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海亮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拆卸的充电宝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300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充电宝外壳,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设置有充电宝本体,壳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绕线柱,壳体的正面开设有放线槽,放线槽两侧内壁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放线槽两侧内壁的顶部均通过第一限位孔活动穿插连接有抵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绕线柱、放线槽和抵柱的设置,通过将充电线缠绕在绕线柱上,再将充电线的充电头处按入两个抵柱之间,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收缩,使得两个抵柱将充电头卡住,并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作用,将充电头夹持固定,将剩余的充电线放置于放线槽内,完成充电线的收纳,使得在需要使用充电宝时可以立刻找到充电线,提高了充电宝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卸的充电宝外壳
本技术涉及充电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充电宝外壳。
技术介绍
充电宝又叫移动电源,是一种个人使用可随身携带,自身能储备电能,主要为手持式移动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充电的便携充电器,大部分都是为手机进行充电,特别应用在没有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用作电能存储的电池以及稳定输出电压的电路,充电宝在外出携带的时候会给充电宝装一个外壳,对充电宝起一个保护的作用。传统的充电宝外壳只是对充电宝起一个保护的作用,防止充电宝跌落损坏,但充电宝在使用时必须要使用充电线,充电线与充电宝不是一体的,在携带过程中容易导致充电线丢失,使充电宝无法进行充电,降低了充电宝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充电宝外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充电宝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充电宝本体,所述充电宝本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壳体内腔两侧的边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充电宝本体通过滑槽与限位柱活动穿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卸的充电宝外壳,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设置有充电宝本体(14),所述充电宝本体(14)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壳体(1)内腔两侧的边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8),所述充电宝本体(14)通过滑槽与限位柱(8)活动穿插连接,所述壳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绕线柱(2),所述绕线柱(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3),所述壳体(1)的正面开设有放线槽(4),所述放线槽(4)两侧内壁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放线槽(4)两侧内壁的顶部均通过第一限位孔活动穿插连接有抵柱(5),所述第一限位孔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卸的充电宝外壳,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设置有充电宝本体(14),所述充电宝本体(14)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壳体(1)内腔两侧的边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8),所述充电宝本体(14)通过滑槽与限位柱(8)活动穿插连接,所述壳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绕线柱(2),所述绕线柱(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3),所述壳体(1)的正面开设有放线槽(4),所述放线槽(4)两侧内壁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放线槽(4)两侧内壁的顶部均通过第一限位孔活动穿插连接有抵柱(5),所述第一限位孔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6),所述第一限位板(6)的一侧与抵柱(5)的一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充电宝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端铰接有遮挡板(9),所述遮挡板(9)与充电宝本体(14)的连接处贴设有密封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汪海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