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训练辅助行走
,具体为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脑中风临床主要表现是神志障碍和运动、感觉以及语言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除神智清醒外,其余仍然会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症状成为后遗症,常见的后遗症包括: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偏瘫,目前认为脑中风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者减轻瘫痪后遗症,脑中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通常使用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器,对患者的上下肢或者其他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保证较好的康复效果。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目前主要采用由别人搀扶走平路或在室内扶着栏杆在专用走道上进行行走训练,这种康复方式费时费力且康复效果较差;2、对于患颈椎病、关节炎病、肩周炎、肌肉萎缩等症状的老年人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壁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2),所述框架(1)外壁相背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所述框架(1)内壁相对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行走装置(5),所述框架(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载装置(6),所述框架(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扶手装置(7),且两个扶手装置(7)通过横杆(8)固定连接,所述框架(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感器(9)和控制器(10)。/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721 CN 20201070723451.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壁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2),所述框架(1)外壁相背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所述框架(1)内壁相对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行走装置(5),所述框架(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载装置(6),所述框架(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扶手装置(7),且两个扶手装置(7)通过横杆(8)固定连接,所述框架(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感器(9)和控制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5)包括两个转杆(501),且两个转杆(501)分别活动连接在框架(1)内壁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的输出端分别贯穿框架(1)并与其内侧的两个转杆(501)相背一侧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转杆(501)的另一端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502),所述连接杆(502)的中部和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短杆(503)和活动杆(504),两个所述短杆(503)的另一端分别与框架(1)内壁相对的一侧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杆(504)上均套接有套管(505),且两个套管(505)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2)内,两个所述活动杆(504)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佩戴件(5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6)包括定位板(601),且定位板(601)固定连接在框架(1)内壁的一侧,所述定位板(601)内壁相对的一侧从下到上依次活动连接有第一液压杆(602)、第一支撑杆(603)和第二支撑杆(604),且第一液压杆(602)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杆(604)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603)的中部与第二支撑杆(604)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杆(605)活动连接,且第一连杆(605)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606),所述第二连杆(606)与第一支撑杆(603)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支撑座(6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装置(7)包括两个第二液压杆(701),且两个第二液压杆(701)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在框架(1)顶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液压杆(70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托架(702),且托架(7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宁,蔡琛,张红利,赵玉伟,孙晓东,车文生,王艳,侯丽敏,寇洋洋,李晓兵,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