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乐伟楠专利>正文

一种超低重心多自由度运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67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低重心多自由度运动平台,解决了现有多自由度运动平台自身体积大、机械噪音大、整体高度较高,以及不便于个人使用等不足。该超低重心多自由度运动平台,包括运动平台、旋转平台、升降支撑组件和支撑底座;支撑底座设置有固定安装的平推轴承及多个固定安装的支撑轮,旋转平台在平台驱动减速电机及传动机构的驱动下在支撑底座上回转;升降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升降单元,或者至少两个升降单元和一个支撑单元,或者至少一个升降单元和两个支撑单元;升降单元包括万向节、剪式电动千斤顶和底座;支撑单元包括万向节、立柱和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超低重心多自由度运动平台可广泛应用于影院、游戏厅、游乐场等场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重心多自由度运动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动平台,尤其涉及一种超低重心多自由度运动平台。
技术介绍
运动平台,也称运动模拟器,是一种可以模拟载人设备运动状态的一种装置,例如模拟汽车、船、飞行器等设备的运动状态。物体在空间具有六个自由度,即沿x、y、z三个直角坐标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和绕这三个坐标轴的转动自由度,不同自由度的组合能够模拟出不同载人设备的运动状态;为了实现这样的运动,运动模拟器通常安装在某种形式的支撑表面或者平台上,支撑表面或者平台具有一系列在下面的动力单元以实现运动。所述支撑表面或者平台目前市场上已有多个设备解决方案,并已在影院、游戏厅、游乐场等场所使用。现有多自由度运动平台的主要缺点:1.平台自身体积、重量大,不便于运输、安装、维护以及个人使用或个性化定制。2.平台需配备大型座椅等设备,整体高度及占地面积都比较高。3.因为需要附加高功率驱动从而会带来较大的机械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多自由度运动平台自身体积大、机械噪音大、整体高度较高,以及不便于个人使用等不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低重心多自由度运动平台,包括运动平台(1)、旋转平台(2)、升降支撑组件和支撑底座(3),其特征在于:/n所述支撑底座(3)上设置有固定安装的平推轴承(4)及多个固定安装的支撑轮(10);/n所述旋转平台(2)包括平台(25)、平台驱动减速电机(8)和传动机构;所述平台驱动减速电机(8)设置在平台(25)上,其输出端与传动机构联结,所述传动机构与平推轴承(4)联结;/n所述平台(25)在平台驱动减速电机(8)及传动机构的驱动下在平推轴承(4)及支撑轮(10)上回转;/n所述升降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升降单元,或者至少两个升降单元和一个支撑单元,或者至少一个升降单元和两个支撑单元;/n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重心多自由度运动平台,包括运动平台(1)、旋转平台(2)、升降支撑组件和支撑底座(3),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底座(3)上设置有固定安装的平推轴承(4)及多个固定安装的支撑轮(10);
所述旋转平台(2)包括平台(25)、平台驱动减速电机(8)和传动机构;所述平台驱动减速电机(8)设置在平台(25)上,其输出端与传动机构联结,所述传动机构与平推轴承(4)联结;
所述平台(25)在平台驱动减速电机(8)及传动机构的驱动下在平推轴承(4)及支撑轮(10)上回转;
所述升降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升降单元,或者至少两个升降单元和一个支撑单元,或者至少一个升降单元和两个支撑单元;
所述升降单元包括万向节(7)、剪式电动千斤顶(30)、底座(16);
所述底座(16)包括转轴(29)和轴承座,转轴(29)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轴承座固定在平台(25)上;
所述剪式电动千斤顶(30)上端通过万向节(7)与运动平台(1)固连;所述剪式电动千斤顶(30)下端与转轴(29)固连;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万向节(7)、立柱(31)和底座(16);
所述底座(16)包括转轴(29)和轴承座,转轴(29)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轴承座固定在平台(25)上;
所述立柱(31)上端通过万向节(7)与运动平台(1)固连;所述立柱(31)下端与转轴(29)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重心多自由度运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3)包括多根沿周向分布平行于地面的支腿(26),支腿(26)与地面接触的一侧设有凸台;所述平推轴承(4)的下端面固定在多个支腿(26)交叉处;所述多个支撑轮(10)分别安装在相应的支腿(2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低重心多自由度运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式电动千斤顶(30)包括顶盘(15)、底盘(32)、两组四连杆机构(14)、由丝杠(17)及定位轴承(23)和螺母(24)组成的丝杠螺母副、传动装置和千斤顶电机(18);
两组四连杆机构(14)的左上连杆与左下连杆铰接且铰接轴分别固定在定位轴承(23)的前后两侧;两组四连杆机构(14)的右上连杆与右下连杆铰接且铰接轴分别固定在螺母(24)的前后两侧;
两组四连杆机构(14)的左上连杆与右上连杆铰接在顶盘(15)的前后两侧;两组四连杆机构(14)的左下连杆与右下连杆铰接在转轴(29)的前后两侧;
所述顶盘(15)与万向节(7)固连,底盘(32)与转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伟楠
申请(专利权)人:乐伟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