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射光幕、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8990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射光幕、检测系统,对射光幕包括发射器、接收器以及无线通信模组;发射器设置有发射管阵列,发射器通过发射管阵列向接收器发出探测光束;接收器设置有接收管阵列,接收器通过接收管阵列接收探测光束,并根据探测光束被物体阻断的情况产生对应操作;无线通信模组与发射器、接收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将终端发送的设置数据发送给无线通信模组连接的发射器和/或接收器,并将发射器和/或接收器发送的故障信息传输给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电脑和连接线,大大降低了现场调节的难度,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再次设定,同时还避免了在产品外壳上增加额外的设定用接插件孔洞,增强了产品的整体防水防尘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射光幕、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业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射光幕、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对射光幕是一种用于检查是否有物体进入了特定区域的检测设备,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的各种机械设备上。它的用途包括检测是否有人体进入或肢体伸入了危险区域,检测传送装置上的工件是否到达了预定位置,测量物体的外形尺寸等。对射光幕一般由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组成,两者对向安装在检测区域的两端。对射光幕中发射器内装有成排多个发射管,能发出多束探测光束,接收器内则装有多个的接收管,能不断接收发射管发出的探测光束。当有物体进入检测区域时,必将阻断部分探测光束的接收,接收器根据探测光束的阻断情况实现对物体的检测。在现有技术中,对射光幕进行检测时往往还需根据其实际应用环境和用户需求进行各项设置。但是,对射光幕的各项设置一般在产品出厂前就已经设定好,不能根据现场环境进行调节。即使具有现场调节功能的对射光幕也必须通过专用连接线连接电脑,再使用电脑上的特定软件来完成调节,即难以在没有电脑和连接线的环境进行调节,存在操作繁琐,灵活性差等缺点,尤其是一旦在使用中出现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射光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射光幕包括发射器、接收器以及无线通信模组;/n所述发射器设置有发射管阵列,所述发射器通过所述发射管阵列向所述接收器发出探测光束;/n所述接收器设置有接收管阵列,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接收管阵列接收所述探测光束,并根据所述探测光束被物体阻断的情况产生对应操作;/n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与所述发射器、接收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将终端发送的设置数据发送给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连接的发射器和/或接收器,并将所述发射器和/或接收器发送的故障信息传输给所述终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射光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射光幕包括发射器、接收器以及无线通信模组;
所述发射器设置有发射管阵列,所述发射器通过所述发射管阵列向所述接收器发出探测光束;
所述接收器设置有接收管阵列,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接收管阵列接收所述探测光束,并根据所述探测光束被物体阻断的情况产生对应操作;
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与所述发射器、接收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将终端发送的设置数据发送给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连接的发射器和/或接收器,并将所述发射器和/或接收器发送的故障信息传输给所述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射光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包括蓝牙模组、WiFi模组、NB-IoT通信模组、LoRa模组、LIFI通信模组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射光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还包括第一中央处理单元、发射管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中央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发射管控制模块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射光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还包括第二中央处理单元、接收管控制模块,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接收管控制模块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射光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还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均与所述第二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单元通过所述输入模块接收输入的指令或电平状态,并通过所述输出模块输出所述探测光束被物体阻断的情况信息以及根据所述情况信息产生的对应操作。


6.一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包括传送装置、对射光幕以及终端,所述传送装置用于将物体送入检测区域,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丽徐建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安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