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9003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和可移动平台,所述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五透镜、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中每个透镜的两个透镜面中均至少有一个镜面是非球面;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1.5<|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本申请涉及光学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系统、使用光学系统的拍摄装置以及可移动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小型化、高像质、低成本、大视场范围拍摄的摄影镜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的无人机及运动相机类镜头等体积紧凑的相机大都需要超高的光学素质,且拍摄范围都要求一定的微距功能,然而现有的运动相机类镜头的像面大都小于1英寸(inch),像面较小,光圈较小;并且都是固定焦距,不具有对焦功能或者是整体镜头对焦,会导致镜头总长变化;并且不可交换,只能拍摄一定范围或者一定焦段范围的物体,对较大范围的多样化需求很难满足,因此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拍摄装置以及可移动平台,该光学系统用于增加拍摄装置的视场角,同时又可以提高成像质量。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五透镜、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五透镜、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中每个透镜的两个透镜面中均至少有一个镜面是非球面;/n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n1.5<|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五透镜、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中每个透镜的两个透镜面中均至少有一个镜面是非球面;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表达式:
1.5<|f1/f|<2.5,4<|(f2+f1)/f|<6,1<|f3/f|<2,1<|f4/f|<2,0.9<|f5/f|<1.5,0.9<|f5/f6|<1.5,4.5<|f7/f6|<6,4.5<|f7/f|<6,4<|TL/f|<5,0.2<|BFL/TL|<0.5;
其中,f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是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5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6是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7是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TL是所述第一透镜靠近物侧的透镜面中心到成像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BFL是所述第七透镜靠近像侧的透镜面中心到成像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中至少包括一个玻璃材质的透镜;和/或,所述光学系统中至少包括一个塑胶材质的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第五透镜、第七透镜中至少有一个是塑胶材质的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中至少有一个透镜是非球面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位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的两侧;所述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所处位置的间隔大于4mm,其中,所述所处位置的间隔为与所述孔径光阑相邻的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总长小于29mm;和/或,所述光学系统的透镜系统的长度小于23mm,所述透镜系统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顶点到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顶点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靠近像侧的透镜面的中心顶点到成像面的间隔大于预设距离,其中,所述预设距离包括5.6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透镜至第七透镜中至少有一个透镜能够作为内对焦透镜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对焦时对焦透镜与相邻透镜的间隔均至少大于1.1mm;和/或,在内对焦时,内对焦对应的调整量小于0.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满足如下表达式:
0.4<|D1/R1|<1,2<|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汝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