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护理用药物热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护理用药物热敷装置。
技术介绍
中药治病是我国的传统治疗方法,利用加热中药,发出药气分子渗透人体表皮进入人体病灶部位治疗疾病,对某些疾病所引起的症状(如疼痛、活动障碍、疲劳头晕、麻酸和风寒等)具有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热敷疗法是用热的物体如热水袋或热毛巾置于痛处来消除或减轻疼痛,能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消炎、消肿、祛寒湿、减轻疼痛、消除疲劳的作用。药物热敷疗法把草药或药液放在病变处,然后用热毛巾敷上加热进行治疗,现有的药物热敷疗法只能对患者的某一个位置进行热敷理疗,不能大面积的对患者进行热敷理疗,同时,加热操作比方便,毛巾极容易冷却,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中医护理用药物热敷装置,通过高温蒸汽对中药包进行加热的方式来保持中药包的温度和湿度,操作更加方便,提高了中药热敷的治疗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护理用药物热敷装置,它包含支撑板(2)、顶板(1)和万向轮(3);顶板(1)下侧的左右两侧垂直对称固定设置有支撑板(2),支撑板(2)底面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一号滑块(5)、一号滑轨(4)、热敷机构(13)和挤压机构(14);顶板(1)底面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设置一号滑轨(4),一号滑轨(4)上均滑动设置有一号滑块(5),一号滑块(5)的底面均固定在调节板(6)的顶面上,前后两侧的一号滑轨(4)之间旋转设置有丝杆(7),丝杆(7)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板(2)上,丝杆(7)的右端通过轴承旋转穿过支撑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护理用药物热敷装置,它包含支撑板(2)、顶板(1)和万向轮(3);顶板(1)下侧的左右两侧垂直对称固定设置有支撑板(2),支撑板(2)底面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一号滑块(5)、一号滑轨(4)、热敷机构(13)和挤压机构(14);顶板(1)底面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设置一号滑轨(4),一号滑轨(4)上均滑动设置有一号滑块(5),一号滑块(5)的底面均固定在调节板(6)的顶面上,前后两侧的一号滑轨(4)之间旋转设置有丝杆(7),丝杆(7)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旋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板(2)上,丝杆(7)的右端通过轴承旋转穿过支撑板(2)后,固定连接有摇把(8),调节板(6)顶面的中部与丝杆(7)上螺纹旋接的丝母固定连接;调节板(6)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旋转座(9),旋转座(9)的底部与上固定板(10)的顶面固定连接,上固定板(10)底面的四个角上均垂直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11),电动推杆(11)的下端均固定设置在下固定板(12)的顶面上,下固定板(12)呈“U”形设置;下固定板(12)上设置有挤压机构(14);
所述的热敷机构(13)包含安装板(13-1)、皮革套(13-2)、封口布条(13-3)、中药包(13-4)、喷头(13-5)、导气管(13-6)、支管(13-7)、水箱(13-8)、加热管(13-9)、抽吸泵(13-10);下固定板(12)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板(13-1),安装板(13-1)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皮革套(13-2),皮革套(13-2)为前侧开口的中空结构,皮革套(13-2)前侧的开口端上通过拉链连接有封口布条(13-3),皮革套(13-2)的底面上开设有数个透气孔;皮革套(13-2)的内部设置有中药包(13-4),安装板(13-1)的底面上通过管卡固定设置有导气管(13-6),导气管(13-6)的底面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数个支管(13-7),数个支管(13-7)的下端上固定连接有喷头(13-5),导气管(13-6)的右端穿过皮革套(13-2)以及位于右侧的支撑板(2)后,伸设在支撑板(2)的右侧;支撑板(2)的右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水箱(13-8),水箱(13-8)的内底面上固定设置有数个加热管(13-9),水箱(13-8)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抽吸泵(13-10),抽吸泵(13-10)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水箱(13-8)的内部相连通设置,抽吸泵(13-10)的输出端与导气管(13-6)右侧的伸设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抽吸泵(13-10)和加热管(13-9)均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的挤压机构(14)包含驱动电机(14-1)、弹性钢片(14-2)、挤压轮(14-3)、连动杆(14-4)、轴座(14-5)、二号滑轨(14-6)和二号滑块(14-7);下固定板(12)的上侧面前侧固定设置有二号滑轨(14-6),二号滑轨(14-6)上滑动设置有二号滑块(14-7),二号滑块(14-7)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轴座(14-5),轴座(14-5)上通过轴承旋转连接有连动杆(14-4),连动杆(14-4)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偏心轮(14-8)旋转连接,偏心轮(14-8)的中部与驱动电机(14-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14-1)通过电机支架固定设置在下固定板(12)上侧面的后侧;所述的驱动电机(14-1)与外部电源连接;二号滑轨(14-6)后侧的下固定板(12)上固定设置有弹性钢片(14-2),弹性钢片(14-2)的上侧面与偏心轮(14-8)的底面相抵触设置;弹性钢片(14-2)左端的底面上通过轮座旋转设置有挤压轮(14-3),挤压轮(14-3)伸设在下固定板(12)中部的“U”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元梅,邹小燕,杨静燃,董倩,王羽乔琳,杨艳明,张丽,张钰鑫,吕会洁,李娅楠,陈赞,任肖敬,张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