材料使用的膜片偏光板半成品+PE膜;图3传统中剥离材料使用的膜片保护膜(PET+PSA+离型膜);图4本专利技术中贴合后的膜出现翘角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中装置制备的剥离材。图中1、第一贴合轮,2、第二贴合轮,3、第三轮,4、第一导入轮,5、第二导入轮,6、角度轮(角度轮,可上下调整);图中2、7、偏光板半成品,8、PE保护膜;图中3、9、PET膜+PSA胶,10、离型膜;图中4、11、PET膜,12、PE膜,13、量测桌面;图中5、11、PET膜,12、PE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解释说明,但应当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剥离材生产装置包括第一贴合轮1、第二贴合轮2、第三轮3、第一导入轮4、第二导入轮5和角度轮6,第一贴合轮1控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11进给量,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为剥离材的基材;第二贴合轮2控制聚乙烯膜12进给量的,所述聚乙烯膜12(PE)为剥离材的剥离层;所述第一贴合轮1轮面和第二贴合轮2轮面贴合或间隙设置,若贴合设置则为相切,若间隙设置则之间的间隙非常小,小于两种膜的厚度之和,以便于当两种膜经过该间隙时可通过轮面压合粘结,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11聚乙烯膜12由所述第一贴合轮1和第二贴合轮2之间进入,并通过第一贴合轮1和第二贴合轮2压合后粘结在一起然后导出至角度轮6;角度轮6用于调整包覆角度,膜与角度轮6呈90度直角,角度轮下缘与膜接触面为零点,角度轮6往上调整为正,角度轮6往下为负,角度轮可上下调整;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二贴合轮2经第三轮3带动,所述第三轮3为主动轮,所述第二贴合轮2为从动轮,当需要调整第二贴合轮2的线速度时,通过调整第三轮3来调整,所述第一贴合轮1和第三轮3分别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均连接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转速。第一贴合轮1和第二贴合轮2的线速度控制在0~100M/min。贴合轮的贴合幅宽为0mm~3000mm。在贴合过程中,PE膜上本身带无接着剂有自黏性贴附于PET膜上;第三轮3并未与膜直接接触,通过主动带动从动,缓解了第一贴合轮1和第二贴合轮2之间因速度差带来的相对滑动进行PE膜延伸来控制翘取方向。本实施例中第一贴合轮1和第二贴合轮2的轮面上设置有弹性层,所述第一贴合轮1和第二贴合轮2接触且相切,即使第一贴合轮1和第二贴合轮2轮面接触,但由于具有弹性,在膜进入两轮面之间时,仍不妨碍两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剥离材,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乙烯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所述聚乙烯层为聚乙烯膜片,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片,所述聚乙烯膜片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片贴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剥离材,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乙烯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所述聚乙烯层为聚乙烯膜片,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片,所述聚乙烯膜片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片贴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为剥离材的基材,所述聚乙烯膜为剥离材的剥离层;所述基材的厚度为30~50μm,所述剥离层的厚度为25~40μm。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进给量的第一贴合轮;
控制聚乙烯膜进给量的第二贴合轮;
所述第一贴合轮轮面和第二贴合轮轮面贴合或间隙设置,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和聚乙烯膜由所述第一贴合轮和第二贴合轮之间进入,并通过第一贴合轮和第二贴合轮压合后粘结;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和所述聚乙烯膜贴合后经用于调整包覆角度的角度轮导出;
所述第二贴合轮经第三轮带动,所述第三轮为主动轮,所述第二贴合轮为从动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剥离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轮和第三轮分别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均连接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转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弘郑筱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之奇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